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ZXCXSY10900)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ZXCXSY10900)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乔长晟郑志达宋玉民孟迪姜少丽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紫外氦氖诱变选育高产聚苹果酸菌株被引量:3
- 2011年
-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TKPM00006为出发菌株,用紫外和氦氖激光结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变色指示平板和分别以丁二酸、柠檬酸为唯一碳源的摇瓶初筛得到90株产酸明显的菌株,再经过摇床产量测定,复筛得到1株高产聚苹果酸(PMLA)的菌株。其摇瓶产量为12.62 g/L,较原菌聚苹果酸产量提高了2.97倍。经过传代培养,证明遗传性状稳定。
- 乔长晟郝华旋姜少丽敖爱华王坤
-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聚苹果酸诱变育种
- 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代谢通量及关键酶活性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野生型出芽短梗霉菌株TKPM00006及其诱变菌株CGMCC30007在相同条件下,使用5 L罐进行聚苹果酸发酵,分析这2株菌在相同发酵状态下发酵中后期代谢网络的代谢流分布和关键酶活变化,对出芽短梗霉合成聚苹果酸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菌株TKPM00006和菌株CGMCC30007的菌体生长情况相似,但产酸量分别为20.54 g/L和30.2 g/L。.通过代谢通量分析及关键酶活性的测定可知,丙酮酸羧化途径及乙醛酸途径是PMLA合成的主要途径,TCA循环途径在发酵后期比较弱,该结论通过添加代谢抑制剂及中间代谢物实验加以证明。酶活分析同时还证明了高产菌株比出发菌株的PMLA合成能力强主要是因为丙酮酸羧化途径的加强。根据实验分析可在丙酮酸节点进行靶点改造或通过发酵调控改变丙酮酸节点处碳架的分配,通过加强丙酮酸羧化途径来减少因副产物的生产而造成的碳架流失,达到增加聚苹果酸生物合成的目的。
- 乔长晟郑志达孟迪宋玉民盖丽丰
-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聚苹果酸代谢流分析酶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