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1NG31)

作品数:10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燕平彭兴民王瑞波刘新龙郑益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印楝
  • 4篇印楝素
  • 4篇楝素
  • 2篇引种
  • 2篇引种栽培
  • 2篇栽培
  • 2篇熟期
  • 2篇成熟期
  • 1篇对印
  • 1篇对植
  • 1篇多样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育苗
  • 1篇栽培技术
  • 1篇造林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生物学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张燕平
  • 5篇彭兴民
  • 3篇刘新龙
  • 3篇王瑞波
  • 2篇赵粉侠
  • 2篇郑益兴
  • 2篇程金焕
  • 1篇刘秀贤
  • 1篇赖永祺
  • 1篇吴疆翀
  • 1篇贺斌
  • 1篇韦宇
  • 1篇彭华
  • 1篇徐永强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楝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被引量:21
2003年
报道了印楝的形态特征和3个来自不同水分条件的印楝种源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表现。初步认为3个印楝种源:(1)物候期不同;(2)保存率、生长量、结果枝数、结果枝比等生长指标也都存在明显差异;(3)种子的印楝素含量>0.4%,高于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从适应性和经济性状比较,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2种源优于来自湿润地区种源。
彭兴民张燕平赖永祺赵保荣赵培仙
关键词:印楝引种栽培生物学特性
印楝扦插育苗及造林观察
2004年
以印楝树冠顶部1年生木质化、半木质化枝条及树冠下部木质化枝条作插条,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在两种基质上作扦插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上的插条生根天数存在显著差异,树冠不同部位的插条、不同生长激素及浓度、不同育苗基质间插条的生根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基质以无菌的细河沙为好;生长激素以1g/L吲哚丁酸为好;插条以树冠顶部1年生木质化枝最佳,其生根率可达95%.初步观察表明:定植后,扦插苗幼龄林与实生苗幼龄林相比生长无明显差异.
温琼文
关键词:印楝扦插育苗造林实生苗楝科
印楝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以种植在元谋不同年龄的印楝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和全世界分布为主。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调查样地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印楝林盖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说明盖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2)印楝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通过林荫,印楝盖度<40%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而当盖度>40%时,影响明显;(3)印楝林下植物生长好于对照,印楝枯枝落叶对林下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刘新龙王瑞波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盖度
影响印楝素稳定性及其含量的主要因素被引量:14
2004年
印楝素的稳定性及其含量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印楝素对光敏感,暴露在光下会逐渐失去活性;室温及低于20℃的贮藏温度有利于印楝素的稳定,而高于室内温度会加速印楝素的降解;印楝素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室温条件下,在pH值为4~6的酸性水溶液中也稳定,但在碱性和强酸溶液中不稳定;中性有机溶剂对其稳定性有利。微生物的活动会加快印楝素的降解,不同的地理种源和种植土壤对印楝种实中印楝素的含量高低影响很大,在干季所结果实的种子中印楝素含量高于在雨季种植所结果实的种子。而不同组培条件对组培体的印楝素含量也会产生影响。
王瑞波刘新龙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素稳定性影响因素杀虫剂
印楝引种栽培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论述了印楝的引种栽培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印楝起源、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不仅对造林困难地段--干热河谷有着特殊的适应性,也是制备无公害农药和植物药的优良原材料,在区域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赵粉侠彭兴民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引种栽培技术综合利用
干热河谷印楝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被引量:30
2005年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印楝树高生长量指标与坡位、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速效P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合是影响印楝生长的主导因子。缺磷少氮和水分含量低是印楝人工林土壤的共同特点,在选择造林地或制定营林措施时应当引起重视。
张燕平赵粉侠刘秀贤郑益兴贺斌韦宇
关键词:印楝树高生长干热河谷
环境因子对印楝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印楝原产于印 -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 ,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 10 0 0m以下 ,最高达 1830m。印楝喜光照 ,幼苗不耐荫蔽 ;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 2 0℃ ,常年极端低温大于 0℃ ,对霜冻敏感 ;在年均降水量 4 5 0~ 12 0 0mm的地方生长最好 ,能耐受不足 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 ;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 ,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 ;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 ;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 ;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 ,除草能促进其生长 ;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 ,但仍有 6 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王瑞波刘新龙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环境因子土壤肥力
印楝果实成熟期调查及不同采收期印楝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印楝果实的成熟期较长,不同成熟期所采样品的百粒重、印楝素含量和印楝素产量也不相同,调查和实验结果显示:印楝果实的成熟期集中在7月初至9月中旬期间;早期样品的百粒重低而印楝素含量高,后期样品百粒重高而印楝素含量低,成熟率约30%时百粒重和印楝素含量基本稳定,印楝素产量在果实成熟后基本稳定;同一时期采摘的样品中,绿色果皮的样品印楝素含量和产量均高于黄色果皮的样品。
程金焕彭华彭兴民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印楝素成熟期采收期
印楝种仁中印楝素含量的变异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多组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同株印楝的印楝素A、印楝素B含量年际间差异显著,印楝素(A+B)含量差异不显著;嫁接株与母株间印楝素含量差异显著,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嫁接株间印楝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印楝素A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印楝素B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先增加后降低;花期对植株施肥会降低印楝素含量;果实采摘后5-10d脱洗时,种仁内印楝素含量最高;脱洗后种子日照10—20d时,印楝素含量最高。
程金焕徐永强彭兴民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印楝素母株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吴疆翀彭兴民郑益兴张燕平
关键词:印楝印楝素种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