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008N2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小燕戴爱玲李晓华黄思琼励威更多>>
- 相关机构:龙岩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肠道菌耐药性调查及分析
- 2011年
- 为了解龙岩市各猪场肠道菌的耐药性情况,实验采用纸片法(K-B法)测定了247例肠道菌对21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表明,肠道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性为主,最多耐药12种,以12耐、11耐、10耐、9耐、8耐、7耐为主,共占总分离菌株的69.64%。最为敏感的药物是硫酸多黏菌素、链霉素、头孢噻呋钠,其药物敏感率>30%;而甲砜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对甲氧嘧啶、利福霉素、土霉素、青霉素等均不敏感,耐药率均在80%以上。并且耐药率从2006年到201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晓华杨小燕戴爱玲
- 关键词:肠道菌耐药性
- 繁殖障碍母猪与健康母猪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与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养猪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猪病的防治难度在不断增大,尤其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引起母猪不育或受胎率低,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或者有些母猪出现哺乳性能低、出生小猪拉稀等症状。
- 杨小燕戴爱玲李晓华黄思琼
- 关键词:繁殖障碍性疾病母猪流产抗体水平猪瘟规模化养猪业受胎率低
- 福建省龙岩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9
- 2011年
- 为了掌握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应用IDEXX的PRV-gE抗体试剂盒,对2007~2009年龙岩市新罗区、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长汀的规模化猪场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2007~2009年PRV野毒抗体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9.2、17.2、18.0%,猪场阳性率分别为54、65、64.6%,三年来的样品阳性率和猪场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依然存在感染压力。PR野毒感染随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每年1月到2月期间,猪PR野毒抗体阳性率都会大幅上升,夏秋两季PR感染率在一年中总体较高。种猪群是所有调查猪群中PR野毒抗体阳性率中最高的,是猪场伪狂犬野毒的主要来源,饲养密度大的区域PR野毒抗体阳性率较高。本次调查结果对指导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戴爱玲李晓华黄思琼励威杨小燕
- 关键词:抗体监测E抗体血清学调查
- 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l6种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多年来我国采用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
- 戴爱玲杨小燕李晓华黄思琼
- 关键词:猪瘟病毒规模化猪场抗体水平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诊断由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引发的猪疫病,并分析病原。[方法]采集福建某猪场发病猪的组织器官,提取病毒DNA或RNA,PCR检测病毒感染。采用ELISA方法检测CSFV、PRRSV和PRV的感染情况。[结果]测序分析和ELISA结果表明,猪场存在PRRSV、CSFV、PRV3种病毒感染。[结论]该次猪病疫情主要是由CSFV和高致病性PRRSV混合感染引起。
- 杨小燕刘建奎戴爱玲李晓华
- 关键词: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及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发育的比较被引量:7
- 2009年
- 湖北钉螺先感染外睾吸虫后再感染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幼虫在其体内被击杀(唐崇惕等,2008;2009),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接触已感染外睾吸虫21d的钉螺和阴性钉螺,观察血吸虫幼虫在此2组实验钉螺体内发育情况。从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再感染血吸虫的28个(73.7%)阳性螺,查获4~82d血吸虫幼虫共300条(侵入率26.74%),全部虫体结构异常停留在早期母胞蚴阶段。从单独感染血吸虫的25粒(69.4%)阳性螺,查获5~61d正常血吸虫母胞蚴67条(侵入率13.96%)和许多不同发育期子胞蚴,感染后75d阳性螺含血吸虫成熟子胞蚴和尾蚴。单独感染血吸虫钉螺的血淋巴细胞增生情况与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血吸虫的钉螺存在差异。
- 唐崇惕卢明科郭跃陈东
- 关键词:湖北钉螺生物控制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