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X034)

作品数:5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道家
  • 2篇恒先
  • 2篇《恒先》
  • 1篇道家思想
  • 1篇道者
  • 1篇动力模式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楚竹书
  • 1篇哲学
  • 1篇哲学界
  • 1篇上博
  • 1篇上博楚简
  • 1篇思想史
  • 1篇气论
  • 1篇竹书
  • 1篇万物
  • 1篇文本
  • 1篇文本结构
  • 1篇马王堆帛书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曹峰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文史哲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史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恒先》的气论——一种新的万物生成动力模式被引量:16
2012年
在近年公布的出土文献中,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备受中国哲学界的关注。这篇文献虽然只有13简,510字,但极富研究价值。首先,其他出土文献或多或少存在残损,而《恒先》保存基本完整,没有缺简,没有残断,字迹也十分清晰,不需要做太多增补、推测,保障了文本的可信性。其次,这篇亡佚了两千多年的文献保存了许多独特的思想,
曹峰
关键词:《恒先》动力模式万物气论战国楚竹书哲学界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的文本结构与思想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记载了九个"闻之曰",借助前人之言或经典之言,通过对"道"、"一"、"心"的阐述,试图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原理作出解答,并以此指导政治行动。此文可以分作上下两篇,上篇为前三章,重在提问,下篇为后六章,重在回答。《凡物流形》的文本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是作者出于某种需要,把相关的内容集合到了一起。思想均非原创,其知识背景、语言特征和《管子》四篇尤其是《内业》关系最为密切。
曹峰
关键词:老子道家
《恒先》研究综述——兼论《恒先》今后研究的方法被引量:6
2008年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作为一部出土文献,其内容与传世道家著作既相关又不同,学术价值极高,短时间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但因其文意古奥,学者的解读歧义纷呈,很难统一。本文对研究过程中趋于一致的观点及存在分岐的意见加以整理和概述,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应从《恒先》内部出发、整体出发考虑问题,避免将其和任何一种道家类文献作简单的比附或趋同。
曹峰
关键词:《恒先》道家思想研究方法
出土文献可以改写思想史吗?被引量:24
2007年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相关之出土资料大量问世,"出土文献将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说法一度频繁见诸报刊。这究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还是一个供媒体使用的口号,应予以审视和评价。出土文献的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但由于出土文献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出土文献研究的复杂性,使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文本整理和复原,不能轻易用出土文献来改写中国思想史。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不应轻易否定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重证据法"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没有多少可以指导具体研究的方法论成分。对"二重证据法"的过度推崇,滋长了轻率、粗糙的学风,导致了研究方法的简单化。
曹峰
关键词: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思想史
《黄帝四经》所见“执道者”与“名”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曹峰
关键词: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