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897)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文鑫曹志贱朱顺义毛歆蒋达和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东亚钳蝎
  • 5篇克隆
  • 5篇基因
  • 4篇蝎毒
  • 3篇蝎毒素
  • 3篇基因组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素
  • 2篇全长CDNA
  • 2篇细胞
  • 2篇进化
  • 2篇基因组织
  • 2篇NMD
  • 2篇CDNA
  • 1篇毒腺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李文鑫
  • 7篇曹志贱
  • 7篇朱顺义
  • 6篇毛歆
  • 4篇蒋达和
  • 4篇刘辉
  • 3篇曾宪春
  • 2篇彭方
  • 2篇肖帆
  • 1篇朱智慧
  • 1篇徐秀玲
  • 1篇吕猛
  • 1篇杨锐
  • 1篇盛继群
  • 1篇刘万红
  • 1篇王三霞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东亚钳蝎蝎毒素BmTXKβ基因的克隆及其基因表达调控被引量:2
2002年
从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 ,BmK)毒腺组织cDNA文库中分离的长链钾通道毒素BmTXKβcDNA序列 ,克隆了BmTXKβ基因组序列 .BmTXKβ基因含有一个长度为 886bp的内含子 ,定位于BmTXKβ成熟肽中 ,与其它蝎毒素基因内含子定位于信号肽的基因结构不同 .并且 ,BmTXKβ基因的内含子特征也与其它蝎毒素基因不同 .研究结果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BmTXKβ是一个新的蝎毒素样肽 .以BmTXKβcDNA序列为探针与蝎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出现 2条特异性杂交带 .杂交结果为蝎毒素基因可能通过DNA重排、多拷贝或多基因家族来调控基因表达提供了证据 .
曹志贱肖帆毛歆刘辉李文鑫
关键词:东亚钳蝎蝎毒素克隆基因表达调控
蝎α-毒素的分子进化:加速突变与功能趋异被引量:1
2002年
蝎α-毒素为一类空间结构高度相似而药理学功能趋异的蛋白质家族.cDNA序列分析表明蝎α-毒素5'非翻译区和信号肽编码区序列的保守性显著高于成熟毒素编码区,3'非翻译区在药理学组内高度保守.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密码子第1,2和3位核苷酸突变率相似.非翻译区内每个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小于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同义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s),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非同义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a)接近或大于Ks值.上述数据表明,蝎α-毒素成熟肽编码区内的突变为加速进化方式.这一结论得到进化树结果的支持.此外,研究还表明稳定3D结构的15个保守性残基靠近分子内部,这可能作为蝎α-毒素结构性限制因素在进化过程中维持CSαβ结构的恒定;4个热点突变区分布于分子表面的潜在功能区,表明正性Darwin选择驱动了蝎α-毒素的加速进化.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蝎α-毒素保守性3D结构与趋异的药理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朱顺义李文鑫
关键词:分子进化CDNA序列分析药理学进化机制
东亚钳蝎蝎毒素BmKBT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及其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 ,BmK)蝎毒素BmKBT(又名BmKabT)是一个在初级结构上相似于β类哺乳动物毒素和功能接近于α类哺乳动物毒素的Na+ 通道毒素 .基于从毒腺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全长BmKBT前体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以蝎基因组总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将PCR产物克隆至T载体、测序 .序列分析表明 :在BmKBT信号肽编码区的 3′端的- 4位Gly密码子的第 1位与第 2位碱基中有 1个长 2 2 5nt的内含子 ,插入位点距离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 4 6nt ,AT含量为 78 7% ,其内含子可能的剪接分枝位点距离 3′剪接受体位点 4 7nt.内含子的大小及其基因组织结构分析表明 :BmKBT具有与α类哺乳动物毒素类似的基因组织结构 ,进一步说明BmKBT是一个介于α类和β类Na+ 通道毒素之间的中间型蝎毒素 。
盛继群曹志贱刘万红徐秀玲蒋达和毛歆刘辉李文鑫
关键词:东亚钳蝎进化
东亚钳蝎氯毒素BmKCT的表达和功能鉴定(英文)被引量:11
2005年
从中国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毒腺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编码毒素蛋白多肽 (命名为BmKCT)前体的全长cDNA序列 .该毒素多肽与已报道的氯毒素 (chlorotoxin)高度同源 ,其蛋白质一级序列有 6 8%的同源性 .为了鉴定BmKCT的生物学功能 ,通过pGEX系统成功地表达了BmKCT ,并用GST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的方法获得了纯化的重组BmKCT毒素蛋白 (rBmKCT) .通过膜片钳实验 ,记录了rBmKCT对人脑星型胶质瘤细胞 (gliomascell)表面的氯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 .结果显示 ,BmKCT可以显著抑制人脑星型胶质瘤细胞表面的氯离子通道电流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实验证明 ,在细胞水平上 ,BmKCT是一种新的短链氯离子通道抑制剂 .
杨锐彭方刘辉曹志贱李文鑫毛歆蒋达和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氯离子通道膜片钳GST东亚钳蝎毒腺
两个东亚钳蝎毒素非编码转录本:蝎毒腺细胞存在NMD途径的证据被引量:1
2001年
从中国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BmK)毒腺组织cDNA文库中分离到两个毒素基因的非编码转录本, 命名为BmαTX15-SP和BmTXKβ-SP. 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的5′端序列分别与BmαTX15和BmTXKβ毒素cDNA的5′UTR和上游ORF序列一致, 下游则缺乏任何同源性. 两个非编码转录本含有多个短的ORF(≤34 aa), 3′端含有一个AATAAA加尾信号, 距poly (A) 尾14 - 18 nt. 基因组织结构分析表明, 两个非编码转录本并非错误剪接的产物. 研究结果为蝎毒腺细胞可能存在类似于哺乳动物和酵母的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提供了证据.
朱顺义曹志贱李文鑫
关键词:NMD基因组织核苷酸序列分析MRNA降解
一个新的东亚钳蝎毒素(BmKT_1)全长cDNA的克隆和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首先构建了东亚钳蝎毒腺组织 c DNA文库 ;根据已知的东亚钳蝎哺乳动物毒素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 ,并用 PCR从 c DNA文库中扩增出一个 c DNA片段作为筛选 c DNA文库的探针 ;从 c DNA文库中筛选到二个编码同一个新的蝎毒素多肽的 c DNA,它们除 3′- UTR外 ,其余序列完全一致 .它们均含有 2 55bp长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85肽的前体毒素 ,包括 1 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 ,66个残基的成熟毒素 (命名为 Bm KT1) ;Bm KT1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蝎毒素具有较大的同源性 ,与 Bm KM1,Lqq ,Lqhα IT和 Bm K M10 的同源性分别为 77%、67%、67%和 65% .Bm KT1的 C端不存在末端修饰步骤且具有一个与这些毒素不相同的特征结构 ,即在末端延伸了两个氨基酸残基 - P- S,推测 Bm KT1具有新的活性功能特征 .
曾宪春李文鑫朱智慧朱顺义彭方毛歆
关键词:药物设计CDNA文库克隆
蝎Na^+通道毒素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2年
蝎Na+ 通道毒素为低分子量肽类物质 ,由 6 0~ 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含有 4对二硫键。这类分子为电压门控Na+ 通道功能门控机制的高亲和性配体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Na+ 通道毒素的初级和高级结构。
朱顺义曹志贱李文鑫
关键词:蝎毒素
两个东亚钳蝎神经毒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构建了东亚钳蝎毒腺组织 c DNA文库 ,用 PCR筛选到两个新的神经毒素全长 c DNA,其开放阅读框(ORF)包括 :信号肽、成熟毒素和 /或额外氨基酸序列 ,它们编码的成熟毒素分别命名为 BmαTX9和 Bm IT( cp) 2 .序列分析表明 ,BmαTX9为抗哺乳动物神经毒素 ;Bm IT( cp) 2为痉挛型昆虫毒素 .文章还对东亚钳蝎神经毒素的命名 ,分类以及进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朱顺义李文鑫曾宪春蒋达和毛歆
关键词:东亚钳蝎神经毒素CDNA序列克隆PCR
蝎毒液肽基因内含子剪接信号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从中国蝎ButhusmartensiiKarsch基因组DNA中分离到两个毒液肽基因的内含子。在此基础上 ,通过编辑和分析目前已出版的蝎毒液肽基因内含子序列 ,确定了这类基因内含子剪接信号的共有序列 ,并将其与其它物种进行了比较。
朱顺义曹志贱李文鑫
关键词:基因组织内含子
Two non-coding transcripts of toxins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NMD in scorpion venom gland cells被引量:2
2002年
Two non-coding transcripts of tox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venom gland cDNA library of the Chines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named BmαTX15-SP and BmTXKβ-SP,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shows that their 5’ sequences are identical to the 5 ’UTR and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ORF) sequences of the cDNAs encoding BmαTX15 and BmTXKb, two toxins from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But no detectable homology exists in other regions. Two polyadenylated non-coding transcripts encode multiple short ORFs with no more than 34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tailing signal (AATAAA) is situated at 14 or 18 bp downstream from the poly(A). The data of genomic se-quences provides support for Bmα TX15-SP and BmTXK β-SP not deriving from splicing errors of pre- mRNAs. Our finding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NMD) pathway in scorpion venom gland cells.
Zhu, SYLi, WX
关键词:NON-CODINGTRANSCRIPTSNMDTOXIN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