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34001)

作品数:43 被引量:1,550H指数:22
相关作者:毛景文陈懋弘谢桂青张作衡杨宗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矿床
  • 10篇成矿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流体
  • 9篇包裹体
  • 8篇地质
  • 8篇同位素
  • 7篇流体包裹
  • 7篇流体包裹体
  • 6篇金矿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铅锌矿
  • 5篇锌矿
  • 5篇化学特征
  • 4篇铅锌矿床
  • 4篇锌矿床
  • 4篇金矿床
  • 4篇成矿流体
  • 4篇成矿作用

机构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甘肃省地质调...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新疆地质矿产...
  • 1篇万宝矿产有限...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5篇毛景文
  • 9篇陈懋弘
  • 7篇张作衡
  • 6篇刘敏
  • 6篇谢桂青
  • 4篇程彦博
  • 4篇王志良
  • 3篇叶会寿
  • 3篇左国朝
  • 3篇杨宗喜
  • 3篇余金杰
  • 3篇吕林素
  • 3篇赵海杰
  • 3篇陈伟十
  • 3篇刘珺
  • 3篇张长青
  • 3篇郑建民
  • 3篇代军治
  • 2篇赵财胜
  • 2篇王龙生

传媒

  • 11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5篇矿床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赤峰鸭鸡山钼(铜)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鸭鸡山钼(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钼铜成矿带南部,矿体受区内EW向和NE向走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或碎裂岩型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属石英脉型钼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是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该矿床辉钼矿进行年龄测试,测得7件不同类型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241.1±1.4)Ma,6件同类型样品等时线年龄为(240±3.8)Ma,表明成矿作用比较集中,成矿时间为早—中三叠世。结合鸭鸡山钼矿床辉钼矿、黄铜矿呈脉状、浸染状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体中的特征,及前人已有的晚期蚀变年龄,作者认为赋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为早—中三叠世。结合前人对区域上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的分析,认为鸭鸡山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闭合有关。
代军治谢桂青王瑞廷任涛王涛
关键词:辉钼矿RE-OS同位素成矿年龄
南岭地区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被引量:488
2007年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大陆边缘弧后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这些伸展带与东西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心区,NE向十杭带与南岭中脊部EW向古深大断裂的交汇处形成湘南最大的钨锡矿集区。在中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NNE方向走滑,导致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相应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出现在武夷山以东地区,但在包括南岭地区在内的华南地区广泛出现盆岭构造,NNE向的白垩纪红层-火山盆地与以花岗岩为代表的隆起相间分布,在一些盆地可见130~90Ma侵位的、面积不大却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其锡多金属矿化,构成华南地区大规模锡多金属矿化作用,但这次成矿作用在南岭地区并不十分强烈。
毛景文谢桂青郭春丽陈毓川
关键词:成矿作用钨锡矿床中生代
贵州锦丰(烂泥沟)超大型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被引量:53
2007年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对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矿区构造线主要分为近NS向、NW向和NE向3组,其中NW向构造线控制了矿区的构造格架。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同生期裂陷、造山期挤压、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和岩石圈伸展等4个阶段。盆地裂陷期间(D2-T2)形成的同生断层为后续的构造活动提供了最初的构造薄弱面,并成为主要的热液通道;造山期挤压期间(T3)形成了矿区最为明显的近NS向和NW向大型倒转褶皱和逆冲断层以及配套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J1)形成走向NE的叠加褶皱,并在F2-F3"X"型断裂系上形成近EW向的拉张区,矿质沿着拉张的空间沉淀就位;燕山期(J2-K)岩石圈伸展,形成小规模的近水平逆断层。上述4个主要构造变形阶段与右江盆地的裂陷-闭合-坍塌的发展演化历史相吻合,成矿发生在由挤压向拉张过渡的构造体制转换阶段。造山期逆冲作用形成的构造闭圈和后碰撞造山期间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张性构造环境是矿质得以大量聚集、沉淀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构造成矿作用是锦丰(烂泥沟)金矿单一矿体垂向延深1000m以上的主要制约因素。构造成矿的观点将为在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带的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懋弘毛景文Phillip J.UttleyTony Norman吴六灵郑建民秦运忠
关键词:地质学构造成矿卡林型金矿
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被引量:13
2007年
岩浆硫化物矿床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Rodinia研究的深入。最新的SHRIMP锆石U-Pb法和硫化物矿石Re-Os法定年结果表明,宝坛、煎茶岭、冷水箐和金川Ni—Cu-(P(正)硫化物矿床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成矿时代依次变新,即从宝坛(982±21)Ma→煎茶岭(878±27)Ma→冷水箐(约800Ma)→金川(833±35)Ma,而矿床规模从宝坛中型Ni-Cu-Co-(PGE)矿床→煎茶岭大型Ni—Co矿床→冷水箐中型Ni-Cu-(PGE)矿床→金川超大型Ni—Cu-Cp(PGE)矿床,这些矿床均处于克拉通边缘,即扬子克拉通南缘、北缘和西缘以及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按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划分为桂北、勉略宁、盐芦和龙首山等4个成矿带,且它们的形成均与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与裂解密切相关。
吕林素毛景文刘珺陈刚张作衡谢桂青王瑞廷
关键词:新元古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罗迪尼亚超大陆
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以邯邢地区矽卡岩铁矿为例被引量:45
2007年
河北省南部邯邢地区与矽卡岩型铁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形成2套深成杂岩体:符山杂岩体和武安杂岩体。这2个杂岩体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并对相关矽卡岩型铁矿产生制约:符山杂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体内部形成呈捕虏体状赋存的铁矿体,远离接触带的深部仍具找矿潜力;武安杂岩体属主动就位机制,岩体内部捕虏体罕见,相应的铁矿床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碳酸盐岩围岩中;主动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褶皱是重要的容矿构造。由于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与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岩有关,这一成矿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矿种的矽卡岩型矿床。
郑建民谢桂青陈懋弘王三民班长勇杜金利
关键词:地质学岩体侵位机制矽卡岩型矿床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床单颗粒闪锌矿铷-锶测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2
2008年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甘洛—小江深大断裂带西缘,是中国川滇黔地区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其金属储量为180万吨(Pb+Zn),平均品位为11.45%。铅锌矿体产于灯影组顶部,严格受近南北向断层控制。本文首次采用超低本底单颗粒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366.3±7.7)Ma,代表了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通过地球动力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晚加里东期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活动有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源自围岩碳酸盐岩或基底地层。
张长青李向辉余金杰毛景文陈福坤李厚民
青海大黑山钨矿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大黑山钨矿位于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其形成与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50.2±2.8Ma,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富硅(SiO2含量为73.03%~74.18%)、富钾(K2O/Na2O为1.13~1.94,K2O+Na2O含量为7.25%~8.51%)、铝过饱和(A/CNK为1.04~1.12),为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P2O5含量低(0.03%~0.08%),且具有随SiO2含量的增长呈现负增长的趋势。稀土含量低,Eu明显负异常,LREE分异强烈,HREE分异不明显。微量元素蛛网图中Th、U、Pb、Zr、Hf呈现明显的正异常,Ba、Sr、Ta、Nb、P、Ti呈现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由地壳物质熔融并结晶形成。
刘敏张作衡向君峰曹德智杨光华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西天山达巴特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被引量:18
2009年
本文对西天山地区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矿石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对相应的石英单矿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定,据此判断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结果表明含铜钼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不同样品中同类包裹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均一温度、子矿物溶化温度、冰点、盐度和密度值,数据显示成矿流体均呈中温低盐度的特点。矿石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岩浆水范畴,而且具有深部来源甚至幔源的可能性。根据矿体主要分布在火山机构南北两侧与地层的接触带及其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中这一空间关系,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推测尽管该矿床威矿流体具有深源特征,但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浅部环境,成矿与火山机构最晚期的花岗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张作衡王志良陈伟十左国朝刘敏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豫西沙沟脉状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豫西沙沟薄脉状Ag-Pb-Zn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主要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碳酸盐脉型和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类型组成。主要矿脉的矿物共生序列可以分为成矿前的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闪锌矿-石英-方铅矿-少量银矿物阶段(Ⅱ1)、方铅矿-石英-闪锌矿-含铁白云石-银矿物阶段(Ⅱ2)和成矿后的方解石-(石英)阶段(Ⅲ)。对不同阶段的成矿流体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中的含氯化钠子晶三相(LVH)包裹体(Ⅰ1)可能是直接从饱和水的结晶岩浆熔体中出溶形成或是由岩浆流体的减压沸腾形成,显示该区很可能存在岩浆流体端元。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1&Ⅱ2)捕获富液相包裹体(LV型)和个别CO2包裹体(C型),这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反映了主成矿阶段流体的基本特征,结合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色谱分析以及包裹体初融温度,认为成矿流体应该为中-低温低盐度含CO2的H2O-NaCl体系。其中,阶段(Ⅱ2)的均一温度(145~288℃,平均为194℃)比阶段(Ⅱ1)的均一温度(185~357℃,平均240℃)低46℃;同时,阶段(Ⅱ2)的盐度(1.91%~10.86%,平均6.38%)较阶段(Ⅱ1)盐度(4.65%~10.11%,平均7.77%)略低。对这一温度和盐度的总体下降趋势的合理解释是大气水的逐渐混入。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1&Ⅱ2)之后的方解石-(石英)阶段普遍为富液相包裹体(LV型),该阶段显著降低的温度(129~208℃,平均165℃)和盐度(1.40%~4.03%,平均2.50%),进一步佐证大气水的不断混入。而且,流体混合可能在引起矿石矿物从热液中沉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高建京毛景文叶会寿陈懋弘郑榕芬
关键词:银铅锌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床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及其包裹体的稀土元素特征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床与岩浆岩无明显的时空关系,矿体主要受高角度的断层控制,赋矿岩石为中三叠统许满组至边阳组的含钙质细砂岩和泥岩(陈懋弘,2007)。主要的矿化蚀变类...
陈懋弘毛景文吴六灵Phillip J.UttleyTony Norman
关键词:含砷黄铁矿包裹体稀土元素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