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01L081)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2H指数:9
- 相关作者:盛志勇姚咏明胡森王忠堂肖光夏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
- 黎君友孙丹吕艺晋桦姜小国胡森盛志勇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内毒素脓毒症小肠功能
-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03年
- 柳琪林胡森盛志勇
- 关键词:干细胞
- 益生菌与核黄素联用对烫伤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 (SC组 ,30只 )、烫伤治疗组 (ST组 ,30只 )、正常对照组 (NC组 ,10只 )。SC、ST组大鼠作 30 %ⅢTBSA度烫伤 ,ST组大鼠伤后立即向胃中灌注含双歧杆菌 5× 10 12 个集落形成单位 /L、蜡样芽孢杆菌 5× 10 10 个集落形成单位 /L和核黄素 5 0 0mg/L的等渗盐水混悬液 1.5ml,2次 /d。SC、NC组于相同时间灌注等量等渗盐水。观察细菌移位、肠道膜菌群、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合成分泌及肠黏膜损伤修复等变化。 结果 与SC组比较 ,ST组大鼠各脏器细菌移位率显著下降 (P =0.0 0 0~ 0.0 2 5),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3d内降低显著 (P <0 0 5 ),回盲部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升高 2 0~ 4 0倍 ,大肠杆菌和真菌量显著降低 ( P <0.0 1),致伤后 5d内黏膜损伤评分为 0~ 3(P <0.0 5),小肠黏液SIgA含量伤后 5d可恢复正常 ( P <0 0 1)。结论 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 ,可减轻烫伤大鼠细菌 /内毒素移位程度 。
-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盛志勇
- 关键词:益生菌核黄素烫伤肠道屏障
-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表达及肝脏功能影响。方法 30 %Ⅲ度烫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 4h和 72h切痂植皮组。RT 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脏HMGBlmRNA/蛋白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AST、ALT含量。结果 大鼠烫伤后肝组织HMGB1mRNA表达量增加 1~ 2 5倍 ,2 4h切痂组伤后 8d其水平较烫伤对照和 72h切痂组显著减少 (P <0 0 5 )。烫伤后大鼠肝细胞和枯否细胞HMGB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升高 (P <0 0 1) ,2 4h切痂组 4、 8dHMGB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烫伤对照和 72h切痂组均显著减少 (P <0 0 1)。同时 ,烫伤大鼠血浆AST和ALT水平升高 (P<0 0 5 ) ,而 2 4h切痂组伤后 4、 8d较烫伤对照组和 72h切痂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烫伤大鼠休克期切痂能够下调肝组织HMGB1表达 ,局部HMGB1诱生参与了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杨毅于燕石佳军
- 关键词:烫伤休克期切痂鼠肝阳性细胞
- HMGB1对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T_H和T_C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刘歆黄岩孙丹
- 关键词:HMGB1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高迁移率族蛋白全身炎症反应
- 创伤性脓毒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RNA表达逐渐增高,48h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局限于创伤局部(小肠12hP<0.01,24h达峰值),然后进入血循环,再转移至敏感器官肺和肝组织中(肺24hP<0.01,48h达峰值;肝24hP<0.05,48h达峰值)。结论TNFα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隰建成马远征周宝桐林洪远何忠杰张星火付小兵盛志勇
-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RNA表达肝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和I-A/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HMGB1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梯度浓度HMGB1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或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24h和48h高与低剂量HMGB1注射组,腹腔注射0.2μg或20μg HMGB1,或生理盐水。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I-A/E表达。结果:10μg/L HMGB1刺激6-12h,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其他剂量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HMGB1对培养巨噬细胞I-A/-E表达无影响。高剂量HMGB1攻击小鼠24h,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HMGB1攻击48h,巨噬细胞I-A/-E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HMGB1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剂量HMGB1增强巨噬细胞免疫功能。
-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
- 通腑颗粒对犬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黏膜血液灌流和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观察通腑颗粒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小肠黏膜血液灌流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恢复血液灌流造成肠I/R损伤犬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成I/R模型组和I/R治疗组,每组8只。缺血即刻经肠内营养通道分别滴注生理盐水或中药通腑颗粒溶液(0.3 g/kg)。于缺血前及缺血后1、6、8、12和24 h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含量、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 iCO2);于缺血后24 h活杀动物,取空肠组织,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组缺血后P iCO2、血浆DAO和D-乳酸均较缺血前显著升高,但随缺血时间延长,各指标有所下降。I/R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I/R模型组,且于缺血后24 h回落至缺血前水平。光镜下I/R模型组缺血早期小肠黏膜下血管明显增多,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壁变薄。I/R治疗组肠组织病理损害较I/R模型组减轻。结论:通腑颗粒能显著改善肠组织血液灌流及功能指标,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对I/R损伤小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胡森段美丽夏斌黎君友陈廷秀张淑文
- 关键词:通腑颗粒D-乳酸二胺氧化酶
- 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分泌型sIgA合成与分泌被引量:3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sIgA合成、分泌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 (BC组 ,30只 )、烫伤治疗组 (BT组 ,30只 )、假伤组 (NC组 ,10只 )。BT组大鼠烫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 (5 0× 10 9CFU/ml) 1 5ml,2次 /d。观测大鼠细菌移位、肠黏膜菌群双歧杆菌量、肠道sIgA分泌和表达情况等。 结果 (1)伤后 3d ,BC组与BT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4 2 %和 16 % (P =0 0 0 4 ) ;伤后 5d分别为 30 %和 8% (P =0 0 0 2 )。 (2 )伤后大鼠肠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 10~ 6 0倍 ,应用悬液后双歧杆菌明显增多。 (3)BC组大鼠肠黏液sIgA平均减少 30 % ,伤后 3d达最低 ;BT组 3d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大鼠肠道sIgA表达减弱 ,补充双歧杆菌后sIgA表达显著增强。 (4)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与肠黏液sIg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肠道sIgA产生明显受抑制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
-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曹卫红盛志勇
- 关键词:双歧杆菌烫伤细菌移位
- 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 sIgA 合成、分泌的关系。方法: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BC,n=30)、烫伤治疗组(BT,n=30)、假伤组(NC,n=10)。BT 组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5×10~9 cfu/ml),1.5ml,2/d。检测大鼠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肠粘液 sIgA 浓度及肠道浆细胞sIgA 表达情况等。结果:(1)伤后3d,BC 组与 BT 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42%和16%(P=0.004),伤后5d 分别为30%和8%(P=0.002)。(2)伤后大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约10~60倍;灌胃双歧杆菌悬液后肠道双歧杆菌明显增多。(3)BC 组肠粘液 sIgA 平均减少约30%,伤后3d 达最低;BT 组3d 伤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回肠粘膜下固有层浆细胞 sIgA 表达减弱,补充双歧杆菌后 sIgA 表达显著增强,5d 接近 NC 组。(4)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与肠粘液 sIgA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严重烫伤后肠道 sIgA 产生明显受抑制,其改变与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 sIgA 合成与分泌。
-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曹卫红盛志勇
- 关键词:细菌移位分泌型IGA粘膜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