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8)

作品数:32 被引量:18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一川陈太胜钱翰刘恪何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文论
  • 8篇文学
  • 5篇代文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论
  • 3篇中国现代文论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文艺
  • 3篇美学
  • 3篇改革开放30...
  • 2篇新批评
  • 2篇学术
  • 2篇人文
  • 2篇启蒙
  • 2篇文化研究
  • 2篇文论建设
  • 2篇文论研究
  • 2篇文学自主性
  • 2篇文艺理论
  • 2篇论争

机构

  • 2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14篇王一川
  • 3篇何浩
  • 2篇胡疆锋
  • 2篇刘恪
  • 2篇陈雪虎
  • 2篇钱翰
  • 2篇陈太胜
  • 1篇邱运华
  • 1篇刘洪涛
  • 1篇李晨
  • 1篇石天强
  • 1篇胡亚敏
  • 1篇张法
  • 1篇唐宏峰
  • 1篇胡继华
  • 1篇张瑞卿

传媒

  • 10篇当代文坛
  • 4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文化与诗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法国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回望被引量:2
2009年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求知欲望和激情的年代。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这十年间中国文坛有许多值得书写和让人怀念的华章,中国的文学批评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鉴于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重建主要是以引进西方批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本文将从中西关系的角度,
胡亚敏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求知欲望中国文坛中西关系
通向询构批评--当前文学批评的一种取向被引量:5
2009年
当前学术型文学批评一面执著于启蒙论转向和专业论转向时段旧案旧账,推迟对新问题的及时回应,一面对新闻消遣型批评的咄咄逼人攻势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丧失掉在社会公众中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建设面向社会公众和专业人士的旨在保障和提升国民文学素养的批评方式即询构批评,这应是在质询与建构中濡染文学素养的批评方式。询构批评期待着一种敢于挑战文学媒体、产业、作品和新闻消遣型批评及学术型批评自身的询构批评家出现。
王一川
百年中国现代文论的反思与建构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是对百余年来中国现代文论的一次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提出中国现代文论留下了历史经验:以中化西、以今活古、个群相融、上下通贯、物先于心、思艺共生并侧重思想内容、内在知识制度与外在知识制度保持适度张力。本文认为现代文论还留下偏向思维定势、思先于在定势、过度挪用定势、闭关排外定势、以制抑学定势等教训,进而主张在充分借鉴上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21世纪中国现代文论独特品格的建构,为此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坚持以中化西的思想路线,弘扬以今活古的思想原则,灵活处理个群关系,加强以雅导俗,既重物质现实而又趣味高远,形式配合思想,知识制度保障学术健康发展。
王一川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论
今日文艺美学的限度与开放被引量:7
2006年
王一川
关键词:文艺美学中国学者美学家庸俗化学科
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史上,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大规模的相遇迄今为止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五四"前后,以王国维、梁启超、鲁迅、胡适等人对欧美文论的译介为代表;第二次是从1949年到1966年,以对俄苏文论的接受和以朱光潜、伍蠡甫...
胡疆锋
文献传递
现代主义的倡导:叶公超的文学批评被引量:2
2009年
叶公超是近十几年来得到大陆学界重新认可并渐为人知的现代学者。有着较为完备的西学教育背景的叶公超,其文学批评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独特之处,是对现代主义的倡导。这当中既包括他对西方以伍尔芙的小说、艾略特的诗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介绍与研究,也包括他对艾略特、瑞恰慈后来被称为"新批评"的文学批评的介绍与接受,同时包括叶公超本人极具现代主义色彩的理论与批评。叶公超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勘测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的可能图景。
陈太胜
关键词:现代主义新批评
革命年代的“世界学术”——中国现代文论的知识型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现代文论有着自身的知识型,这是现代文论所据以生成的基本的知识系统总体。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属于与本土固有文化及其知识型实施革命性断裂后在新基础上获得再生的新知识型,其显著特质在于,它是在激进的革命背景下依托新的"世界学术"模型而建构的新知识型,其具体表现为四层次:专业化、本质论、思辨式和体系化。
王一川
关键词:知识型世界学术本质论体系化
从三大文化现象看中国在媒介时代大众化与本土化的焦虑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在对媒介做了一种麦克卢汉式的定义后,将之运用于中国当下的大众文化和本土化的重要现象的分析,以古镇古街、大导演同抢古装/武打/悬念电影类型、新世纪北京的四大标志性建筑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中的复杂演进。
张法
关键词:媒介本土化古镇
文学形象形式的当代阐释
2008年
本文从文学形象发生演变的历史来考察文学形象形式的构成方式及其特征,特别关注形象形式变化的原因。具体地揭示了古典文学形象形式构成的八种元素及其特征,进而考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形式特征及其演变,注重从历时性揭示其变化,从共时性比较分析其形式特征差异。同时还从艺术视知觉心理和话语符号学维度深入揭开现代文学形象形式特征的复杂构成。
刘恪
关键词:矩阵形式
理解文学文本层面及其余衍层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拟在梳理英加登和韦勒克的文学文本层面论基础上,吸收近年媒介及修辞研究的成果,对汉语文学文本层面提出一种新划分,进而就其中余衍层作出分析。认为汉语文学文本可以有五个层面:媒型层、兴辞层、兴象层、意兴层和余衍层。余衍层是余兴与衍兴交融的层面。余兴来自读者对文本中兴味的品评,衍兴是在读者阅读中衍生的感兴。文学文本虽然可以在读者阅读中创造完整的审美自主世界,但由于读者阅读过程中感兴的触发与叠加等作用,这个审美自主世界随即会被打破而与读者的生活世界体验交融在一起。读者的理智素养会让他从这种艺术与生活交融的体验状态中走出,但这次阅读产生的余效毕竟会长留读者心中。
王一川
关键词:英加登韦勒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