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H003)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江金永兵更多>>
- 相关机构: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主体的黄昏——文艺个人主体性的消解与主体间性转向
- 2017年
- 从文艺复兴恢复了大写的"人"开始,个体自我意识就成为西方文学及理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这一关注最终走上了两条道路,其一是消极的关注,它是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为代表的,对文本中作为写作主体的"自我"的分析剖离;其二是积极的关注,它是以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和心理主义等为代表的对"自我"的书写。前者的问题在于将"自我"逐步消解在语言和阅读快感之中;后者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没有看到"自我"永远不可能只是个体性的,它不可避免地要有杰姆逊和荣格等人极力强调的公共层面,另一方面,在新资本主义或后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中,文学表达的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幻象,这是"自我"的另一种消亡形式。因而,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文学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上来讲,都亟待我们在其中重构一种"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带来的和谐之美,有可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文艺个人主体性的消解问题。
- 金永兵
- 关键词:个体自我主体间性语言革命意识形态幻象
- 当代西方文论:问题和局限被引量:17
- 2012年
- "当代西方文论热"在中国已经风行三十余年。其间,国内文艺理论界对这一外来资源报以高度热情、施以极大推崇,但是,对于当代西方文论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却缺乏有效的辨析和清醒的认识。文章从当代西方文论的"向内转"走向、自我中心主义、非理性主义、"形式崇拜"、"反教化论"、精英主义取向等六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揭示其流弊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代西方文论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有着明确的价值指向和高度统一的内在一致性,其内核是西方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当代西方文论,不仅要有借鉴,更要有批判。中国的文艺理论建设,必须以中国的文艺实践和文艺经验为基础,决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理论。
- 张江
- 关键词:当代西方文论自我中心主义非理性主义精英主义价值指向文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