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5800)

作品数:28 被引量:294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铮吴静孙翊薛领钟章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农业
  • 6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减排
  • 4篇
  • 3篇中国农业
  • 3篇碳排放
  • 3篇气候保护
  • 2篇生态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农业生产
  • 2篇农业生产潜力
  • 2篇县域
  • 2篇经济学
  • 2篇居民福利
  • 2篇减排方案
  • 2篇福利
  • 2篇CARBON
  • 2篇CGE模型

机构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湖南省社会科...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藏自治区社...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15篇王铮
  • 6篇吴静
  • 5篇孙翊
  • 4篇钟章奇
  • 4篇薛领
  • 4篇刘昌新
  • 3篇陈罗烨
  • 2篇雪燕
  • 2篇沈体雁
  • 2篇张帅
  • 2篇朱潜挺
  • 2篇劳昕
  • 2篇田园
  • 2篇卢鹤立
  • 2篇周勇
  • 1篇夏海斌
  • 1篇王国成
  • 1篇胡孝楠
  • 1篇刘筱
  • 1篇翟石艳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地理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Chines...
  • 1篇Scienc...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ECIA:A new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and its assessments of global carbon abatement schemes被引量:9
2016年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econom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is study developed a new climate change IAM named CIECIA. The economic core of this IAM is a multi-country-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e endogenous technology progress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CIECIA. Based on this model, three assessment principles of the global cooperating abatement scheme are proposed, including effectiveness, feasibility, and fairness. This study simulated and analyzed six types of primary global cooperating abatement schemes.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of the selected schemes can satisfy the climate mitigation targets by 2100. Thus, they are all effective schemes. However, the schemes have quite different feasibilities and fairness. The Stern Scheme benefit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is unfair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Nordhaus Schem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it leads to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inciple of convergence on accumulated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vergence on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benefi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s of the middle and low developing countries most. However, these two types of schemes cause tremendous losses to the main economic entitie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hina. The Pareto Improvement Scheme,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Scheme, balances the fairness and feasibility in the carbon abatement process and realizes the Pareto improvement of accumulated utilities in all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Thus, the Pareto Improvement Scheme is the most reasonable global cooperating carbon abatement scheme.
WANG ZhengGU Gao XiangWU JingLIU Chang Xin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气候变化引发的中国人口迁移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政策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潜力的变化来估计气候变化引致的人口迁移规模。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改变的条件下,中国的环渤海地区、成熟工业化地区和新型工业化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利用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对区域增长、区域差距及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迁入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迁出地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且人口迁移规模越大对经济影响也越大;人口迁移扩大了区域内差距,缩小了区域间差距,总体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必须考虑这些影响。
孙翊徐程瑾王铮
关键词:气候变化人口迁移农业生产潜力居民福利
中国生产控制型产业减排的居民福利和区域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SAM均衡建模方法,建立面向居民福利研究的中国动态多区域社会公平CGE政策模拟模型,对比分析自然情景、生产控制型减排政策情景和最优增长情景下的区域和居民福利变化。研究发现减排政策存在明显的增长率区域分异,这将破坏在自然增长下存在的区域收敛力,导致中国区域之间的差距再度被拉大。面向减排的投资控制政策短期对于居民收入的不利影响较小,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需要进行居民收入保护。由于城镇退休居民和农村劳动居民已经具备针对性的养老保障政策和"三农政策"保护收入增长,其总体福利受减排政策的冲击较小,因此缺乏相应政策支持的城镇劳动居民应该是收入保护的优先考虑群体。模拟显示减排政策更有利于代际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但考虑到减排带来的绝对收入水平下降,不能过于乐观估计这种差距缩小效应。
孙翊钟章奇徐程瑾王铮
关键词:居民福利城乡差距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9
2016年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总体上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净碳汇净增93.7%;2)我国农业碳汇结构相对比较稳定,稻谷、小麦和玉米三者共同占到了80%左右,而碳源结构则在1991—2011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由1991年农药为主,化肥、牛为辅转变成为化肥为主,农药、地膜、牛为辅的结构;3)空间分布方面,我国县域农业净碳汇量地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存在4种农业碳生态类型区;4)1991—2011年间净碳汇为负值的县级单元数量增多,并且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农业种植量相对较小,作物生长碳吸收不明显,单位产量农业投入要素多以及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是这些地区农业净碳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陈罗烨薛领雪燕
关键词:县域农业
世界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历程及未来减排目标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在以时间顺序梳理世界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主要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对这些国家至2025、2030年的中长期减排目标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性均与执政者相关,而从当前3个国家执政党看,均表现出不积极减排的立场,至203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下降均低于20%,远低于欧盟至2030年比1990年减排40%的水平。基础四国在国际减排谈判中由最初的反对者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其中,中国不仅提出了国内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减排目标,而且积极提供资金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南非的长期碳排放将趋于稳定,但在2025年之后有反弹的可能;巴西得益于毁林减少在气候谈判中表现积极,至2030年排放量下降显著;而印度至2030年排放路径保持上升趋势。
吴静王诗琪王铮
关键词:气候谈判谈判立场
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被引量:15
2015年
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是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精准把握长时间尺度、微观空间单元下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文章采用全国县域尺度农业数据,结合标准差椭圆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等分析工具,对中国县域农业净碳汇空间格局分布规律进行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从标准差椭圆方法揭示的空间分异格局来看,净碳汇空间分布中心整体存在向东北移动的趋势,空间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收缩态势,东北地区净碳汇对全国净碳汇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加强。(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揭示的净碳汇空间集聚格局来看,全国净碳汇自1991─2011年经历了集聚—分散的过程。1991─2001年间,空间自相关程度在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活动结构的相似性在空间上表现得较为明显。2001─2011年,空间自相关系数大幅下降,意味着净碳汇高值集聚区域在空间上逐渐呈现碎片化。(3)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净碳汇高值集聚区不断增多,低值集聚区不断减少,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汇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的改善。已经形成了东南地区净碳汇、西北地区负碳汇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
陈罗烨薛领雪燕
关键词:县域农业
基于市场机制的农产品生态敏感度识别与政策建议——以云南西双版纳为例
2017年
关于生态农业的研究,已经在农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着眼于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即更多关注供给的角度,而很少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消费者偏好与生产者策略的"传导模型",依据消费者对农产品生态敏感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区分。对于"生态不敏感"的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生态敏感度低,这一偏好通过价格信号传导到生产者,使生产者采取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策略,对生态环境造成损耗;对于"生态强敏感"的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生态敏感度高,这一偏好能够通过价格信号传导到生产者,并使生产者采取生态化生产的策略,是绿色可持续的;对于"生态弱敏感"的农产品,市场存在分层现象,使得上述两种传导机制同时并存。消费者的偏好与愿意支付的溢价,生产者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的成本,以及证明产品品质的交易费用,是决定农产品生产能否在市场环境下自发实现绿色可持续的三个关键环节。培育绿色消费观念、提高生态农业的产出、健全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李磊薛领翁瑾
关键词:农产品生态敏感度
协调推进城、镇、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2013年
城镇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能够一举托起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两端,因此,探讨城镇的独特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颇为重要。为破解城乡差距难题,不仅要重视农村发展、城市发展,更要重视担当协调功能的城镇发展,实施城、镇、乡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为突出小城镇这块连接城乡的跳板的作用,有必要实施好小城镇国家助力战略措施、小城镇社区助力战略措施、小城镇生态产业发展战略措施、小城镇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措施、小城镇素质增强战略措施和小城镇容量扩充战略措施。
彭云周勇
关键词:城乡统筹小城镇工农业
城市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计算——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全面了探讨城市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贸易对城市产业与最终消费部门碳排放及其减排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7年上海市各部门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68.97 Mt CO2,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42.31%;而其国际贸易隐含碳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44.39和25.93 Mt CO2,分别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27.23%和15.91%。与此同时,2007年上海市最终消费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13.63 Mt CO2,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8.36%;而其国际贸易隐含碳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4.58和0.59 Mt CO2,分别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2.81%和0.36%。此外,上海市的国际与国内贸易隐含碳流入量和流出量等均存在显著的部门差异。而在国内贸易中上海市贸易隐含碳的流入与流出上,流入上海的贸易隐含碳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河北、浙江、湖北、江苏和河南,接受流出上海的贸易隐含碳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和安徽。
钟章奇孙翊刘晓王铮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生态农业综合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在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概念进行了溯源与辨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农业综合评估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思路,将现有评估体系归纳为EES框架及其拓展和PSR、DSR模型两类,对评估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进行了频度统计、讨论和中外对比。概括了当前研究中采用的权重确定与综合评估的主要方法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从农业特征、空间尺度、时间跨度等角度对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研究比较发现,国内生态农业评估在实际指标的选取中,往往将数据易得性放在首要位置,而缺乏对指标之间内在逻辑联系和指标合理性、有效性的审视,指标体系构建缺乏代表性和概括性。此外,在对生态概念的理解上,现有评估体系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生态影响挖掘的并不深刻,对石油消耗、电力消耗尤其是碳排放等重要的间接生态影响存在遗漏。最后,针对现有农业生态评估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六方面的建议:1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广泛和深入,考察我国和各地区的生态农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应当将农业碳汇/碳源的测度和评估纳入到生态农业综合评估体系中;2评估时应当把握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3重视对农业生态模式和类型的辨识;4以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特征作为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石,避免直接移植国外文献中的指标体系;5注重综合评估的案例导向性,并结合多源异构数据的优势来提高评估准确度;6注重对生态农业发展和变迁情况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考量,提高评估的空间尺度和时间跨度。
薛领胡孝楠陈罗烨
关键词:生态农业指标体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