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作品数:126 被引量:2,373 H指数:28 相关作者: 丁立生 刘照光 彭树林 潘开文 王明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浙江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97年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LZF-l,对中国林蛙的基因指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3个居群的Hinf-l酶切片段的DNA指纹图呈现在个体水平、群居水平和物种水平的高度多态性. 谢锋 叶昌媛 费梁 江建平 曾晓茂 方盛国关键词:中国林蛙 镇海棘螈和大凉疣螈精子形态研究 对镇海棘螈和大凉疣螈精子的显微和亚显微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两物种的精子都由头部和尾部构成,头部呈锥状,尾部由轴棒、波动膜和轴丝组成,但两物种精子头部的结构以及精子的量度存在明显差异。与蝾螈科其他属物种的精子... 郑中华 谢锋 费梁 叶昌媛关键词:镇海棘螈 大凉疣螈 精子形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四县水生植物群落调查 被引量:9 1997年 青海省玛多县、达日县、甘肃省久治县和四川省阿坝县地处黄河上游,是青藏高原水生植物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此区有水生植物群落9个,它们是蓖齿眼子菜群落、钝叶菹草群落、帕米尔眼子菜群落、圆叶碱毛茛群落、草群落、黄花水毛茛群落、看麦娘群落、曲轴黑三棱群落和西伯利亚蓼群落。在以上群落中有14种水生植物。群落中以北温带分布的植物为主。 赵佐成关键词:水生植物 青藏高原 群落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6 1997年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使土壤中直径d>7mm、d=7~5mm和d=5~3mm3个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同时既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又提高了土壤抗冲击分散能力和结构、孔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与无林裸地相比较,林地中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各理化性质改善值(Y),与土壤中d≤1mm须根量(Rw)之间服从Y=a+bRw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林型根系的作用效果. 吴彦 刘世全 王金锡关键词:植物 根系 水土保持 川莓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2000年 Five known compounds, kaji ichigoside F 1 (euscaphic O glucosyl ester, 1), ( ) epicatethin (2), daucosteryl 6′ palmitoleicate (β sitosteryl glucoside 6′ palmitoleoate, 3), daucosterol (β sitosteryl glucoside, 4) and β sitosterol (5) were isolated from Rubus setchuenensis for the first time.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and compared with authentic samples. Fig 1, Tab 1, Ref 黄可新 张晓瑢 王明奎 丁立生关键词:悬钩子属 化学成分 中国石杉属(狭义)蛇足石杉组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30 2000年 本文对石杉科石杉属 (狭义 )蛇足石杉组的概念进行了修订并对国产有关种类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本组植物 1 2种 ,并包括 3个新异名 :H .minimadentaJ.F .Cheng ,H .kamaensisChingetS .K .Wu及H .lucidula (Michx .)Trev.var.asiaticaChing . 张丽兵 孔宪需关键词:石杉科 中国马尾杉属(石杉科)的两个组 被引量:8 2000年 本文记述了中国产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 (Herter)Holub的两个组 ,即龙骨组 (新组合 )sect.Cari naturus (Herter)H .S.KungetL .B .Zhang和马尾组sect.Phlegmariurus。确认这两组在中国共 8种 ,分别编写了两组的分种检索表及各种的地理分布 ,并提出一个新异名 :Ph .cancellatusvar.minor( =Ph .cancel latus) . 张丽兵 孔宪需九种沙蜥的核型——兼论中国沙蜥属核型演化 被引量:19 1997年 报道了沙蜥属9种21个不同居群的核型及银分带核型。荒漠沙蜥、草原沙蜥和斑点沙蜥2n=46=22I+24m,NF=46。叶城沙蜥2n=46=2sI+20I+24m,NF=46。南疆沙蜥、泽当沙蜥、青海沙蜥和红原沙蜥2n=48=24I+24m,NF=48。青海沙蜥具有异型性染色体。大耳沙蜥2n=48=2V+8sV+12sI+26m,NF=58。9种中,NOR均位于微小染色体对上。与本属已知核型比较,确认我国沙蜥属核型均来自共同的核型祖先,可分为3个核型类群:(1)2n=46,11对大染色体类群;(2)2n=48,12对大染色体类群;(3)大耳沙蜥。前两个类群核型与生态地理分布紧密相关。讨论了我国沙蜥属物种核型演化趋势,并结合地史资料探讨了本属核型演化与第三纪以来古地史变迁的关系。 曾晓茂 王跃招 刘志君 方自力 吴贯夫 瑟奥多.杰.帕宾富斯 罗伯特.杰.麦瑟关键词:染色体组型 瓦屋山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被引量:34 2001年 调查了瓦屋山原生和次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并对林窗形成特征、林窗制造者的死亡方式和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林窗面积均 <10m2 ,1hm2 仅 9个 ,林下更新不明显 .原生林林窗密度为 1hm2 15个 ,<40m2 的林窗占 5 6% ,>10 0m2 的林窗只有 4个 ;林窗平均面积 5 9m2 ,扩展林窗平均面积 10 5m2 ,林窗和扩展林窗总面积占被调查林分的比例分别为 11 1%和 19 8% ;林窗大小分布表现出负指数分布 ,即小林窗多、大林窗少 ;林窗形状的变异较大 ,大多数因边界木的多少而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大多数林窗是多个林木死亡事件的结果 ,因而大多数林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林窗制造者 ;各林窗年龄大多数在10a以上 ,最近形成的林窗极少 ,估计林窗形成率是 0 0 1·a-1;采用样地投影调查方法可提高测定精度 ,便于不同调查林分结果的有效比较 .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小径木的死亡是竞争被压所致 ,而大径的较高冠层木的死亡则可能是树木生长发育以及与地形、风等自然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 包维楷 刘照光 袁亚夫 刘仁东 刘朝禄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林窗特征 中亚热带 利用下水管网系统净化城市污水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6 1999年 用固定化细胞技术进行了下水管网系统污水净化的模拟试验,比较研究了厌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4 种工艺净化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管网系统中设置固定化细胞,采用缺氧好氧工艺流程,可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60% 以上,出水水质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王西俜 李旭东 王廷放 刘之慧关键词:污水处理 固定化细胞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