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904)
- 作品数:48 被引量:476H指数:14
- 相关作者:丁为民邓烈何绍兰易时来吕强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模糊最优小波包的植物胁迫因子识别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正确地识别植物常见的胁迫种类,以采集的正常状态和7种胁迫下的植物电信号为样本,结合小波包分解提取特征值能力强的优点,应用模糊准则来优化小波包分解,提取植物电信号中的最优小波包基能量值构成特征集,应用更适合处理模糊的、非线性信号的BP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以实现对不同逆境因子类型的识别。首先利用小波包对采集的植物电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然后列举了样本经基于模糊准则的小波包处理后各小波包基上的能量样本值,绘制了特征分布图,最后通过对芦荟、碧玉、虎皮兰和蟹爪兰4种植物所处7种胁迫的判断,以统计特征值作为对照,采用所提方法胁迫平均识别率达到95.95%,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 陆静霞丁为民於海明凌威龙
- 关键词:植物电信号胁迫因子
-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防治效果试验被引量:17
- 2015年
- 为明确风送条件下不同农药制剂浓度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以虫口减退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测试2种农药对梨蚜虫、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利用荧光试剂研究雾滴在冠层内的沉积分布,提出适应风送式施药的药液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果园风送喷雾机行驶速度1 m/s、风机转速1 200 r/min、单侧流量7.2 L/min工作条件下,喷施药液量为0.24 L/棵,比人工喷施减少药量33.3%。风送式喷施0.4 g/L的10%吡虫啉防治梨蚜虫,14 d后防效可以达到人工喷施0.8 g/L农药防治效果,药剂质量为0.096 g/棵,为人工施药的1/3。风送式喷雾防治效果随药液质量浓度增加而提高。风送式喷施0.75 g/L、1.0 g/L、1.5 g/L 3种质量浓度的75%百菌清防治梨黑斑病,第14天防效为46.52%、44.46%、55.63%,防效均显著优于人工喷施1.0 g/L质量浓度的农药。喷施0.75 g/L农药的药剂用量为0.18 g/棵,为人工施药时的1/2。风送式施药雾滴空间分布情况更好,可以参考人工作业减少1/3药液喷施量,同时适当增加药液质量浓度以求达到更好防效,实际喷施药剂量建议为人工作业的1/3-1/2。
- 邱威顾家冰丁为民吕晓兰孙诚达陆江
- 关键词:药液浓度
- 果园喷雾靶标探测技术现状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果园靶标探测技术是果园精准施药技术的关键。为此,分析了红外探测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及图像技术等在靶标探测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基于红外光电技术实现最基本的靶标有无探测和靶标距离测量的靶标探测系统;介绍了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扫描仪对靶标进行距离扫描,通过获得的靶标距离点云数据构建了靶标的数字三维模型方法;介绍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靶标叶面积指数和三维模型的探测系统。靶标探测技术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将朝着实用化、产品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为对靶精准施药提供更有力的变量控制依据。
- 李瀚哲翟长远张波杨硕
- 关键词:精准施药红外超声波激光图像技术
- 利用拉曼光谱-树脂吸附技术检测香根草根部重金属铜含量被引量:3
- 2015年
- 植物体内重金属能与树脂内功能基团发生络合作用,所形成的络合物具有拉曼光谱信息,因此可借助该类有机分子基团对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作间接检测分析。提出了一种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香根草根内重金属铜含量的方法,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最优香根草根内重金属铜含量定量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为,经过一阶微分处理的光谱建模效果较理想,其建立的预测相关系数为0.7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3.46%。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并结合D113树脂吸附技术应用于快速定量检测香根草根内重金属铜含量的具有可行性。
- 刘燕德张宇翔江丽霞
- 关键词:重金属拉曼光谱技术香根草
- 江津甜橙3个变异品种的果实品质及酸组分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以江津甜橙的优选品种锦橙及其低酸变异品种长叶橙和高酸大果芽变品种大果锦橙为试材,测定果实膨大至成熟期的多项品质指标及其果汁中柠檬酸、奎宁酸和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各品种果实大小于10月下旬基本定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在所测酸组分中,柠檬酸为主要有机酸;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含量逐渐降低,苹果酸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奎宁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中旬。在果实成熟阶段,锦橙平均单果质量和柠檬酸含量介于长叶橙和大果锦橙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最高;长叶橙单果质量最小(155.27 g),可滴定酸含量最低(0.55%),其中柠檬酸组分含量为6.95 mg/g;大果锦橙则相反,单果质量达311.92 g,可滴定酸含量为1.02%,其中柠檬酸含量为11.72 mg/g。3个品种总体上呈酸度越高,柠檬酸含量越高,奎宁酸含量越低的趋势。
- 孙琦谢让金邓烈易时来郑永强郑永强何绍兰
- 关键词:甜橙果实品质
- 基于改进Hu矩和遗传神经网络的稻飞虱识别系统被引量:10
- 2013年
- 针对稻飞虱识别实时性差和BP神经网络分类有一定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硬件平台和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稻飞虱识别系统。系统硬件以AT89S52单片机控制拍摄移动装置,以DM6437处理器作为算法处理平台;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基于改进Hu矩的特征值提取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识别算法。系统通过CCD摄像机拍摄稻飞虱视频信号传送到DSP识别系统,从中提取图像,识别图像中的稻飞虱。实验对稻飞虱、水蝇和潜蝇等80个样本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遗传神经网络对稻飞虱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0%。
- 邹修国丁为民刘德营赵三琴
- 关键词:稻飞虱图像识别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纽荷尔脐橙产地识别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中国柑橘产区分布广、生态类型复杂,不同产地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和市场效应具有较大差异。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柑橘产地识别技术,利于不同柑橘产地果品的识别和鉴伪。【方法】从中国南方17个纽荷尔脐橙主要产地选择代表性成年果园,分别采摘成熟鲜果样品100个。利用Sup NIR-1500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脐橙果实赤道部、肩部表面以及果汁滤液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光谱波长范围为1 000—2 499 nm。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以降低数据集维度以及噪声。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构建由一个输入层、一个具有非线性激励函数的隐藏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的典型的3层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研究由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以光谱主成分作为输入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构建由126个分类器组成的一对一扩展支持向量机模型。研究遗传算法优异的自然选择特性,利用遗传算法从光谱主成分中选择出最优的特征基因子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构建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利用3种模型分别对果汁滤液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分类,从而实现产地识别测试,并根据产地识别精度筛选出最优的产地识别模型。进一步对比该最优识别模型对果实赤道部、肩部反射光谱数据的识别精度,从而确定识别精度最高的光谱数据采集源。【结果】利用所建立的3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纽荷尔脐橙果汁滤液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产地识别测试,确定当输入神经元数量为11、隐藏神经元数量为13时,模型对果实产地识别的最佳精度达81.45%。采用一对一扩展方式建立支持向量机产地识别模型,研究确定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当主成分数量为20时,脐橙产地识别精度最高可达86.98%。测试利用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混合模型进行脐橙�
- 廖秋红何绍兰谢让金钱春胡德玉吕强易时来郑永强邓烈
- 关键词:纽荷尔脐橙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
- 果园变量施药机械及施药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被引量:25
- 2014年
- 首先介绍了果园植保机械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变量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必要性。然后从变量药液喷施技术和辅助气流变量控制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果园变量施药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变量施药技术研究主要是针对新技术的研发,而对于具体作业对象所需喷雾量和辅助气流的作业模型的建立却少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发适合果树种植要求、各地区地理特征的新型果园喷雾机械,深入研究变量施药技术、防飘移技术以及雾滴在作物表面特性的研究方向。
- 顾家冰丁为民邱威孙诚达
- 关键词:果园植保机械变量施药
- 基于ANSYS的果园风送喷雾机传动系统设计及优化
- 2014年
- 针对现有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难以满足果树对不同喷雾高度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果园风送式喷雾机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由拖拉机后置动力输出驱动,基于对象设计的理念,采用一体式后传动箱实现两个离心式风机反向旋转,通过旋转改变导流风箱的位置实现变高度喷雾。运用PRO/E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并运用ANSYS软件对传动系统中高速旋转轴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显示结构设计合理,满足果树对不同喷雾高度的要求。
- 徐莎朱瑞祥翟长远张国远张徐洲
- 关键词:传动系统三维建模
- 边界点数量对傅里叶描述子识别精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以傅里叶描述子(FDs)为形状边界的特征识别时,边界点数量(N)是影响其识别精度的唯一不确定参数。为合理选择该参数,以圆、椭圆、稻飞虱前翅边界为研究对象,以复数傅里叶描述子(CFD)、椭圆傅里叶描述子(EFD)为边界特征,以类内相似度、类间相似度为评价指标,对边界点数量影响识别精度的实质进行试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边界点数量是以改变类内相似度/圆形边界信息量达到傅里叶描述子识别精度的改变,而且,一次采样的边界点数量N≥64时,CFD可以用较少的重采样的边界点数量(N≥16)来描述边界的整体形状;一次采样和重采样的边界点数量对EFD的识别精度均有影响,该描述子需要较多的边界点数量(N≥128)来表达边界的细节信息,尤其适用于边界形状极其相似的场合。
- 赵三琴刘德营丁为民申宝营
- 关键词:傅里叶描述子相似度稻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