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712A09-02)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俞东征栗冬梅刘起勇董兴齐张丽云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PCR
  • 1篇幼虫
  • 1篇管圆线虫
  • 1篇广州管圆线虫
  • 1篇巴尔通体
  • 1篇PCR检测
  • 1篇CDNA
  • 1篇大瓶螺

机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篇李莉莎
  • 1篇张丽云
  • 1篇董兴齐
  • 1篇周晓农
  • 1篇张仪
  • 1篇林金祥
  • 1篇刘起勇
  • 1篇李友松
  • 1篇栗冬梅
  • 1篇刘和香
  • 1篇吕山
  • 1篇俞东征

传媒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L3和大瓶螺总RNA,按RT-PCR试剂盒提供方法进行PCR扩增。结果用RT-PCR方法能检测出阴性与感染性螺,其最低检出的总RNA量相当于1条广州管圆线虫L3;将阴性大瓶螺总RNA与感染期幼虫总RNA不同浓度混合,PCR法可检测出肉眼能分辨的电泳条带相当于总RNA浓度为128pg。此方法可以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III期幼虫RNA的最低值为105pg。结论建立了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张仪周晓农刘和香吕山李莉莎林金祥李友松
关键词:PCRCDNA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蚤、蜱中巴尔通体的分离培养及检测鉴定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了解蚤、蜱在我国作为巴尔通体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获得其自然状态下存在于吸血节肢动物中的证据。方法采集家猫、狗、牛及鼠类动物体表寄生蚤、蜱,采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基置于35℃含5%CO2培养箱中从蚤、蜱中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巴尔通体特异基因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并用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分析确定巴尔通体的亲缘关系。结果分别从猫栉首蚤、微小牛蜱中各分离出1株巴尔通体,用5对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均产生阳性目标带,证实为巴尔通体属微生物。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蚤、蜱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小,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序列为58.2%、ftsZ基因序列为72.8%;这两株菌分别与云南鼠类宿主血液中分离的巴尔通体菌株RT222SM、RT221SM同源性最大,与其它已知巴尔通体同源性均较小。蚤培养物与RT222SM的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的同源性是77.9%、与ftsZ是96.2%;蜱培养物与RT221SM的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的同源性是99.4%,与云南鼠血中分离的Rf1561yn的gltA基因338bp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1%,基于gltA种系发育分析提示与Rf1561yn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猫栉首蚤、微小牛蜱中分离培养出巴尔通体,为蚤、蜱作为巴尔通体传播媒介提供了线索,同时为在我国进一步开展媒介生物中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调查提供了实验方法的参考依据。同源性搜索、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支持这2株巴尔通体与中国云南分离的巴尔通体基因型相似,而与国外的巴尔通体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
栗冬梅刘起勇俞东征张丽云董兴齐
关键词:巴尔通体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