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K05B03)

作品数:48 被引量:311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勋蔡亲波李光范胡伟吴小锋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气象台海南大学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台风
  • 14篇热带
  • 12篇暴雨
  • 11篇气旋
  • 11篇热带气旋
  • 9篇气象
  • 8篇降水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强台风
  • 7篇值模拟
  • 6篇地形
  • 5篇土压力
  • 4篇雨林
  • 4篇土压力系数
  • 4篇静止土压力
  • 4篇滑坡
  • 4篇大暴雨
  • 3篇台风暴雨
  • 3篇特大暴雨
  • 3篇热带雨林

机构

  • 28篇海南省气象台
  • 12篇海南大学
  • 11篇南海气象防灾...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海口经济学院
  • 1篇长沙学院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沈阳区域气候...
  • 1篇海南航空股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3篇李勋
  • 12篇蔡亲波
  • 12篇李光范
  • 9篇胡伟
  • 7篇吴小锋
  • 6篇杨仁勇
  • 6篇王晓亮
  • 5篇文伟
  • 5篇郑艳
  • 4篇赵付竹
  • 4篇吴俞
  • 4篇郑艳
  • 4篇程守长
  • 3篇白爱娟
  • 3篇任福民
  • 3篇项文
  • 3篇王勇
  • 2篇杜娟
  • 2篇冯文
  • 2篇叶钒

传媒

  • 13篇计算机技术与...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气象科技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暴雨灾害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海洋预报
  • 1篇广东气象
  • 1篇网络安全技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两次路径相似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对比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NASA的MERRA再分析数据、台站降水资料、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雷达资料初步对比探讨了2014年两次路径相似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的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两者台站过程降水和最大日降水强度差异明显;在华南产生的过程降水和日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最强均在海南岛;在海南岛产生的过程降水、日降水和最大小时降水最强均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与"海鸥"相比,在强降水时段,"威马逊"产生更大台站日降水的原因之一是其自身更强的强度和偏慢的移动速度,而且还与高层更强的南亚高压主体、中层偏弱偏东的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强的低空急流密切相关.在强降水阶段,两者所处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均指向西南偏西一西南偏南方向,而强的对流均主要在环境风垂直切变的左侧或前侧.两者强降水主要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的关键原因是五指山山脉和台风路径的相对位置配置类似,强降水区恰好处于向岸风面或五指山的迎风面.
蒋贤玲任福民马柱国蔡亲波
关键词:热带气旋降水特征
南海西行北翘路径热带气旋合成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合成对比分析了1979—2013年南海热带气旋(TC)发生西行北翘路径(RT)和西行不转向路径(ST)样本的环流形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RT样本对应的西风槽距离TC中心较近,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小,样本中心南侧西南风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副高)逐渐减弱东退南落,以及低层样本中心东南侧存在弱的反气旋环流有关;ST样本对应的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大,副高呈东西向带状稳定少动。上述差异通过了置信度0.05的显著性检验。环流形势变化使得TC高层流出增强以及对流结构变化,引起与TC移向有关的位涡倾向1波正异常分布调整,是TC发生RT的重要原因。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表明200 h Pa风场合成结果对于样本的高层环流形势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李勋丁治英王勇
关键词:热带气旋
基于综合结构势概念的海口原状红黏土K-G模型修正被引量:4
2013年
土的结构性是引起天然土和重塑土各项性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基于考虑土体结构性影响的岩土工程方法和手段应代表岩土工程实践发展方向的这一认识,本文以建立海口原状红黏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式为研究目标。在结构性定量化指标上,引入综合结构势的概念,建立岩土微结构、胶结作用与宏观力学效应之间的定量表达关系。通过对海口地区所取原状红黏土和相应重塑土进行等向固结排水试验和p=常数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分别定义应力型结构性参数和应变型结构性参数。同时发现两者相对于平均主应力存在着归一性化特性,能较好地描述海口原状红黏土的结构性。在此基础上对K-G模型进行了结构性的修正,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修正K-G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海口红黏土的结构性,较好地反映原状红黏土的结构性及预测原状红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吴小锋李光范胡伟杜娟徐耘野
台风“海燕”过境海南岛数值模拟及暴雨成因诊断被引量:19
2016年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相当黑体温度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3年11月9—11日台风"海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期间海南暴雨天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海燕"携带的大量水汽,为海南暴雨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TBB梯度高值区与暴雨强度及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形在暴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初期台风外围偏东气流遇海南中部高山产生地形重力波,促使局地辐合上升,产生降水;随着台风靠近,风向转为偏南且风速增大,地形作用促使气流强烈抬升,在低层产生强对流中尺度系统,并与高层辐散系统配合,产生强降水。
徐红程攀王瑞丽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形
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被引量:13
2018年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郑艳郑艳杨仁勇程守长蔡亲波
关键词:暴雨增幅
强台风“纳沙”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海口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和日本静止卫星0.05°×0.05°TBB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的海南岛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分布特征与TC环流和地形增幅密切相关;明显的辐合性暖平流和"列车效应"有利于暴雨的持续;最大回波强度和小时雨量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建议了海口多普勒雷达TC估测降水产品使用公式Z=230R1.25;海南岛强降水时段TBB值普遍小于-70℃,但仍属于降水效率高的弱对流;西半部地区强降水出现时间与中尺度对流云团对应较好,而东半部地区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则超前于强降水出现时间。
郑艳蔡亲波赵付竹李勋
关键词:台风暴雨TBBZ-R关系
红粘土土质边坡乔木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雨林乔木类树种的根系存在对红粘土土质边坡的加固效果,并从根系形态、几何特征方面研究其加固机理,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地区常见的四类直根系乔木树种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和根系实地统计,获取不同深度下根-土复合体的剪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取相应的原状土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将现场剪切试验条件下测得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与室内素土抗剪强度进行比对,计算出不同根-土复合体土体抗剪强度增长率,最终得出在现场原位条件下,四类树种根系中小叶榄仁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增长率最大,其次是重阳木根系和凤凰木根系,非洲楝根系最差;对于四类树种来说都存在一个最优根土面积比,使得根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作用。
刘惠江李光范胡伟文伟
相似路径台风“山神”(1223)和“海燕”(1330)降水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NCEP 1°×1°资料,卫星雷达资料,对相似路径台风"山神"和"海燕"降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观测资料表明"山神"的降水强度大于"海燕";TRMM卫星3B42降水率资料揭示台风发展过程中,"山神"降水偏向于台风北侧,"海燕"较均匀分布在台风南北两侧;(2)通过分析台风南北两侧的水汽通量和垂直风速发现,"山神"水汽和垂直速度配合较好,能很好解释其降水分布;"海燕"水汽与垂直速度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可能原因是"海燕"水汽含量小,垂直速度超过一定强度后对降水产生的作用一样,导致其降水分布较均匀;(3)台风"山神""海燕"动能输入区与水汽大值区,及潜热能显热能输入区与上升运动对应较好。动能输入区水汽通量偏强。能量输入的区域,随着能量累积,大气稳定度变弱,易导致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得该区域降水偏多;(4)从台风"山神""海燕"基本反射率因子场可见,"山神"有台前飑线;两台风靠近海南岛期间,强回波长时间维持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当台风移出海南岛时,"山神"后部的强回波带造成的"列车效应"位于东方市;而"海燕"的分布在五指山东侧。雷达径向速度场显示两台风靠近海南岛时,中部和南部局地地形造成"逆风区",使得该区域气流辐合抬升。最后,"山神"受海南岛地形抬升作用比"海燕"明显。
周海波白爱娟蔡亲波
关键词:水汽通量
基于中间件的系统对接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完成海南省信息发布与监控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整合,实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海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制作系统及现有各类发布手段的自动对接,提高预警的发布时效性、减少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海南省气象局设计开发了"一整合、两对接"系统。该系统建设目标是为了完成"一整合、两对接",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建设是不断扩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该系统采用服务中间件的形式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保证系统的最大复用能力,又可保证扩充系统的最小影响性。该系统整合对接了海南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海南省信息发布与监控平台,实现了预警信息一次录入可以发布到多种发布渠道。该系统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明显提高了业务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业务工作的疏漏,能够快速、准确、及时地向服务用户发布预警信息。
莫云音李勋陈亮吴盛洪叶彩荣
关键词:中间件系统整合气象预警信息
强台风“山神”外围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利用雷达、探空、自动站等资料及数值模拟对2012年10月南海强台风"山神"引发龙卷的外围雨带中超级单体的结构特征和环境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超级单体既有大陆性超级单体特征(有弱回波区、强的回波悬垂和中气旋等),又有热带对流回波特征(回波质心高度和强的回波高度低);⑵当超级单体发展时,云内有较强的倾斜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向前流出有利于右后侧气流的流入,使得单体进一步发展,同时下沉气流使得云底高度下降,加大发生龙卷的概率;⑶龙卷发生前的环境场中层有干冷空气侵入,增加了大气不稳定度,同时低层具备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低的抬升凝结高度的有利条件;⑷除地形摩擦辐合抬升有利于垂直涡度增加外,局地的三角洲地形也有利于局地垂直涡度增加,大大增加发生龙卷的概率。
吴俞薛谌彬郝丽清冯文
关键词:龙卷数值模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