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13023)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骞刘华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单位根
  • 1篇单位根检验
  • 1篇氧化碳
  • 1篇碳排放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效率
  • 1篇排放绩效
  • 1篇全要素能源效...
  • 1篇俱乐部收敛
  • 1篇空间溢出效应
  • 1篇绩效
  • 1篇技术进步
  • 1篇二氧化碳
  • 1篇二氧化碳排放
  • 1篇方向性距离函...
  • 1篇SBM模型
  • 1篇CO_2排放

机构

  • 3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刘华军
  • 3篇杨骞

传媒

  • 2篇经济评论
  • 1篇经济与管理评...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解被引量:28
2014年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分省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了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后者分解为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下衡量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双刃剑"特征,即技术进步对本区域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区域均却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技术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效率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SBM模型
绩效评估视角下我国CO_2排放的地区差异及随机收敛被引量:3
2014年
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必须要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予以考虑,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标衡量二氧化碳减排条件下经济发展状况,能够体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为提高这种"双赢"程度,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扭转技术效率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升的负向作用。此外,为缩小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距,应重点发挥政府宏观收敛机制的作用。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方向性距离函数
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随机收敛研究——基于两类碳排放指标的再检验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基于随机收敛的视角,采用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两类碳排放指标,运用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单变量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两类碳排放指标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均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未呈现出全局性随机收敛趋势。同时,单变量单位根检验也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相对碳强度和相对人均碳排放序列呈现确定性收敛趋势。此外,两类碳排放指标在三大地区和八大地区内部均未呈现俱乐部随机收敛。本研究与结论为我国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强调了我国碳减排政策制定的区域差异性。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碳排放单位根检验俱乐部收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