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WBS200805)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兰晓霞高宏生赵化冰杨震王世鑫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警后勤学院东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应力性
  • 2篇应力性骨折
  • 2篇骨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离
  • 1篇血清OPG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早期筛查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受试者

机构

  • 2篇武警医学院
  • 2篇天津出入境检...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东丽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4篇兰晓霞
  • 3篇赵化冰
  • 3篇高宏生
  • 2篇张明顺
  • 2篇王毅铮
  • 2篇王世鑫
  • 2篇杨震
  • 1篇王新兴
  • 1篇赵宏
  • 1篇张国辉
  • 1篇李雪华
  • 1篇尹光雅
  • 1篇覃琨
  • 1篇赵国平
  • 1篇胡春秀
  • 1篇赵宏

传媒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力性骨折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串联飞行质谱技术分析应力性骨折(SF)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筛选可用于SF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SF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均为混合血清,各由21例平均年龄为19岁的SF战士和正常对照战士的血清分别混合而成。血清样本去除高丰度蛋白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比较两组血清蛋白质谱图,寻找差异蛋白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结合生物学软件和数据库检索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结果初步筛选出7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得到6种蛋白质,分别与新陈代谢、维持正常渗透压、免疫应答及氧化反应相关。在SF组中,对氧磷酶1、白蛋白对碘氧基苯甲醚CRA_h、血清白蛋白前体、白蛋白、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而血红素结合蛋白前体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基于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可发现与SF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及氧化反应系统可能参与了SF的发生发展。
赵化冰王毅铮张明顺李雪华兰晓霞王世鑫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应力性骨折新兵外周血TNFRSF10C mRNA表达
2011年
目的:检测TNFRSF10C基因在应力性骨折(SF)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入伍新兵SF病例及正常对照各10例,取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RSF10C基因表达,结合管家基因GAPDH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设计并合成了一组只特异性结合人TNFRSF10C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结果未发现非特异性扩增。10例SF样本中有7例TNFRSF10C基因表达上调,上调1.4倍至6.7倍,另3例SF样本TNFRSF10C基因表达下调,分别为50%、90%和9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NFRSF10C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好、可靠。TNFRSF10C基因表达结果为分析SF发病的分子机制及SF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毅铮赵化冰兰晓霞张明顺高宏生张国辉赵国平尹光雅王世鑫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
ROC曲线法分析血清OPG、RANKL及雌二醇对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筛查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及雌二醇(estradiol,E_2)对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筛查价值。方法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RANKL、OPG和E_2水平,采用IBM 21.0 SPSS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它们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其诊断界值并评价筛查价值。结果血清RANKL、OPG、OPG/RANKL比值及E_2的AUC均大于0.9。选定的血清RANKL、OPG、OPG/RANKL比值和E_2的诊断界值分别为96.245 ng/ml、2.383 ng/ml、0.028和105.293 pg/m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1%和45.22%、96.19%和51.07%、94.42%和56.69%、93.36%和40.71%。血清RANKL、OPG、OPG/RANKL比值和E_2均早于金标准出现阳性诊断结果。结论动态检测血清RANKL、OPG及E_2水平,有望实现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预警。
兰晓霞王新兴赵宏杨震高宏生赵化冰
关键词:受试者工作曲线骨保护蛋白雌二醇
运动性骨疲劳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产物,为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10~250 g,适应性训练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和模型组(T组,n=10)。对照组不训练,模型组进行递增负荷的跑台训练,6周训练结束后,用Instron 5800双立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大鼠胫骨骨刚度判定骨疲劳是否建模成功。血清样品经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HPLC)分离后用Triple TOF 5600质谱仪(AB SCIEX)进行质谱分析,应用Metabo Analysis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和单维统计分析。结果:构建了正离子和负离子状态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其模型评价参数(R2,Q2)分别为(1.00,0.78)和(0.92,0.82)。共筛选出21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色氨酸、酪氨酸,胆汁酸和磷脂代谢及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具体来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L-赖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甘氨胆酸、牛黄胆酸和牛黄去氧胆酸上调,L-酪氨酸、L-犬尿氨酸、5-羟基多巴胺、5-羟色胺、吲哚乙酸、前列腺素、胆酸、石胆酸、脱氧鹅胆酸、卵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下调。结论:用代谢组学方法可初步筛选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物,其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兰晓霞覃琨赵宏杨震高宏生赵化冰胡春秀
关键词:代谢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