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8B02)

作品数:31 被引量:255H指数:10
相关作者:董秉直李伟英张永吉周玲玲刘铮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建筑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饮用水
  • 11篇污染
  • 9篇饮用
  • 9篇滤膜
  • 9篇膜污染
  • 7篇水处理
  • 7篇臭氧
  • 6篇饮用水处理
  • 5篇混凝
  • 5篇超滤
  • 5篇超滤膜
  • 4篇中试
  • 4篇中试研究
  • 3篇有机物
  • 3篇通量
  • 3篇微污染
  • 3篇消毒
  • 3篇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型

机构

  • 29篇同济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浙江科技学院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世源科技工程...
  • 1篇常州市规划设...
  • 1篇上海同华建筑...

作者

  • 22篇董秉直
  • 6篇李伟英
  • 5篇张永吉
  • 5篇周玲玲
  • 3篇高乃云
  • 3篇李星
  • 3篇宋亚丽
  • 3篇仇雁翎
  • 3篇朱志良
  • 3篇李圭白
  • 3篇韩畅
  • 3篇刘铮
  • 3篇马永恒
  • 3篇刘绍刚
  • 2篇余振勋
  • 2篇汪清
  • 2篇曹达文
  • 2篇褚华强
  • 2篇张晗
  • 2篇陈忠林

传媒

  • 10篇环境科学
  • 6篇给水排水
  • 3篇四川环境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年份

  • 6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其氯化消毒过程动力学过程模型的建立,对于饮用水含氯量监测、评价及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有关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从模型依据的机理和表达形式等方面分析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介绍了广泛应用的几种模型,如Clark自由氯衰减模型、Valentine氯胺衰减模型等,通过对相关模型的原理、异同点、优缺点、适用性的对比及对影响模型的因素分析,对氯化消毒过程中动力学模型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刘绍刚朱志良韩畅仇雁翎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动力学模型饮用水
长江水源净水厂排泥水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长江水源净水厂排泥水进行研究,通过静沉试验,分析了污泥沉降、浓缩特性;测定污泥比阻,分析了污泥脱水性能;并测定原水浊度和SS关系,对水厂干泥量和排泥水量进行了估算。
包卫彬张怡张玉先张硕
不同混凝剂改善超滤膜通量的效果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凝胶色谱考察黄浦江原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比较3种混凝剂作为预处理去除有机物改善通量的效果。研究表明,黄浦江原水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由相对分子质量在25 000的亲水性有机物构成;第二部分由相对分子质量在3 000~6 000的有机物所构成,这部分的有机物主要为腐殖酸和富里酸所组成;第三部分由相对分子质量在500左右的亲水性有机物构成。尽管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亲水性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小,但对超滤膜通量的下降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混凝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可以减缓通量的下降。不同的混凝剂,对通量改善的效果不同。试验结果表明,聚氯化铝较三氯化铁和聚硅硫酸铝,能更有效改善通量,这是由于聚氯化铝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的缘故。
董秉直杨伟帅刘铮孙飞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超滤膜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混凝处理疏水性
在线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在线混凝—超滤膜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处理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膜压差增加,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将在线混凝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时,膜压差增加缓慢。在线混凝能有效地控制膜污染。试验还表明,当聚合硫酸铁投加质量浓度为30mg/L时,膜出水的CODMn<3mg/L,满足最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对化学清洗液分析发现,在在线混凝—膜联用工艺的情况下,污染膜的主要有机物为亲水性组分。
董秉直刘风仙桂波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超滤膜膜污染
TiO_2在饮用水膜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对于微污染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NOMs)、藻毒素、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去除效果十分有限,而且会增加消毒副产物。膜分离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如何制备新型膜材料、减少膜污染是实现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TiO2催化氧化与膜处理技术联用后,可以提高膜通量,杀死细菌和有效减轻膜污染;在膜制备过程中TiO2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成膜,而且还可以杂合无机膜或有机膜制备复合膜,能够明显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通量,在膜分离过程中同时具有催化性能。
魏永董秉直
关键词:饮用水TIO2催化氧化膜污染
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保障管网中生物稳定性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点,概述了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种类及其检测方法,综述了管网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池年平董秉直姚若虚
关键词:饮用水生物稳定性AOC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保障管网中生物稳定性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点,本文概述了饮用水中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及其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池年平董秉直何夏清
关键词: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
紫外光对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研究了紫外光(UV)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反应时间、初始pH、UV光强、反应温度及初始浓度等因素对MC-L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的延长和UV光强的增大有利于对MC-LR的去除;中性和弱酸性环境有利于对MC-LR的去除,而在强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去除效果较差;温度的升高可促进UV对MC-LR的去除,且去除率随温度呈线性变化;MC-LR的初始浓度越低则其去除速率越大。在10℃、中性(pH=7.00)条件下,采用153μW/cm2的UV光照射84.786 4μg/L的MC-LR溶液,反应110 min后去除了99.01%的MC-LR,残余浓度仅为0.843 1μ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李伟英许京晶张明张永吉董秉直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紫外光影响因素
饮用水消毒中一氯胺的衰减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对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一氯胺的衰减过程,采用二级反应速率模型对其衰减规律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分别考察了pH值、温度、碳酸盐、溴离子、碘离子和天然有机物(NOM)浓度等水质参数变化对一氯胺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一氯胺衰减速率的重要因素,pH<7.0时尤为明显;温度和碳酸盐对一氯胺的衰减速率均有明显影响;在pH=6.60时,随着溴离子浓度的增加一氯胺的衰减加快;在pH>7.60,0.1 mg/L的溴离子浓度对一氯胺的衰减影响不明显,碘离子对一氯胺的衰减影响较相同反应条件下溴离子的影响明显.此外,一氯胺衰减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在卤素离子(Br-I、-)共存条件下的一氯胺衰减规律,对在沿海地区饮用水消毒工艺中不同条件下氯胺消毒剂浓度预测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刘绍刚朱志良韩畅仇雁翎赵建夫
关键词:一氯胺动力学模型溴离子碘离子
不同氧化剂降低膜污染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不同的氧化剂预处理黄浦江原水后进行微滤膜(MF)膜过滤试验,考察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及其对MF膜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别.臭氧投量在0.5-3.0mg/L范围内,臭氧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10%和71%;而氯和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则较差.臭氧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将大部分疏水性有机物氧化成亲水性有机物.这种有机物组成结构的改变对膜过滤特性产生影响,明显降低了膜污染,膜污染下降率最高可达到22.7%.氯和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相对较弱,仅能去除少部分疏水性有机物,对膜污染有较小减缓作用,膜污染下降率最高分别为9%和8.5%.
宋亚丽董秉直高乃云
关键词:预氧化膜污染臭氧高锰酸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