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0651054040)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裕元李忠武彭亿潘春翔谢小立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地貌在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中影响研究--以浏阳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1
- 2008年
-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在对影响区域生态过程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地貌因素在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中的作用以及对分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浏阳河流域中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95%,8.12%,23.96%,42.72%和23.25%,结果与实际城市建设发展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将地貌因素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
- 李忠武阳小聪李裕元曾光明张棋方勇彭亿梁红玲
- 关键词:地貌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GIS)
- 亚热带湿地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根据亚热带稻田弃耕湿地20个长期定位试验小区的数据,采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进行了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条件、有效钾、有效磷、...
- 彭亿李裕元李忠武潘春翔叶芳毅张嘉超谢小立
- 关键词:土壤因子
- 文献传递
- 红壤坡地生态系统土壤入渗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以亚热带红壤区6个典型坡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盘式负压入渗法,系统研究了红壤的入渗过程、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关系。选择的生态系统包括:农田(包括缓坡农田和陡坡农田各一块)、草地、灌丛、茶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油茶林等。结果表明:各生态系统土壤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均可拟合为幂函数形式。不同生态系统稳定入渗率变化范围为0.024~0.080mm/min,其中农田和油茶林的稳定入渗率较大,草地和茶园的最小。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容重及初始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入渗过程主要受孔隙度和黏粒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效孔径和宏观毛管长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64~0.179mm和41.5~128.2mm,但统计显示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 彭亿李裕元李忠武阳小聪潘春翔谢小立
- 关键词:土壤入渗红壤
- 亚热带稻田弃耕湿地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冗余分析法对弃耕一年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条件、有效钾、有效磷和pH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试验区的主要植物物种可以划分为3个物种组:丁香蓼-水竹叶物种组(组1)、牛鞭草-圆叶节节菜-稻槎菜物种组(组2)和小白酒草-辣蓼-双穗雀稗物种组(组3).其中,组1主要分布于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的区域;组2主要分布于阶段性淹水区域;组3主要分布于排水区域,且与土壤有效磷和pH呈正相关.物种多样性与土壤pH、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 彭亿李裕元李忠武叶芳毅潘春翔谢小立
- 关键词:土壤因子植物群落结构
- 基于GIS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汇流网络提取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宝洞峪小流域作为实验样区,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分析和水文分析模块的支持下,采用不同分辨率的DEM为基本信息源,探讨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呈定量统计关系。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的定量回归模型,其中系数b呈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随着DEM精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个数的汇流网络密度计算方法,通过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汇流网络结构研究中。
- 李忠武黄金权李裕元蔡晓迪曾光明
-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