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11805)
- 作品数:41 被引量:1,279H指数:24
- 相关作者:蔡祖聪胡正义黄耀徐成凯王体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施氮和玉米生长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47
- 2005年
- 运用土壤盆栽试验、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种植玉米土壤和裸土在两种土壤施氮水平(低氮150mg·kg-1土,和高氮300mg·kg-1土)下对土壤排放N2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中,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苗期,且氮肥施用量的影响显著,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裸土中,土壤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试验后期,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土壤施氮量增加,土壤N2O排放总量增加,裸土N2O增加尤其显著,种植玉米比裸土减少87%~92%的N2O排放量.这一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与否,不仅改变了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和排放量,而且改变了温度与土壤N2O排放之间的关系.
- 杨兰芳蔡祖聪
- 关键词:玉米生长温度
- 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2
- 2001年
-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 ,综合分析介绍了农业土壤N2O排放的进展情况。提出农业土壤中N2O的产生是在微生物的参与下 ,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完成。影响N2O产生与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特性 (理化性质和水热条件 )、气候条件 (温度、降水、光照 )和农业技术措施 (肥水管理、作物类型 )。深入研究农业土壤N2O排放与这些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客观估计区域或全球农业土壤N2O的排放总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乃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蒋静艳黄耀
- 关键词:农业土壤一氧化二氮排放
- 林地大气氮沉降的观测研究被引量:40
- 2007年
-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以小叶栎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气沉降氮通量及其3种物理形态(气态、颗粒态、雨水)4种氮化物(NH3,NH^+4-N,NO3-N,NO2)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大气氮沉降总量为82.8kg/(hm^2-a),其中干沉降占67%;NH3-N是氮沉降的主要贡献者,占干沉降的82%,占总氮沉降量的56%;还原态的氮化物(NH3,NH^+4-N)占总氮沉降量65%.
- 樊建凌胡正义庄舜尧周静王体健刘翠英
- 关键词:氮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
- 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111
- 2003年
-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 ,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 ,在水耕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 ,水耕利用 30年 ,0~ 2 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 2 0gkg- 1,全氮含量 1 6gkg- 1,随后 ,即使利用年限长达 80年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 ,没有显著提高。 2 0天的培养期内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 0~ 1 0cm土层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率分别为 2 2 %~3 3%和 2 8%~ 6 7% ;总体来说 ,有机碳、氮的矿化率随红壤水稻土的熟化过程而升高。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 ,微生物生物量碳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利用 30年后其增加趋势明显趋缓 ;利用30年的红壤稻田 ,0~ 1 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为 332 8mgkg- 1和 2 3 85mgkg- 1,比利用 3年分别高1 1 1 %和 4 7%。与利用 3年的红壤稻田相比 ,利用 30年后细菌数量增加了 1 1倍 ( 0~ 1 0cm)和 3 8倍 ( 1 0~2 0cm) ,利用 80年后更显著地增加了 1 9倍 ( 0~ 1 0cm)和 1 2倍 ( 1 0~ 2 0cm) ;真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 ,但在 30年利用后基本趋于稳定 ;此外 ,细菌的群落从荒草地的 4个种到 30~
- 李忠佩张桃林陈碧云尹瑞龄施亚琴
- 关键词: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
-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被引量:35
- 2004年
- 在过去十多年内 ,关于稻田甲烷排放的模拟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且开发出了数个有关的模型。模型的成功研制是准确定量估计不同区域范围内稻田甲烷排放的前提。以往大部分模型由于模拟精度不高 ,或者是其要求太多的输入参数 ,因而限制了它在大尺度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基础上 ,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与扩充。增加了稻田甲烷通过气泡方式排放的模拟模块 ,并修正了原模型中关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模拟 ,使之能适应于多种稻田水管理方式。新修正的模型 (CH4 MOD)不仅保留了原模型输入参数较少和易于获得的优点 ,而且能适应多种水稻耕作方式 。
-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
- 关键词:稻田甲烷
- 玉米生长中的土壤呼吸及其受氮肥施用的影响被引量:77
- 2005年
- 运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生长和施氮水平(N 150 mg kg-1和300 mg kg-1)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玉米的土壤呼吸速率(C)的变化范围为19. 6 ~ 762. 1 mg m-2h-1,而裸土为4. 3 ~ 36mg m-2h-1。在玉米生长的条件下,苗期土壤呼吸最低,73%的土壤呼吸分配在拔节孕穗期和成熟期。玉米生长中各阶段根际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在58%~98%,苗期最小。施氮对裸土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在玉米生长的条件下,施用高氮的土壤呼吸比施用低氮高28%,且两种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的差异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玉米生长的条件下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裸土下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表土温度、5 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裸土施用高氮下的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关性大于低氮。总之,玉米生长和土壤施氮不仅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和呼吸量,也影响土壤呼吸在各生长阶段的分配,还影响到土壤呼吸与温度的关系。
- 杨兰芳蔡祖聪
-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玉米施用施氮水平氮肥
- 稻田甲烷氧化与铵氧化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3年
- 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好氧微域,其中同时发生甲烷氧化和铵氧化。甲烷和铵氧化过程具有极为相似的微生物机理。稻田土壤中的甲烷可能影响铵氧化过程;施用铵态氮肥对甲烷的氧化也有强烈影响。本文对稻田土壤中甲烷氧化与铵氧化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 贾仲君蔡祖聪
- 关键词:甲烷氧化水稻田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
- 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被引量:9
- 2002年
-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有 2条途径 :乙酸发酵和H2 /CO2 还原。比较而言 ,乙酸发酵产甲烷的能力强于H2 /CO2 还原。在特定环境中 ,何种产甲烷途径占优势取决于底物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含量 ,而新形成的有机碳尤为重要。活性有机碳含量丰富的沼泽 ,甲烷主要由乙酸发酵形成 ,因此产甲烷能力较强。导致沼泽产甲烷能力异同的原因就是有效底物含量差异 ,从而使不同类型沼泽环境中产甲烷菌菌种不同 。
- 丁维新蔡祖聪
- 关键词:产甲烷菌沼泽
- 大气干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输入硫素通量研究被引量:19
- 2001年
- 利用气象梯度资料(温度、风速、气压 ) ,计算近地面湍流特征参数 (u 、θ 、L) ,然后采样阻力模式计算SO2 、硫酸盐 (SO2 -4 )粒子的干沉降速率 (Vd) ,结合SO2 、硫酸盐 (SO2 -4 )粒子浓度测量 ,建立了大气硫 (S)干沉降通量观测方法。在此基础上 ,以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4月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气象梯度参数连续自动观测和大气SO2 、硫酸盐SO2 -4粒子浓度现场测定研究了该地大气硫干沉降。结果表明 ,1 998年 1 1月~ 1 999年 4月非降雨日大气SO2 的日平均Vd 为 0 383~ 0 633cm/s( 6个月均值 0 473cm/s) ,硫酸盐 (SO2 -4 )粒子Vd 为 0 1 96~ 0 2 1 9cm/s( 6个月均值 0 2 0 5cm/s) ;大气干沉降硫输入通量为S4 35~ 1 6 32kg/hm2 ( 6个月均值S8 73kg/hm2 ) ,其中 91 %~ 98% ( 6个月均值 93 1 % )来自于SO2 干沉降的贡献。大气干沉降硫输入占大气沉降硫输入总量 (干沉降 +湿沉降 )的 61 9%~ 93 0 % ( 6个月均值 80 2 % )。
- 胡正义王体健曹志洪李宗恺刘崇群赵言文
- 关键词:硫大气硫沉降农田生态系统
- 大气氮沉降对阔叶林红壤淋溶水化学模拟研究被引量:23
- 2006年
- 在氮饱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沉降的增加将导致NO3-淋溶的增加及土壤酸度的提高,从而影响土壤质量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大气氮沉降对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影响研究还很少,尤其是氮沉降引起的土壤淋溶液化学组成方面。研究中,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林草生态试验区阔叶林红壤为对象,在恒温(20℃)条件下,通过土壤淋洗柱(直径10cm、高60cm)进行了8个月间隙性淋溶试验,来模拟研究不同氮输入量(0、7.8、26mg月-1.柱-1和52mg月-1柱-1)对阔叶林红壤NO3-、NH4+、SO42-、H+和土壤盐基离子(Ca2+、Mg2+、K+和Na+)的淋溶和土壤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输入量增加,淋溶液中NO3-、EC、H+和总盐基离子逐渐增加,但淋溶液中无NH4+。不同氮处理时,土壤有机氮总表观矿化量分别为189.6、263.9、372.8mg月-1.柱-1与554.2mg柱-1,氮输入明显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且土壤有机氮的表观矿化量与氮输入量间呈正线性相关(R2=0.997**)。无氮(0mg月-1柱-1)、低氮(7.8mg月-1柱-1)、中氮(26mg月-1柱-1)和高氮(52mg月-1柱-1)输入处理下,土壤交换态盐基淋溶总量分别占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13.6、18.4、27.7%和48.1%。不同的盐基离子对氮输入的反应不同,Ca2+和Mg2+淋溶量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Na+和K+则无明显影响。土壤交换态离子中随淋洗液输出最多的为Ca2+(无氮、低氮、中氮和高氮输入处理的土壤交换态输出量占土壤交换态的比例分别为22.6、31.4、46.7%和82.5%),其次为Na+(无氮、低氮、中氮和高氮输入处理的土壤交换态输出量占土壤交换态的比例分别为16.0、10.7、17.6%和26.3%),最少的为Mg2+(无氮、低氮、中氮和高氮输入处理的土壤交换态输出量占土壤交换态的比例分别为5.0、6.9、11.1%和16.9%),几乎没有土壤交换性K+输出。与对照相比,有氮处理后土壤中硫酸根离子的淋失量明
- 孙本华胡正义吕家珑周丽娜徐成凯
- 关键词:阔叶林红壤大气氮沉降盐基离子养分淋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