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51192)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伟张川杜言凯陈照彦金承洛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内疼痛教育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5
- 2012年
- 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就医最常见的原因;但不充分的疼痛治疗仍然普遍存在。近年来,国内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疼痛教育,研究表明,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是护理人员及患者对于疼痛相关知识的缺乏。
- 杜冰吴晶
- 关键词:疼痛疼痛教育
- 雷帕霉素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RPM)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探究其在肾移植患者膀胱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方法:将雷帕霉素分别用5ng/ml,10 ng/ml,15ng/ml 3个浓度梯度处理T24膀胱癌细胞,分别在药物处理后12h,24h,36h应用MTT法检测上述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RPM对人T24膀胱癌细胞株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经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以及划痕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于T24膀胱癌细胞迁移率的影响。体内实验用14只4-6周龄Balb/c裸鼠种植转移性人膀胱癌细胞构建荷瘤模型,观察雷帕霉素对肿瘤生长及自发转移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显示3种浓度的雷帕霉素明显抑制T24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对于肿瘤的抑制性明显加强,其中24h时各浓度作用明显强于12h时各浓度,且各浓度之间差异明显(P<0.05)。雷帕霉素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下调VEGF的基因表达(P<0.05)。在划痕实验中雷帕霉素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P<0.01)。体内实验中,鼠成瘤率达85.7%(12/14)。治疗3周后,空白对照组较RPM组肿瘤大且裸鼠明显消瘦(P<0.05);探查肺部和肝脏转移灶空白组明显较RPM组多(P<0.05)。结论:雷帕霉素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以雷帕霉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患者膀胱肿瘤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张川祝青国赵亚坤金承洛刘伟陈照彦杜言凯仇宇
- 关键词:雷帕霉素膀胱癌肿瘤转移
- 比较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单独使用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究雷帕霉素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将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分别调整至10μg/mL、0.8μg/100μL,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处理24h后分别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RT-PCR和划痕法探索比较在此浓度下两种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影响;在体内实验,BALB/c裸鼠种植转移性人膀胱癌构建荷瘤模型。随机分为RPM(2mg/kg)、THP(0.015mg/cm2)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RPM和TPH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结果 RPM和THP分别在10μg/mL、0.8μg/100μL质量浓度下均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此浓度下RPM和THP抑制T24细胞增殖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RPM组下调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明显强于THP组(P<0.05);体内实验中,RPM和THP均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论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均具有良好的抑制T24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在此浓度下THP的细胞毒性较雷帕霉素更强,并且雷帕霉素(RPM)明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活性的作用为治疗膀胱癌治疗提供了实验参考,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仇宇杜言凯张川金承洛刘伟陈照彦赵亚昆
- 关键词:雷帕霉素吡柔比星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