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3ZS073)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曾军陈瑜杨光马中红周志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美学
  • 2篇亚文化
  • 2篇中国美学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文艺学
  • 1篇电影
  • 1篇吊诡
  • 1篇谍战
  • 1篇谍战片
  • 1篇信息类型
  • 1篇虚空
  • 1篇悬念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热点
  • 1篇异国
  • 1篇异国形象
  • 1篇影视
  • 1篇用词
  • 1篇渔父

机构

  • 5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陈瑜
  • 2篇曾军
  • 2篇杨光
  • 1篇支宇
  • 1篇刘阳
  • 1篇苗田
  • 1篇陆扬
  • 1篇马中红
  • 1篇周志强
  • 1篇林非凡

传媒

  • 6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8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谍战片异国形象建构被引量:2
2014年
异国形象研究需要超越狭隘的本国文化的局限,在主体间性的立场上以国际比较的眼光来审视。本文以近两年上映的几部国内外谍战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异国形象塑造中的复杂性。《007:大破天幕杀机》既有以"殖民者的眼光"对东方景观的观看,也有以主体间性的眼光对本国形象的重构,是典型的超越恐怖主义的"后冷战之后"叙事。韩国影片《柏林》中朝韩特工和外交官员们的旅居者身份,带来柏林城市景观的独特呈现方式。它直接将东西德的统一与南北韩的分裂作为极具张力的意象,并以此建构起一套完整的冷战叙事框架。国产片《非常幸运》、《天机·富春山居图》,以"旅行者的凝视"方式,同时满足了国内外的异国想象。它们共同采取了不承担任何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去冷战化"叙事策略。
陈瑜
关键词:谍战片异国形象电影
电影悬念信息的类型化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经典叙述学分析主要集中在"功能"和"序列"问题上,忽略掉了电影叙事影像中的大量信息。重新发现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被经典叙述学所遗漏的"信息"维度,可以将叙述信息的来源及其主体因素,将电影悬念的叙述信息区分为:危险信息(外在于主体并得到呈现了的悬念信息)、零信息(外在于主体却始终没有得以呈现的悬念信息)、隐喻信息(得以呈现但被主体解码为"言外之意"的悬念信息)和欲望信息(来源于主体需要和感受却始终没有得到满足的悬念信息)。任何电影都是上述多种悬念信息的复杂组合。
陈瑜
亚美学与现时代的精神状况——美学的凝滞,或凝滞性美学被引量:3
2013年
从字面意义来看,“凝滞”并非一个新词,在古代汉语中其实是一个常用词,如《楚辞·渔父》中“渔父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论赞》中也有:“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
叶祝弟
关键词:美学字面意义古代汉语常用词刘知几渔父
物解放、物探索与人的自由被引量:3
2013年
“物”与人类的生存经验和存在样态密切相关。从康德的“物白体”、马克思的“拜物教”、莫斯的“礼物”到海德格尔的“物聚集”,再到波德里亚的“物体系”,思想家们无不从“物”的沉思中发现新的哲学道路或从新的思想框架来改写既有的“物”观念。显然,“物”可能是我们解读和阐释新世纪社会文化现象与属性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支宇
关键词:物探社会文化现象波德里亚
虚空:审美剩余时代的文化病症被引量:1
2013年
以“虚空”来概括当今中国美学及其背后的精神现状,或许恰当其辞。这里所说的虚空,同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虚空、空灵一类强调不着文字,尽得风流的飘逸传统美学没有关系,它的意思就是真实缺场、真诚缺场、意义缺场。
陆扬
关键词:虚空审美中国古代美学中国美学传统美学缺场
吊诡的嘻剧与时代之殇被引量:5
2013年
21世纪以来,各种搞笑文化风生水起。从《疯狂的石头》(2006)到《泰囧》(2012),种种搞笑影视的“成功”一度挑起了学界对于喜剧的热情。人们一方面吃惊于这种新型喜剧的“逆袭”,
周志强
关键词:《疯狂的石头》吊诡笑文化喜剧影视
脱逸:青年亚文化的美学趣味被引量:10
2013年
用“脱逸”这样古典的词汇来概括当代性四溢的青年亚文化,似乎很唐突,甚至匪夷所思,因而不合美学理论的规训。不过查考一下“脱逸”的内涵外延,你就会发现,用“脱逸”来描摹青年亚文化的美学趣味还是很恰切的。
马中红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美学趣味美学理论
去粹、趋味与中国美学的新生
2013年
我们可以在诸多具体现象层面上描述新世纪美学精神的演变,但我更愿意抓出居于这类描述之上的一条根本线索。这便是:整体上而言,世界范围内的美学正在由侧重视觉、听觉的传统向侧重嗅觉、触觉尤其是味觉的晚近格局演进。
刘阳
关键词:中国美学美学精神
文艺学:重返公共话语的可能性——2013年文艺学学术热点扫描被引量:1
2013年
2013年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包含了一些"重返公共话语"的冲动,并逐步开拓出一些影响未来学科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美的回潮"究竟是真正回到了中心性位置,还是只是一种性质值得怀疑的复归?新世纪西方美学新潮仍然层出不穷,但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尚还较为有限。马克思主义美学之于21世纪美学研究的新视域,还亟待开拓。文艺学的文化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大众文化和亚文化批判上,大众文化研究的批评尺度成为今年关注的重点;而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则成为另一个重点。新媒体文艺理论研究的空间也在2013年获得了进一步的推进。
曾军林非凡
关键词:文艺学公共话语亚文化
探索接地和及物的文学理论——2012年文艺学研究热点扫描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的文艺学研究看上去似乎波澜不惊,并没有如前些年一样高度集中地、持续性的研究热点。但在围绕文艺学向前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文艺学研究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2012年文艺学研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文艺学研究的几大关键领域,如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以及对新的文学现实(视觉图像和新媒体文学)的关注中,研究者表达了对"接地性"、"及物的"以及与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本土的"、"中国的"、"现实的"的关注,并且各个方面均有可圈可点的研究推进。
曾军苗田
关键词:文学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