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11A081401003)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晓东安沂华黄华代广辉张赞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细胞
  • 3篇脑瘫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脐带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脑瘫患儿
  • 2篇患儿
  • 2篇间充质
  • 1篇动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治疗小儿
  • 1篇治疗小儿脑瘫
  • 1篇随访
  • 1篇脐血间充质干...

机构

  • 4篇武警总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淄博市妇幼保...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4篇王晓东
  • 4篇安沂华
  • 2篇刘学彬
  • 2篇张赞
  • 2篇黄华
  • 2篇代广辉
  • 1篇杨静
  • 1篇程洪斌
  • 1篇牛鑫鑫
  • 1篇潘琦
  • 1篇郑培
  • 1篇刘岩松
  • 1篇滑蓉蓉
  • 1篇胡慧敏
  • 1篇张凯华
  • 1篇付晓君
  • 1篇王飞
  • 1篇彭亚伟

传媒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四组:组一:小胶质细胞(BV2)生长于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中;组二:BV2细胞生长于加入脂多糖(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三:BV2细胞、BMMSCs共培养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生长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观察BV2细胞的生长状态、电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光镜下BV2细胞密度依次为:组一>组三>组二,组四中BMMSCs生长状态良好;电镜下可见组二BV2细胞内出现大量肿胀及空泡化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见生长活跃多核仁细胞,同时可见大量崩解细胞,组三细胞状态明显好于组二;BV2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依次为组二>组三>组一>组四。结论 BM-MSCs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张凯华王飞胡慧敏黄华安沂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及对比分析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疗效。方法 CP患儿60例,随机分入BMSCs移植组和UCBMSCs移植组,并接受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前与术后高级智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高级智能均有改善(包括:智力、语言、性情),高级智能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 6.7%,P>0.05)。术后6个月运动功能两组较术前均有改善,BMSCs移植组在竖头(14.3%vs 2.7%)、身体居中性(7.7%vs 2.7%)、翻身(6.7%vs 0)、双上肢抓握等改善率均显著高于UCBMSCs移植组(P<0.01)。结论 UCBMSCs和BM-SCs移植对高级智能功能均有改善;而BMSCs移植对CP患者活动功能改善显著优于UCBMSCs移植。
杨静滑蓉蓉郑培刘岩松牛鑫鑫程洪斌王晓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脑瘫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存活与分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存活与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来自h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实验分组为单纯损伤组与hBMSC移植组。6周后处死大鼠,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移植的h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所使用hBMSCs呈CD44,CD73,CD90和CD105阳性,CD11b、CD19、CD34和CD45表达为阴性。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移植后6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由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存活的移植hBMSCs。移植的hBMSCs部分显示BrdU+/NeuN+与BrdU+/GFA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hBMSCs在局部存活并有分化成为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为h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华Raynald安沂华潘琦王晓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分化脊髓损伤
两疗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患儿两年随访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s)1个疗程和2个疗程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评价脑瘫患者接受多个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法,随机招募50例曾于我科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1个疗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入组,并根据其是否进行第2疗程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儿均接受2个疗程干细胞移植,并且分别于移植前、第2疗程移植前(首次治疗1年后)、第2疗程移植后1年(首次治疗2年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对照组患儿进行1个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分别于移植前、首次治疗后1年和2年后进行随访评估粗大运动功能。【结果】入组的50例受试者有40例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其中实验组17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完成实验的17例及对照组23例受试者在接受1个疗程干细胞治疗1年后,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D、E区有一定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第2疗程移植的实验组患儿,在第2疗程移植后1年(首次治疗2年后),其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较第2疗程治疗前(首次治疗1年后)显著提高(P<0.05或P<0.01),D、E功能区有一定幅度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首次干细胞移植治疗2年后与首次干细胞移植治疗1年后,通过随访观察到,GMFM评分中,A、B、C、D、E功能区得分及总分有所提高,但提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和随访期间未发现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UC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第2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因此脑瘫患儿有必要接受2个甚至更多疗程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付晓君王晓东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
关键词: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25例脑瘫合并流涎症患儿被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位患儿接受4次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及药物干预治疗,实验组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3、6个月进行流涎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SF)、唾液称重(W)、流涎商测定(DQ)。对照组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3、6个月分别行SF、W、DQ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F、DQ在术后1、3、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F指标显示术后1、3、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61.54%、23.08%、23.08%;DQ指标显示术后1、3、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69.23%、46.15%、23.08%;SF、DQ术后1、3、6个月有效率均为69.23%。W指标显示术后1、3个月,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实验组治愈率分别为69.23%、38.46%,有效率均为69.23%;术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患儿个体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治愈率为23.08%,有效率为69.23%。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彭亚伟王晓东徐成娥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脑瘫流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