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01Z079)
-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蕴玉刘刚熊卓赵建宁吕荣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清华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多孔材料构建工程化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刘刚胡蕴玉赵建宁熊卓
- 关键词:体外研究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
- 快速成型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25
- 2011年
- 背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除必须具有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利于血管化及迅速被新生组织替代的孔隙率,还需要有与骨组织相似三维结构。目的:检验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于1,4-二氧六环中并混合粉末状磷酸三钙制备成液态的浆料,放入生物材料快速成形机TissFormTM制备出直径5mm,长15mm的圆柱形人工骨载体材料。按每个材料15mg的标准,采用预湿、负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冻干3步处理,制备出活性人工骨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右前肢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活性人工骨和未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单纯支架。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材料降解及骨密度评价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愈合,新生骨痂连接缺损断端并塑形,支架材料近于完全降解,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缺损内未见新骨形成。结果表明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可以很好的修复兔15mm骨缺损,且降解速度与成骨速度匹配良好。
- 孙梁熊卓
- 关键词:磷酸三钙骨形成蛋白桡骨缺损骨组织工程
- 基因胜肽胶的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作用
- 2003年
- 目的 :了解PLGA经基因胜肽胶修饰后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粘附作用。方法 :抽取成年兔骨髓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间充质干细胞 ,置含 10 %小牛血清RPMI 164 0培养基培养。取第 3代MSC ,分别接种于 4块6孔培养板 ,其中 8孔预先放入包被PLGA膜的盖玻片作为对照组 ,8孔放入包被经基因胜肽胶处理的PLGA膜的盖玻片为实验组 ,剩余 8孔放入不做任何处理的盖玻片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 ,分析细胞的粘附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结果显示基因胜肽胶能明显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 6h和8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免疫荧光染色照片显示 ,实验组细胞以铺展型为主 ,对照组细胞明显皱缩。结论 :基因胜肽胶能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
- 刘刚胡蕴玉廉凯郭刚白建萍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粘附PLGA
- Ⅰ型胶原对MSCs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及细胞内钙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刘刚胡蕴玉赵建宁吴苏稼吕荣王军
- 关键词:细胞内钙肌动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MSC
- Ⅰ型胶原修饰的多孔材料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和增殖及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修饰多孔高分子材料聚乙醇酸 乳酸共聚物 (PLG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粘附、增殖的影响及成骨细胞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成年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 4 0为培养基条件下 ,以一定初始浓度分别接种于大小约为 0 3cm× 1 2cm× 2 0cm立体材料PLGA。其中 ,预先包被Ⅰ型胶原的PLGA作为实验组 ,未经Ⅰ型胶原修饰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于接种后 2、4、6和 8h收获细胞 ,通过检测 [3 H]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的掺入率 ,反映细胞的粘附情况 ;检测细胞接种后 7、14、2 1d的 [3 H] TdR掺入率 ,了解细胞的增殖速率。应用RT PCR法检测细胞骨钙素 (OCN)、碱性磷酸酶 (ALP)、骨桥蛋白 (OPN)mRNA的表达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细胞分化情况。并通过电镜 ,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形态和贴附情况。结果 Ⅰ型胶原能明显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 ,6h和 8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6h ,2 14 4cpm± 14 1cpmvs 1797cpm± 118cpm ,P =0 0 17;8h ,2 311cpm±113cpmvs 1891cpm± 10 3cpm ,P =0 0 10均P <0 0 5 )。Ⅰ型胶原也显著能促进MSC增殖 ,细胞培养第 7d ,实验组的cpm值为 10 2 1± 15 9,对照组 4 5 1± 6 7(t=- 7 330 ,P =0
- 刘刚胡蕴玉颜永年熊卓王哲吕荣白建萍杨家骥
- 关键词:I型胶原修饰增殖成骨细胞基因表达
- Ⅰ型胶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的细胞机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加、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钙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成年兔B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条件下,以一定初始浓度分别接种盖玻片(实验组包被Ⅰ型胶原,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细胞的粘附情况,分别以免疫荧光技术并参照El-Amin方法观察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构分布、以Fluo-3作为钙指示剂行细胞内游离Ca^(2+)测定。结果观察细胞接种12 h内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构分布显示:细胞接种6 h时,实验组Ⅰ型细胞占56%,Ⅱ型细胞占44%;而对照组Ⅰ型细胞则占79%,Ⅱ型细胞为21%。接种12 h时,实验组Ⅰ型细胞占11%,大部分为Ⅱ型细胞;而对照组Ⅰ型细胞只占45%。提示材料经Ⅰ型胶原修饰后,细胞多数表现为圆形,铺展良好,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构建活跃。细胞内游离Ca^(2+)测定显示:在Ⅰ型胶原存在的条件下生长的细胞内荧光明显增强,说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较对照组高。结论兔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强不仅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构建活跃有关,还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提升有关。
- 刘刚胡蕴玉赵建宁吴苏稼周光新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骨架游离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