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0801)

作品数:2 被引量:54H指数:2
相关作者:彭凌涛付亚萍斯华敏胡国成孙宗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基因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研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物
  • 1篇植物生物反应...
  • 1篇植物修复
  • 1篇水稻育种
  • 1篇水稻育种研究
  • 1篇拟南芥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作物
  • 1篇子机
  • 1篇作物
  • 1篇开花
  • 1篇开花时间
  • 1篇花时
  • 1篇基因调控
  • 1篇基因作物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刘文真
  • 1篇孙宗修
  • 1篇彭凌涛
  • 1篇胡国成
  • 1篇斯华敏
  • 1篇付亚萍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控制拟南芥和水稻开花时间光周期途径的分子机制被引量:44
2006年
就拟南芥和水稻开花时间控制光周期途径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彭凌涛
关键词:拟南芥水稻开花时间基因调控
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研究的思考被引量:10
2007年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转基因水稻终将进入商品化生产,为此需要在理论、技术和材料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认为:确认常规育种的主体地位,制定充分发挥转基因技术的特点、整合载体构建、花药培养、分子标记新技术的技术路线对提高育种效率至关重要;在实验室层面,需要根据育种目标精心选择目的基因,构建高效、安全的表达载体,优化转基因体系,努力提高籼稻转化频率,减少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探索叶绿体转化技术;在田间试验阶段,需要确定合适的参试株系数,建议每个载体以100~200个株系为宜;区试阶段是对参试品种(系)进行转基因监控的最有效时机;提出水稻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技术修复污染环境的一些原则;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转基因水稻走向市场的保证。
付亚萍刘文真胡国成斯华敏孙宗修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育种植物生物反应器植物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