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90176)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新华线文缐文熊小雅朱琳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欧债问题溯源:偿付危机还是丧失货币主权的危机?被引量:3
- 2012年
- 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政策产生了巨额欧元债务,其偿付危机即所谓"欧债危机"严重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欧元货币制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忽视了现代货币的主权内涵。而主权货币理论将货币主权嵌入到对现代货币和宏观经济的理解之中,认为货币主权是一国经济主权的核心,是各国政府有效调控经济、防范风险和治理危机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在欧元货币一体化的制度下,区内各国丧失了货币主权,这使一国本可以因国情不同而自主决定的各种政策"外生化"、"标准化",由此施加给各国难以自主的财政、利率及汇率约束,从而大大削弱了各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因此,欧债偿付危机的表象下隐藏着深刻的货币制度危机,欧元的非主权制度安排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 刘新华
- 关键词:欧债危机偿付危机货币主权
- 我国引进外资理论与政策分析:一个主权货币理论的视角
- 2011年
-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引入外资额波动较大,传统观点认为外资额减少可能会导致国内投资资金短缺,影响"调结构、保增长"战略的实施。而从本质上看,外资进入中国后,资金的运用引致外汇储备增加及与引入外资额数量相匹配的人民币被动发行。其中外汇储备的超额增长导致外汇资产风险剧增,同时影响汇率制度的改革优化,人民币的被动发行无疑妨碍货币信贷政策的运用和执行。地方政府积极引入外资本质是"倒逼"中央加大对其金融支持力度,弱势地区政府期望通过引入外资化解资金瓶颈实现全面增长的条件并不具备,因此,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弱势地区的转移支付,降低其盲目引入外资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
- 刘新华
- 关键词:外资外汇储备地方政府
- 货币的本质:主流与非主流之争被引量:18
- 2010年
-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主流和非主流之间长期存在歧见。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两者间的争辩再次引发关注。主流理论认为,货币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润滑剂",是交易媒介,是一个中性外生变量。而非主流理论则认为,货币体现着债权与债务关系,是一种"制度",一个非中性的内生变量。文章认为,非主流的观点值得重视,其中"现代国家主权货币理论"更具说服力,其核心思想是:货币起源于债权债务的量度及偿付,任何主权国家有能力赋予其国民一定的税收负担,同时定义税收缴纳的货币单位,由此税收制度创造了公众对国家主权货币的需求。主权货币是一国的负债,而国民持有货币的需求来自于国家承诺接受以该货币支付其对国家的债务(税收)。
- 刘新华线文
- 关键词:货币本质
-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与现实借鉴被引量:4
- 2012年
-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 刘新华熊小雅
- 关键词:美联储
- 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逻辑:强化主权与内生推进被引量:2
- 2012年
- 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谓"表现积极",然而这种求它不求己的政策并未如其所愿地提振其国内经济。就中国而言,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内生推进,而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由于缺乏有效理论和实践支撑,无法真正改变目前内外受困的被动局面。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并结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拥有主权货币的经济大国具有不受"汇率制度"约束而自主调控经济的灵活性与弹性,中国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是中外经济交往内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快推动或人为抑制人民币升值不但无助于贸易均衡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进程,而内生、渐进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不但能够强化人民币的"货币主权",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还可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 刘新华
- 关键词:中国汇率制度
- 主权货币理论视角下引进外资探论:以西部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传统观点认为,引进外资能够解决一国面临的"资金瓶颈"和"技术瓶颈",促进技术升级、经济结构改善。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发行主权货币的政府总能够保证以本国货币计价的任何支出,并不需要来自国外资本的支持。我国政府积极引入外资的结果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及与引入外资额相等的人民币被动无序超发,弱势的西部地区政府大力引入外资则是在"倒逼"中央政府对其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但却要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降低盲目引入外资的风险,实现地区间均衡可持续发展。
- 刘新华白玫
-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 欧盟债务危机内在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主权货币理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2010年全球经济似有走出危机的迹象,而欧盟区国家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使情势转趋迷离。拥有独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主权国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发展本国经济。欧盟各成员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是其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源。我国实行资本管制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是改革的方向,超主权货币既不需要也不可行。我国大规模的政府赤字和银行信贷扩张并不会出现诸如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投资和信贷,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非主权债务需要严格监管。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配合促进就业及地区均衡发展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刘新华
-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超主权货币信贷膨胀
- 外资银行资金运作的微观解构:西部地区例证
- 2011年
-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深,外资银行加快在我国的扩展步伐。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开放程度较低并且创新不足。为缩小地区差距,西部地区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以期望解决资金瓶颈。外资银行通过贷款提供资金支持,但其资金运用本质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及与提供外币贷款额数量相匹配的人民币的被动发行。主权货币理论认为,任何主权政府可以承担以本币发行的负债而不存在财政约束,因此西部地区资金瓶颈可通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来解决,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刻意引进外资银行有可能扰乱原有的金融秩序,影响金融稳定。
- 刘新华李妮妮
- 关键词:地方政府外资银行经济增长
- “最后雇主”与“劳动力缓冲储备”——就业理论的拓展与实践被引量:5
- 2011年
- 受限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政策易于满足产出需求,但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明斯基等人提出的"最后雇主"就业理论认为政府可通过直接雇用劳动力和营建"劳动力缓冲储备"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劳动力缓冲储备"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在逆周期的扩张和收缩中可起到稳定需求、改善供给的作用。"最后雇主"计划设计了一种政府与市场互补、互动的二元就业模式,使需求管理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就业需求,它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参与率具有借鉴意义。
- 缐文刘新华
- 关键词:就业
- 解读政府财政赤字:一个主权货币理论视角被引量:4
- 2011年
- 传统理论认为,逆周期的赤字政策会产生诸如"挤出效应"、通货膨胀乃至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基于主权货币理论,以主权货币计价的政府赤字不存在"财政约束",而具有"准备金"效应,政府赤字支出净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降低市场利率,从而"挤入"私人投资。宏观经济恒等式也表明,政府财政赤字满足了非政府部门的财富需求。但赤字亦有好坏之别,"好"的政府赤字在于促进充分就业、确保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合理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刘新华
- 关键词:政府赤字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