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09JCYBJC07300)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闵春华齐承英孔祥飞董江峰谢尚群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涡发生器增强片式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12年
- 首次将涡发生器用于自然对流的强化传热.在片式散热器空气侧和油侧分别布置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散热性能.分析了矩形翼的长度、攻角和布置数量等参数对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片式散热器空气侧布置矩形翼时,强化传热效果明显,而油侧布置时强化传热效果不明显.当片式散热器空气侧布置矩形翼时,在研究范围内,传热系数增加23.6%-32.0%,矩形翼的最佳参数为长度为2 mm,攻角为15°,在高度方向上的数量为16.
- 闵春华齐承英金晶王秀春
- 关键词:强化传热纵向涡发生器数值模拟自然对流
- 新型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在矩形翼的侧面粘贴一个小矩形辅翼,构成一种新型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称为组合翼。在压力损失相等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比较了矩形通道内组合翼与原始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原始矩形翼,其最佳攻角为45°;与矩形翼相比,组合翼的换热明显增强,且阻力系数减小,尤其当辅翼布置在矩形翼的上游时换热增强与阻力系数减小效果更加明显;研究范围内,辅翼攻角为30°时的流动与传热综合效果最佳。
- 闵春华齐承英谢尚群孔祥飞
-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
- 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发生器作用下流场的PIV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PIV系统对矩形通道内布置纵向涡发生器时的二次流结构进行了测量,并与光通道的流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组合翼、辅翼的布置位置和布置方式对流动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光通道入口附近,由于地球自转作用空气产生整体旋转运动,随着流动的进行,旋涡强度减弱,最后形成多个小旋涡.与光通道相比,纵向涡发生器产生的旋涡强度及影响范围均明显增加.在距纵向涡发生器较近的地方,形成角涡,随着流动的进行,角涡逐渐消失,最后形成一个较大旋涡.组合翼产生的二次流结构与矩形翼相似,但二次流和角涡强度均增加.辅翼背风布置优于迎风布置.
- 闵春华杨立新齐承英董江峰
- 关键词:PIV纵向涡发生器流场测试
- 矩形通道内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在矩形翼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在矩形通道内,通过试验比较了矩形翼和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分别在Re相同和阻力损失相同的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效果.结果表明:与矩形翼相比,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效果更好,而阻力系数没有明显增加;在阻力损失相同的条件下,矩形翼和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传热增强率小于在Re相同时的传热增强率.
- 闵春华孔祥飞董江峰齐承英
-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流动特性强化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