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C50044)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6
- 相关作者:涂小萍姚日升漆梁波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的检验和订正被引量:10
- 2015年
- 基于2010—2014年ASCAT反演风速、华东沿海14个浮标站和浙江沿海249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检验和订正。研究表明:站点ASCAT风速误差不仅与离岸距离相关,而且与站点周围地形有关,误差较大的5个浮标站均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海区,平均偏大4.79 m·s^(-1),其他海区浮标站的ASCAT反演风速平均偏差仅为0.46 m·s^(-1)。ASCAT反演风速与浮标站风速的线性回归可有效减小反演风速误差,订正后误差大幅减小,误差越大的站点订正效果越好。相距160 km内的浮标站点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且站点间距越小,误差正相关越明显。考虑带影响半径的反距离权重,采用邻站方程订正法和邻站误差订正法分别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订正,均能明显减小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两种方法订正效果接近,即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订正效果,可用于实际业务。
- 姚日升涂小萍丁烨毅王武军邬方平朱万云
- 浙江北部近海边界层风廓线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利用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宁波近海凉帽山370m高塔气象梯度风观测和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对浙江北部近海风速垂直廓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形影响,偏南、偏北风时塔基风速一般比上一层风速大。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近地边界层风廓线不同,南风型320m以下风速基本遵从对数律。热带气旋影响型和北风型时风廓线可分为3段,常通量层内基本满足对数律,该层向上一段高度热带气旋影响型风速变化不大,北风型反而减小,再往上风速又继续增大。北风型风廓线的这种3段结构表现比热带气旋影响型更为清楚,约80~109m风速出现相对极大值,200~250m间存在风速极小值。满足对数律的近地边界层内小风比大风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不同风型统计分析与高塔风廓线表现基本一致。
- 姚日升涂小萍丁烨毅徐迪峰蒋璐璐
- 关键词:气象塔风廓线海面风
- 浙江近海冬季大风风速推算和ASCAT风速订正方法探讨被引量:13
- 2016年
- 利用2010—2014年12月至次年2月浙江省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和ASCAT散射计反演的风场资料,通过模糊聚类空间分型,选取有代表性的站点建立浙江近海冷空气大风的风速推算公式,并对ASCAT近海风场产品进行误差分析和风速订正。结果表明:冷空气影响时浙江北部近海多数自动站与舟山浮标站相比有偏南风矢量差,南部近海自动站比温州浮标站有东南风矢量差,自动站风速一般小于浮标站。海拔高度与自动站和浮标站风速差值δ相关性不显著,站点离岸距离是影响δ的主要因子。冷空气影响时浙江近海ASCAT反演风速与实况相关系数的分布具有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增大的特征,相关系数超过0.5的站点一般离岸30 km以上,舟山和温州12个浮标站测风与ASCAT反演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浙江近海ASCAT风速的误差空间差异较大,经订正后的风速分布也具有平行于海岸线、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特征,且与观测的误差绝对值一般小于2 m·s^(-1)。
- 姚日升涂小萍蒋璐璐丁烨毅王武军
- 关键词:大风模糊聚类
- 浙江省几种灾害性大风近地面阵风系数特征被引量:30
- 2017年
- 阵风特性研究是大风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基于2011—2013年浙江省自动气象站逐日逐10 min测风资料,分析了浙江省陆地和近海海面冷空气、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大风的阵风系数特征。结果表明: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大风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基本相同,大风主要发生在近海海面和沿海地区,海面阵风系数一般小于1.5,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陆地阵风系数一般大于2.0,山区可超过3.0,表现出地形对阵风系数的增强作用。强对流大风阵风系数明显高于业务规范平均值,发生地点遍及浙江省各地,但发生概率超过10%的站点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和近海海面。风向基本不影响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冷空气和热带气旋站点阵风系数与海拔高度有较高正相关性。模糊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400m以上山区站与70 m以下的低海拔站点在阵风系数特征上分属不同空间类型;基于逐步回归建立站点阵风系数预报模型,检验表明:模糊聚类可帮助提高模型阵风系数预报能力。
- 周福蒋璐璐涂小萍申华羽郑铮
- 关键词:阵风系数热带气旋强对流
- 一次入海温带气旋边界层气象要素观测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基于宁波市凉帽山岛370 m高塔二维超声风速仪对2012年5月30-31日一次入海温带气旋边界层资料的分析发现:该气旋是造成浙江北部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所带来的灾害性大风分为2轮:第1轮是温带气旋入海发展引起的,各层次风速的增减基本同步,7级以上大风持续近5 h;第2轮大风系由弱冷空气与温带气旋形成的气压梯度导致,7级大风首先出现在199~232 m的塔层中上层,低层持续约1 h。两轮灾害性大风均伴有明显降水,且温带气旋导致的降水和大风明显比冷空气强。本次温带气旋边界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基本遵从指数律,但不同时段风廓线指数不同,大风前、大风时和大风后分别为0.093,0.067和0.041。水平风速脉动标准差和湍流强度在塔层不同高度表现不同,199 m和232 m处表现为水平风速标准差分布零散,湍流强度呈乘幂指数减小,其他层次风速标准差随风速大小呈线性变化,而湍流强度随风速变化不明显。大风时塔层阵风系数小于1.4,阵风强度小于0.6。连续功率谱分析表明:灾害性大风发生时,塔层瞬时风速周期不明显。
- 涂小萍姚日升杨豪张程明
- 关键词:温带气旋冷空气边界层气象要素
- 浙江省北部一次灾害性大风多普勒雷达和边界层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基于浙江省自动气象站、杭州和宁波2部多普勒雷达、湖州风廓线雷达及宁波凉帽山370 m高塔等资料,对2012年4月2日夜间浙江省北部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强冷空气快速下沉触发形成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族导致了湖州地区灾害性大风。多普勒雷达上风暴族表现为弓形回波,伴有后侧入流缺口,其中有3个强烈发展的对流单体。导致湖州灾害性大风的下沉运动开始于1 km以下的边界层,大风从300 m高度及地仅需要2 min。弓形回波尾部发展的强对流单体出流边界与江苏南部东移南下的阵风锋合并导致了嘉兴地区的灾害性大风,而宁波和舟山地区的灾害性大风是由另一新生成的阵风锋导致。宁波凉帽山高塔资料表明,当阵风锋靠近时,塔层318 m上升速度增大,最大可达1.7 m·s-1;中低层上升速度变化不大,阵风锋影响时首先在塔层中上部转为下沉气流,318 m最大垂直下沉速度可达1.81 m·s-1,下沉气流造成的水平风速变化率主要出现在232 m以下,最大1 min超过10 m·s-1,塔层最强降温比最大全风速变化率滞后1 min左右,最大降温幅度达1.6℃·min-1,风温剧变持续了4 min左右。
- 涂小萍姚日升漆梁波沈翊孙长杨豪
- 关键词:灾害性大风多普勒雷达边界层风廓线高塔
- 浙江沿海热带气旋风场兰金涡旋模型的检验与优化
- 2016年
- 基于2010—2013年严重影响浙江沿海的热带气旋资料、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及宁波凉帽山370 m高塔资料,引入兰金涡旋模型,提出一种最大风速半径计算方案,进行最大风速半径和不同形状因子的试验和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严重影响浙江沿海海面的热带气旋,选择适当形状因子的兰金涡旋模型是适用的,形状因子与热带气旋结构有关,对强风带范围大的热带气旋形状因子取值相对大,形状因子在0.8—1.1之间得到浙江沿海站点兰金风速平均误差最小值。气象站点距离海岸线远近对兰金风速误差有最重要的影响,站点越远离海岸线,其兰金模型风速越接近实况,站点越靠近海岸线,其兰金风速越容易比实况偏强。多元回归订正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兰金风速误差。宁波凉帽山高塔资料分析表明:选择适当的形状因子可使得拟合边界层风廓线更接近于实况。
- 涂小萍王武军郑健蒋璐璐谢华
- 关键词:热带气旋边界层
- 浙江省地形对0908台风“莫拉克”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 2013年
- 应用ARW-WRF/3DVAR(V3.1)中尺度模式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宁波市135个自动气象站24 h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关系数达到0.762,对50、100 mm降水TS评分分别达到0.963和0.778,BS接近1,200 mm以上降水TS评分0.320,漏报率明显增大。模式对"莫拉克"台风北抬过程中雷达回波的移动速度和强度把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模拟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迎风坡,垂直结构均匀。地形导致浙江省50 mm以上的降水增幅带主要位于28°N以北地区,与地形走向基本一致,降水增幅大值中心一般模式地形也相对高,但降水增幅与模式地形高度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地形作用在浙江省形成明显的地形辐合线,辐合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并随高度向浙江西南部收缩,浙北地区地形辐合线在600 hPa以下层次表现清楚,而海拔相对高的浙西南地区,辐合线可伸展到400 hPa。地形辐合线随着台风中心移动而北抬,其附近降水得到了明显增强,10 mm/h以上的降水增幅带基本沿着中低层地形辐合线走向且随辐合线移动。地形导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增强,从而激发出次级垂直环流,进一步增强降水的局地性。
- 涂小萍徐迪峰王毅
- 关键词:地形台风
- 基于Web Service的气象服务产品传真发布技术被引量:1
- 2015年
- 介绍了宁波市气象服务产品传真发布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气象服务产品多使用网页方式展现的现状,开发了网页传真功能,通过Web Service方式实现了传真发布手段与气象服务产品的无缝衔接,提供了发送记录、回执查询和失败重发等功能;针对预警信号等服务产品传真对象相对固定的特点,研发了各类产品传真默认信息配置模块,实现服务产品与默认传真收件人的动态绑定。该系统高达100路/min的发送效率,极大地提高了预警发布的时效性,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王焱姚日升邬方平王武军郑健
- 关键词:气象服务产品WEB
- 强台风海葵登陆前后强度变化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海测站出现了长时间的强大风,过程13级及以上阵风共持续了26 h,东矶、大陈、石浦最大风速的极大值分别是:46.9、39.4和36.8 m·s^(-1)。风场垂直分布差别500 m以内普遍在7~8 m·s^(-1)。这些陆基观测资料表明"海葵"可能达到了强台风标准,中央气象台定强是合理的。近海或登陆台风强度的确定在使用Dvorak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参考陆基探测资料。
- 钱燕珍高拴柱黄思源杜坤郭建民郭宇光
- 关键词:登陆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