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3ZS019)

作品数:4 被引量:386H指数:4
相关作者:史清华盖庆恩朱喜程名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罗格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户
  • 1篇动态模型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身份
  • 1篇中国农户
  • 1篇身份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市场化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固定观察...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转移
  • 1篇财富
  • 1篇场化
  • 1篇创业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罗格斯大学

作者

  • 3篇盖庆恩
  • 3篇史清华
  • 2篇朱喜
  • 1篇程名望

传媒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学(季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市场化、政治身份及其收入效应--来自中国农户的证据被引量:42
2016年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 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收入上的收入效应,对总收入的收入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构建和培育更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规范和改革农村的政治治理结构和模式,抑制政治身份户、特别是乡村干部户的权力寻租及其收入效应,是中国乡村治理乃至农村稳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程名望史清华Jin Yanhong盖庆恩
关键词:政治身份中国农户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90
2014年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
财富对创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三省农户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0
2013年
文章从动态视角重新考察了财富与创业的关系,并基于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富对创业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当农户资产处于0-98.70分位数区间(0<资产<26.84万元)时,农户资产越多越倾向于创业,这与静态模型的预测相同;但当资产处于98.70分位数之后的区间(资产≥26.84万元)时,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存在使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资产越多,创业概率越低,支持了动态模型的理论预测。文章还使用"人情收入"作为资产的工具变量来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发现此结论依然稳健。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关键词:创业动态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