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

作品数:338 被引量:13,048H指数:62
相关作者:许炯心闵庆文于贵瑞成升魁王五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天文地球
  • 79篇经济管理
  • 79篇农业科学
  • 7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5篇水利工程
  • 18篇生物学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4篇土壤
  • 28篇气候
  • 23篇农业
  • 22篇生态
  • 22篇生态系统
  • 20篇土地利用
  • 20篇气候变化
  • 19篇植被
  • 17篇黄河
  • 15篇水资源
  • 14篇遥感
  • 13篇农业文化
  • 13篇农业文化遗产
  • 12篇泥沙
  • 12篇全球重要农业...
  • 11篇城市
  • 10篇径流
  • 9篇旅游
  • 7篇地理信息
  • 7篇信息系统

机构

  • 343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武汉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西安科技学院
  • 4篇西南科学技术...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西南大学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1篇许炯心
  • 27篇闵庆文
  • 18篇于贵瑞
  • 18篇成升魁
  • 13篇葛全胜
  • 13篇吴绍洪
  • 13篇王五一
  • 11篇杨勤业
  • 10篇王绍强
  • 10篇刘允芬
  • 9篇刘纪远
  • 9篇邵雪梅
  • 9篇孙业红
  • 9篇蔡强国
  • 8篇周成虎
  • 8篇岳天祥
  • 8篇卢金发
  • 7篇杨林生
  • 7篇张义丰
  • 7篇王随继

传媒

  • 3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2篇地理研究
  • 25篇资源科学
  • 21篇地理学报
  • 16篇自然资源学报
  • 14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长江流域资源...
  • 8篇生态学报
  • 8篇水科学进展
  • 7篇中国生态农业...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地球信息科学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地理科学
  • 5篇自然科学进展
  • 5篇遥感学报
  • 5篇2004年全...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23篇2008
  • 24篇2007
  • 41篇2006
  • 35篇2005
  • 59篇2004
  • 58篇2003
  • 50篇2002
  • 37篇2001
  • 4篇2000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地改良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福建省建瓯市牛坑龙草地生态系统试验站为例被引量:4
2004年
在分析影响土壤有机碳源/汇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福建省建瓯牛坑龙草地生态系统试验站中影响土壤碳循环的主要因子,如草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等,在草地改良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研究.探讨了草地改良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机理和规律,指出进行草地改良、增加植被覆盖度是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减少土壤碳排放的关键.
朱连奇许立民
关键词:草地改良土壤有机碳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被引量:51
2004年
以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为例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极大地改变了流域泥沙的侵蚀、输移和堆积过程,因而改变了流域的泥沙收支关系。在天然状况下,无定河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 0。20世纪60年代后流域内大规模地展开水土保持工作以来,泥沙输移比急剧下降为0 2~0 4。泥沙输移比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人为沉积汇的形成所致。这种人为沉积汇表现为水库、淤地坝的拦沙作用,导致了泥沙输移比大幅度减小。在目前状况下,人工沉积汇的拦沙作用相当于坡面措施减蚀作用的2 4~6 3倍,表明坡面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尚有待提高,并亟待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予以加强。
许炯心孙季
关键词:水土保持侵蚀产沙泥沙输移比黄土高原
两类多河道河流的形成模式及河道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8
2002年
在多河道河流中 ,网状河流作为有别于分汊河流和辫状河流的河型而提出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它与分汊河流的区别常常被忽略。为了阐明二者的根本差别 ,力求从多河道形成模式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长江下游分汊河流及荆江网状河流特定河段形成历史及方式的探索 ,提出河道内的江心洲化模式和河漫滩上的河道化模式分别是分汊河流和网状河流形成的基本途径。
王随继
关键词:稳定性
土壤碳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被引量:101
2002年
土壤碳库的动态平衡影响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高低 ,是土壤肥力保持和提高的重要研究内容。简要评述了土壤理化特性、温度和降水变化、大气CO2 浓度上升、人类的农业活动对土壤有机碳蓄积量的影响 ,介绍了当前对土壤碳蓄积量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认为应加强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结合 ,提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变化的认识 ,并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 ,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方式的改变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
王绍强刘纪远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活动土壤碳储量碳库
太白山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对过去生态气候要素的重建被引量:35
2003年
采用太白山高山林线附近的太白落叶松树木年轮资料 ,按照树木年轮学要求和方法进行前期处理、交叉定年 ,建立树轮宽度指数序列。基于气候要素影响当年和次年树木生长的原理 ,利用多元回归技术探讨了树轮宽度指数与生态气候要素———温暖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重建了太白山地区近 30 0年的温暖指数。结果表明 :1 745~ 1 765年、1 845~ 1 85 5年、1 880~1 90 0年以及 1 90 5~ 1 91 5年为几个较为明显的冷期 ;1 72 5~ 1 745年、1 765~ 1 775年、1 80 0~ 1 81 0年、1 865~ 1 875年和 1 890~ 1 90 5年相对而言属暖期。太白山地区气候的冷暖变化有大约 30~ 40年的变化周期。将本项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对比还说明 ,太白山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具有一定的全球性特征。
戴君虎邵雪梅崔海亭葛全胜刘鸿雁唐志尧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物生态学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被引量:36
2007年
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4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水热因子进行了野外测定,应用2种数学模型和不同温度指标对草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an′tHoff模型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显示出冬季的Q10值明显大于夏季的特征,应用Arrhenius模型求算的不同季节的Q10值变化不大.在〉5℃时,Q10值的变动范围,Van′tHoff模型为1.60-2.03,Arrhenius模型为1.48-1.67,略高于全球平均值;2种模型均对水分的变化比较敏感,表现为Q10值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
刘立新董云社齐玉春周凌晞
关键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5
2004年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石培礼吴波程根伟罗辑
关键词: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蓄水能力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以鲁西北地区为例
1 引言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分异,可对复杂土地利用现象进行规律性简化,进而为各种土地利用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性框架。随着土地利用信息的日益丰富,如何科学处理大量相关信息,已是土地利用格局研究面临的问题。多元统计分...
王秀红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被引量:15
2004年
在陕北黄土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选择不同林龄的狼牙刺地块,对其土壤水分作了动态观测,并以柠条地和撂荒地为对照。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土层足够深的地块上,天然灌木狼牙刺年蒸散量约为590mm,单株平均耗水量约85mm。强烈耗水期是5月中旬至7月底,8月底土壤水分达到最低值,9月份以后开始恢复;②狼牙刺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在0-2.5m之间,土壤水分的消耗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③狼牙刺地干层超过10m,比同龄的柠条土壤干层(8m)深,在两个生长季中,干层没有进一步发展。
卜崇峰蔡强国崔琰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土壤水分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正>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强烈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是定量评价全球碳收支和全球变化的科学基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
文献传递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