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9401-404)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增路毛振民詹晓平周恒兰岚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3-甲氧基-6-取代-5,6-二氢吡咯[3,4-b]吡啶-1-酮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被引量:5
- 2014年
- 以3-甲基-2-氰基吡啶为原料,经水解、酯化、硝化、甲氧基取代、溴代反应制得中间体3-溴甲基-5-甲氧基吡啶-2-甲酸甲酯(7),然后中间体与不同的有机胺经环合反应得到一系列新的沙利度胺衍生物3-甲氧基-6-取代-5,6-二氢吡咯[3,4-b]吡啶-7-酮1a^1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采用MTT(噻唑蓝)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抑制HCT-116,MG-63,MCF-7,HUVEC及HMVEC细胞的活性,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化合物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1h^1l只对MG-63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c^1g对这三种肿瘤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d和1e活性最强.
- 孙广龙张蔚蔚詹晓平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生物活性
- 介导候选药代谢的肝细胞色素P450酶表型鉴定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被引量:2
- 2013年
- 新药研发需要对候选药物的代谢途径、每个代谢途径对总清除率的贡献以及参与代谢的酶进行详细研究。候选药物经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酶代谢的比例(fm)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在人体水平测定,而肝中某酶亚型的代谢占总的CYP参与代谢的比例(fCYPi)可以用体外酶表型鉴定的方法来测定,这两个参数的乘积fm×fCYPi即为某个CYP酶亚型代谢参与某候选药物体内清除的百分比,对研究体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综述体外酶表型鉴定的研究方法。
- 刘海燕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表型
- NK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神经激肽中P物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通过与其最主要的受体NK1受体结合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NK1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仅能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而且在缓解抑郁,抗肿瘤,治疗急性尿失禁方面都显示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NK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祥超周恒詹晓平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P物质NK1受体
-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
- 2016年
- 以氯乙腈和2-噻吩甲醛为原料,通过接合经缩合、环合、还原、硝化等步骤合成的两个关键中间体1c和2d,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衍生物3c和4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方法验证.采用噻唑蓝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c对筛选的5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药洛美曲索、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强,4b对Hep-G2的抑制活性比阳性对照药洛美曲索、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强,而且3c和4b对正常细胞株——人脐带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弱.
- 张袁魁陈简詹晓平徐赟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 抗肿瘤药物帕玛度胺类似物的合成
- 2013年
- 目的:设计并合成抗肿瘤药物帕玛度胺的3位N取代的新型类似物。方法:从3-硝基邻苯二甲酸(2)和N-(叔丁氧羰基)-L-谷氨酰胺(4)出发,经过六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硝基邻苯二甲酸(2)经脱水制得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3)。用N-(叔丁氧羰基)-L-谷氨酰胺(4)经闭环、脱保护制得3-氨基-2,6-哌啶二酮三氟乙酸盐(6)。4与6经缩合、钯碳催化氢化制得免疫调节剂Pomalidomide(8),(8)经过酰化得到3-乙酰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以(4)计总收率约34.9%。结果:得到3-乙酰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应用于细胞活性测试。结论:改进了帕玛度胺的合成工艺,得到了3位N乙酰化的新型帕玛度胺类似物(1),初步研究显示(1)的生物活性与帕玛度胺接近。
- 孙道安周恒史群峰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抗肿瘤药
- 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2年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分布在肾脏近曲小管S1部位,负责肾脏中约90%葡萄糖的重吸收,抑制SGLT-2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尿糖的排出,因此SGLT-2抑制剂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糖尿病药物。本文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类,重点介绍O-芳基糖苷类、C-芳基糖苷类、O,C-螺环芳基糖苷类、N-芳基糖苷类以及非糖苷类SGLT-2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 万惠新沈竞康
- 关键词:抗糖尿病药物
- Vilsmeier试剂近年来在环化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Vilsmeier-Hack反应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反应,Vilsmeier试剂在Vilsmeier-Hack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Vils-meier试剂一般是由取代酰胺和卤化物形成的复合物.反应物在Vilsmeier试剂的作用下不仅能发生甲酰化反应,还能发生氯化、氯化甲酰化、芳香化、重排、脱水、环化等反应,Vilsmeier试剂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有机合成的各个领域,合成了许多在医药、农药及染料方面非常重要的化合物.这里介绍了Vilsmeier试剂近年来在环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 钱晓庆周恒詹晓平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环化反应
- 多组分反应在吡咯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 2015年
- 多组分反应(Multi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s,MCRs)是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相对简单的原料加入"一锅煮"反应中,不经过中间体分离而直接得到结构复杂的分子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易得、环境友好等优点。多组分反应发展至今,已经在包括药物合成的多个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吡咯衍生物作为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着重要生物医药价值和材料科学价值的重要化合物,其合成方法一直是有机合成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用于合成吡咯衍生物的多组分反应也不断地被报道。多组分反应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吡咯合成路线中取代基引入的问题并能提高反应收率,为吡咯衍生物的合成与研究带来便利。本文从合成方法上概述了近年来多组分反应在吡咯合成中的应用,为合成已有吡咯衍生物和探寻全新结构的吡咯衍生物提供合成方法上的新思路。
- 覃维曦兰岚詹晓平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吡咯衍生物
- 新型N-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37个新型N-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方法:运用MTT法来测试37个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和1种正常细胞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3f活性最高,其对MGC80-3的IC50值为61.29μM。同时成功地总结了新型N-取代吡咯化合物的构效关系:(1)对于吡咯母核的3位,取代苯环上对位氯取代和对位叔丁基取代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差不多,并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对于吡咯母核的4位,取代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也没有明显的规律。(3)对于吡咯母核的1位,当3位为对叔丁基苯基取代时,其整体活性顺序为:(苄基,溴乙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当3位为对氯苯基取代时,其整体活性顺序为:(乙烯基,苄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结论:为了得到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吡咯母核的1号位置上应该接入苄基等大空间位阻基团、容易形成氢键的基团或者不接入任何取代基,从而为吡咯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修饰以开发更高活性的抗肿瘤化合物提供指导。
- 殷昌青詹晓平兰岚覃维曦刘增路毛振民
- 关键词:肿瘤细胞构效关系MTT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