四川省科技厅自筹经费项目
- 作品数:35 被引量:511H指数:8
- 相关作者:谢贤健胡为民李倩倩代敏戴先芝更多>>
- 相关机构:内江师范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收敛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解目前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研究欠缺的现状,对1998-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测算法的计算,发现四川现有的5个经济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具有绝对差异增加和相对差异缩小的趋势,并借助σ收敛检验相对差异缩小的情况;在绝对β收敛检验下,发现初期收入低的区域比收入高的区域增长更快;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经济作物耕种面积、机械总动力、畜产品产量和乡镇企业收入等变量的增加对收入增长产生正影响.
- 卢小丽谢贤健
- 关键词:农村居民
- S1P/S1PR1通路调节补体B因子的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1)通路调节补体B因子(CFB)的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检测食管鳞癌Eca109、TE-1、KYSE150细胞中S1PR1、CFB的表达量,以及在Eca109细胞中过表达S1PR1对CFB表达的影响;采用过表达和小干扰RNA(siRNA),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S1PR1-EGFP过表达载体和CFB siRNA共转染Eca109细胞,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CFB siRNA转染TE-1细胞,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果:在低表达S1PR1和CFB的Eca109细胞中过表达S1PR1,结果显示诱导CFB表达上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干扰CFB表达可抑制上述作用;在高表达S1PR1和CFB的TE-1细胞中敲低CFB的表达,TE-1细胞增殖和迁移受到明显抑制。结论:S1P/S1PR1通路能诱导CFB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CFB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徐凤敏陈昱伶任玲蒙春梅李倩倩胡为民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
- 沱江流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通过定量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地理空间4个方面的内容,建立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并借助ArcGIS软件将分析结果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对沱江流域5个地市10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影响因子中,社会城市化因子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沱江流域10年间各城市城市化综合指数逐年上升;由于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子不同,沱江流域不同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沱江流域的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由下游城市群向上游城市群转移增大的趋势。由于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市应根据各自特点,实行差异化的城市化促进政策。
- 谢贤健
- 关键词:沱江流域城市化
- 表皮生长因子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细胞周期及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20 ng/ml重组人EGF(rh EGF)作用于血清饥饿的Eca109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对Eca109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21CIP1/WAF1(p21)、p27KIP1(p27)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21、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组和对照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90±0.82)%和(65.94±0.74)%(P<0.01);qRTPCR结果显示p21 mRNA表达水平EG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27 mRNA表达水平EGF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1蛋白表达水平EG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27蛋白表达水平EGF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GF有利于Eca109细胞从G1期过渡到S期,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与调节p21、p27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相关。
- 李倩倩朱红王朝莉黎仕娟胡为民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ECA109细胞细胞周期P21CIP1/WAF1P27KIP1
- 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对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窄带成像技术(NBI)作为一种新的食管癌早期诊断技术,使术者能够清晰观察早期食管癌的黏膜及黏膜下血管的改变,已初步显示出了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良好的应用价值,相比目前常用的普通白光内镜有明显优势。临床上若与Lugol碘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诊断方式联合使用,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更大。
- 宋来彭小东杨小红付茂勇
-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窥镜窄带成像
- 含多种免疫原的疫苗治疗大鼠脑胶质瘤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型的肿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肿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制成的混合疫苗对大鼠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同种异基因型的c6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9L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制备混合疫苗,建立9L/Fisher344大鼠胶质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20万治疗组、30万治疗组,每组分别为10只大鼠。于术后第1天进行免疫治疗,观察荷瘤大鼠的生存期,术后第10、20、30、40、50天行MRI检查分析肿瘤的体积变化,同时于术后第20天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观察肿瘤的侵袭力变化。结果治疗组生存时间较空白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增强扫描发现,空白组肿瘤呈现持续生长,而治疗组呈先增大后减小生长。方差分析各组接种第20天时肿瘤的体积,空白组肿瘤体积为(451.25±9.36)mm^3,大于20万治疗组[(122.52±22.30)mm^3)]和30万治疗组[(112.06±17.9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发现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稍低于空白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空白组Podoplanin及Fascin染色呈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而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同种异基因型的c6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9L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制备的混合疫苗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期,并降低胶质瘤组织的侵袭力。
- 曾山彭里磊陆笑非明扬张苓何海平陈礼刚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疫苗
- 不同耕作条件下蚕豆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以蚕豆(Vicia faba L.)为试验材料,设置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条件,测定蚕豆复叶小叶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翻耕条件下蚕豆复叶各小叶叶绿素含量比免耕条件下高.两种耕作条件下,花后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在结果初期,免耕值为35.77,翻耕值为39.03;开花期、结果初期和结果中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值日变化均呈"双峰"形,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
- 胡学华王珊刘洪伟
- 关键词:蚕豆耕作条件叶绿素含量日变化
- 偏振度曲线随折射率变化的规律研究
- 2014年
- 本文从目标地物的偏振探测机理出发,讨论了偏振度曲线的空间特征,及其在不同折射率组合情况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物体折射率的增加,使物体偏振度达到极值的布儒斯特角也逐渐增大;折射率间隔相同的情况下,偏振度差值与折射率基数成反比关系,并且,折射率基数小的组合比折射率基数大的组合的变化要显著;折射率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折射率基数相同时,偏振度差值与折射率间隔成正比,并且,折射率基数小的组合比折射率基数大的组合的变化要显著。多角度偏振遥感中,在折射率偏小的环境下更有利于观测地物的微小差异,并且适宜于大角度观测。
- 罗杨洁
- 关键词:应用光学折射率
- 烫伤对大鼠结肠Kit、Kitl及Gja1基因表达与胃肠动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结肠Kit、Kitl及Gja1基因表达与肠道推进速率的改变,初步探讨严重烫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6个时相点各8只,麻醉后背部剃毛造成10cm×7cm的Ⅲ度创面)。烫伤组经乳酸钠林格液复苏后,于伤后3h、6h、9h、16h、24h、48h处死;对照组除烫伤外处理同实验组;处死前30min行碳素墨水灌胃(1ml/只),测量墨水最远端与幽门距离,示为肠道推进速率;另取起始段结肠,提取总RNA后进行实时定量RT-PCR。肠道推进速率及基因2-ΔΔCt值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伤后各时段大鼠肠道推进速率及Gja1、Kitl 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0.01);Kit mRNA表达除伤后3h外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烫伤后各时相大鼠肠道运动明显受抑;上述基因表达除3h时Kit外均显著减弱;至48h,各基因表达及肠道推进速率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推测肠组织中Kit、Kitl与Gja1基因表达下调及其后续转录、翻译异常,可能参与了烫伤后胃肠运动障碍的发生过程。
- 李颖范蔚林郭力
- 关键词:烫伤结肠基因表达CAJALKITKID
- 基于分子模拟原理的胶质瘤疫苗在C6/SD大鼠模型中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分子模拟疫苗对C6/SD大鼠胶质瘤模型治疗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混合同种异基因型的9L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C6胶质瘤细胞裂解物配制分子模拟疫苗.以C6胶质瘤细胞植入SD大鼠颅内建立动物模型.39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0万治疗组、20万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3只).造模后8d皮下接种疫苗,观察生存时间.造模后7、14、21、28、35、70 d行MRI检查并计算肿瘤体积.造模后20 d,每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分析Fascin、HS1、MMP-2、Podoplanin、CD4、CD8的表达.结果 10万治疗组和20万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0 d、47.5d)较对照组延长(18.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个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呈先增大,再逐渐缩小.在造模后的14 d和21 d,2个治疗组肿瘤的平均体积[14 d为(220.68 ± 45.92) mm3、(164.98 ±45.36)mm3;21 d为(426.48±39.69) mm3、(376.23±43.89) mm3]均小于对照组[14 d为(265.30±40.57) mm3、21 d为(515.64±15.28)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个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0d,治疗组胶质瘤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治疗组Fascin、HS1、MMP-2、Podoplanin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D4、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分子模拟疫苗能诱导荷瘤大鼠产生针对颅内胶质瘤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侵袭力,延长大鼠的生存时间.
- 何海平彭里磊曾山陈礼刚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分子模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