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3)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冬松邢国荣孙琳王兆芬潘秀霞更多>>
- 相关机构:安丘市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尔基体蛋白73、AFP、VE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评价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VEGF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分别检测GP73、AFP、VEGF的含量。结果肝癌组织中GP73、VEGF和AFP表达最强,其次为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表达最弱,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GP73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FP(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P73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r=0.271,P<0.01)。结论 GP73、VEGF和AFP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陈勇田刘军王春光刘成裴景亮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球蛋白
- 复方玄驹胶囊口服联合关节腔注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内服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关节腔注射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肾气虚寒型)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2例RA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1次/d,口服;甲氨蝶呤片(MTX),10 mg/次,1次/周,口服;来氟米特片(LEF),2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关节腔注射,1次/周;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3组疗程均为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关节压痛和肿胀数(28个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及肾气虚寒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酸性糖蛋白(a1-AGP)和免疫球白(Ig A,Ig M,Ig G)水平。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31%,90%和96.9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休息痛、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的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休息痛、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肾气虚寒证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休息痛和肾气虚寒证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TNF-α,RF,a1-AGP水平低于常规组,联合组ESR,CRP,TNF-α,RF,a1-AG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Ig G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组Ig A,Ig M,Ig G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玄驹胶囊内服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关节腔注射在控制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轻中医证候、控制炎症
- 孙琳潘秀霞刘冬松邢国荣王兆芬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复方玄驹胶囊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致大鼠急性肾损伤肾功能及尿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所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健康雄性大鼠55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乌司他丁治疗组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5个时间点(1h、6h、12h、24h、48h),每组每时间点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尾静脉注射,分别在各个时间点采血、留尿标本,进行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Urea),尿肾损伤分子(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Scr、Urea,尿KIM-1、IL-18、NGAL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 曹波张琳琳柴春香赵学兰张培荣陈学勋
-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2011年6月-2014年6月潍坊市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该院出生的168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影响NT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85例新生儿中NTP128例,发生率为7.59%(128/1685)。与血小板正常组新生儿(1557例)相比,NTP组中早产儿、宫内生长迟缓、宫内感染、低体重儿、母亲先天性子痫、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阳性比例显著增高(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宫内感染、低体重儿、母亲子痫、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GPⅡb/Ⅲa阳性是NT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011年6月~2014年6月潍坊市NTP发生率较高,与早发性NTP相比,晚发性NTP死亡率较高。早产儿、宫内感染、低体重儿、母亲先天性子痫、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GPⅡb/Ⅲa阳性是NTP发生的高危人群,临床应予以重视。
- 苏永红马洪美秦日香郑艳艳李瑞英
-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