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473) 作品数:9 被引量:117 H指数:8 相关作者: 金光泽 刘妍妍 赵雪 刘志理 周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地形和竞争对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生长阶段树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2017年 近年来,地形和竞争对树木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使用2010年和2015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坡向、坡度、坡位)和树木间竞争对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色木槭、冷杉径级Ⅰ(1 cm≤DBH<10 cm)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径级Ⅱ(DBH≥10 cm)的胸径年均生长量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竞争对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冷杉、枫桦、青楷槭径级Ⅰ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冷杉、春榆径级Ⅱ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阔叶红松林中耐荫和非耐荫树种组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均受地形和竞争的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中大径级树木的胸径生长主要受地形影响,而小径级树木的胸径生长主要受竞争影响。 韩大校 金光泽关键词:阔叶红松林 胸径 地形 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林木质物残体的贮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木质物残体(WD)包括粗木质残体(CWD,直径D≥10 cm)和细木质残体(FWD,1 cm≤D<10 cm),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30 hm2监测样地木质物残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WD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的分布及其与林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样地内D≥1 cm的WD材积为104.26 m3/hm2,其中FWD与CWD的材积比为0.5∶99.5;WD密度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形,且以小径级(≤20 cm)的WD为主(52.9%)。WD的材积呈近"J"形,红松WD的材积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树种呈近正态分布。W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树段、拔根倒和干基折断为主,随着径级增加,树段的密度和材积比例逐渐减小,拔根倒和干基折断的密度和材积比例先增加后减少。CWD的腐烂等级呈近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Ⅲ、Ⅳ等级。WD的总密度与活立木的总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WD的总断面积与活立木的总体积、最大胸径(DBH)、平均DBH均显著负相关(P<0.05)。WD总体积与活立木的总断面积、总体积显著负相关(P<0.05)。总体来看Ⅲ、Ⅵ、Ⅴ腐烂等级WD的密度、断面积和体积均与活立木的基本参数显著相关。 陈镜园 毕连柱 宋国华 张伟 王全波 刘妍妍 金光泽关键词:粗木质残体 林分因子 阔叶红松林 地形对典型阔叶红松林灌木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5年 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a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 m×2 m样方,对灌木(H≥30 cm,DBH<1 cm)进行了调查,基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对灌木分布、死亡及新增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灌木18种,2006、2008和2010年的灌木总数分别为18,253株/ha、27,383株/ha和23,300株/ha。地形对10种主要灌木的分布、死亡和新增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多数灌木种偏好坡中和山脊,且坡度>6°的地形;坡向对大部分耐阴性较强的灌木的分布影响较小,而喜光的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在阳坡和半阳坡的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坡向。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光萼溲疏(Deutzia gladata)、黄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瘤枝卫矛(Euonymus pauciflorus)、毛榛子和早花忍冬(Lonicera praeflorens)7种灌木DBH<1 cm的个体的分布、死亡和新增与其DBH≥1 cm的个体的分布表现基本一致。 赵雪 徐丽娜 金光泽关键词:阔叶红松林 地形 地形对阔叶红松林幼苗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3年 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 m×2 m多年生幼苗(H≥30 cm,DBH<1 cm)样方,基于2006、2008和2010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对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乔木幼苗26种,2006、2008和2010年的乔木幼苗总数分别为4514、6464和5611株·hm-2.其中个体数前10位树种的幼苗数量占幼苗总数的90%以上.地形对8个主要乔木幼苗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暴马丁香、冷杉、色木槭、春榆、花楷槭、紫椴和青楷槭幼苗与其成树分布基本一致,而红松幼苗的空间分布与成树分布有所不同.暴马丁香、冷杉、裂叶榆、青楷槭和紫椴幼苗的死亡与地形显著相关.暴马丁香、春榆、红松、冷杉、水曲柳、色木槭和紫椴新增幼苗与地形显著相关. 赵雪 刘妍妍 金光泽关键词:阔叶红松林 地形 利用凋落物法和林木因子模拟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6 2015年 叶面积指数(LAI)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理生态进程中关键的结构参数之一。目前,凋落物法是在非破坏性条件下能直接测定森林生态系统LAI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将凋落叶按树种分类增加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平均优势度模型、林分优势度模型和局域优势度模型基于凋落物法和林木因子(如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BA;坐标)能精确地预测落叶阔叶林的LAI,而这些模型是否适用于针阔混交林仍未进行验证。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先利用凋落物法测定其LAI,依此为参考对3种模型预测LAI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以红松、冷杉(Abies nephrolepis)、紫椴(Tilia amurensis)、五角槭(Acer mono)、枫桦(Betula costata)和裂叶榆(Ulmus laciniata)为例,探讨了基于凋落物法测定的LAI与BA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平均优势度模型不适于预测针阔混交林的LAI;林分优势度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达86%;局域优势度模型预测效果最优,精度高于90%。然而,为准确测定阔叶红松林的LAI,应最少选择测定8个主要树种的比叶面积。基于凋落物法测定的6个树种的LAI与其BA均显著相关(P<0.01),最小R2为0.67。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准确地测定针阔混交林的LAI提供依据,为非破坏性条件下建立树种的LAI与其BA的相关关系提供参考。 刘志理 金光泽关键词:针阔混交林 叶面积指数 比叶面积 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23 2014年 利用光学仪器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测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然而,评估该方法测定针阔混交林LAI季节动态准确性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凋落物法测定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LAI的季节动态,其结果可代表真实的LAI。参考真实的LAI,对半球摄影法(digital 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DHP)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的有效叶面积指数(effective LAI,Le)进行了评估。首先对DHP测定LAI过程中采用的不合理曝光模式(自动曝光)进行了系统校正。同时,测定了光学仪器法估测LAI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木质比例(woody-to-total area ratio,α)、集聚指数(clumping index,E)和针簇比(needle-to-shoot area ratio,γE))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LAI均表现为单峰型的季节变化,8月初达到峰值。从5月至11月,DHP测定的Le比真实的LAI低估50%–59%,平均低估55%;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的Le比真实的LAI低估19%–35%,平均低估27%。DHP测定的Le经过自动曝光,α、E和γE校正后,精度明显提高,但仍比真实的LAI低估6%–15%,平均低估9%;相对而言,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的Le经过α、E和γE校正后,精度明显提高,各时期与真实的LAI的差异均小于9%。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木质部和集聚效应对光学仪器法的影响后,DHP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均能相对准确地测定针阔混交林LAI的季节动态,其中,DHP的测定精度高于85%,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测定精度高于91%。 刘志理 金光泽 周明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小兴安岭凉水谷地云冷杉林群落组成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15 2014年 谷地云冷杉林是小兴安岭地区谷地的顶极群落,在我国温带植被类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凉水谷地云冷杉林9.12 hm2动态监测样地,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并运用点格局方法分析16个主要物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密度制约效应在优势种不同生活史阶段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共有44种,胸径?1 cm的独立个体35656株,隶属于14科29属;(2)林冠层、林下层树种和优势种冷杉与红皮云杉的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灌木层的径级分布呈"L"型;(3)主要物种幼树Ⅰ(1 cm?胸径〈5 cm)在1~50 m尺度上主要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幼树Ⅱ(5 cm?胸径〈10 cm)随着尺度增大呈现出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变化;成年树(胸径?10 cm)则呈近似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4)优势种冷杉幼树Ⅰ和幼树Ⅱ与成年树利用生境的方式均不同,而红皮云杉幼树Ⅰ与成年树利用生境的方式不同,幼树Ⅱ与成年树利用生境的方式相同;冷杉与红皮云杉的幼树Ⅰ与幼树Ⅱ均在1~50 m尺度上呈现相对于成年树额外的聚集,在尺度〉5 m时,随着径级增大,这种额外的聚集逐渐减小,说明密度制约效应起作用. 张觅 米湘成 金光泽关键词:密度制约 腐烂等级、径级对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倒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以及碳(C)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倒木物理化学性质随其腐烂等级和径级而变化。为了深入理解腐烂等级和径级对倒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倒木为研究对象,将其每个腐烂等级(I–V)下的倒木分为4个径级(径级i≤10.0 cm、径级ii 10.1–30.0 cm、径级iii 30.1–50.0 cm、径级iv>50.0 cm),研究了不同腐烂等级、径级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倒木心材和边材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心材和边材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倒木心材和边材含水率随着腐烂等级增加而增加,而木材密度随腐烂等级和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边材C含量以及心材和边材的氮(N)、磷(P)含量随腐烂等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心材N、P含量随径级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纤维素含量随腐烂等级增加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随径级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倒木含水率与C、N、P、木质素含量(除心材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木材密度与C、N、P、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受不同腐烂等级和径级的影响有各自的变化规律,且倒木的物理性质(含水率和木材密度)是影响化学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张瑜 金光泽关键词:阔叶红松林 倒木 径级 物理化学性质 典型阔叶红松林林隙对幼苗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林隙干扰是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维持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大多研究只考虑林隙对幼苗建立初期和末期总体的数量变化,忽视了此阶段中曾经出现而又死亡的动态过程.本文以9hm2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915个2 m×2 m小样方内的多年生幼苗(H≥30 cm,DBH<1 cm)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08,2010和2012年4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幼苗的新增、死亡、高生长及其动态,探讨了林隙与非林隙下幼苗的建立过程.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幼苗42种,其中林隙对11种幼苗的建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林隙内稠李、枫桦、裂叶榆、龙牙楤木、珍珠梅、山槐和红皮云杉的幼苗新增显著高于非林隙,而稠李、裂叶榆、龙牙楤木、珍珠梅和山槐幼苗的死亡数量显著高于非林隙;林隙对冷杉、春榆、红皮云杉、花楸和山槐幼苗的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2008年新增并在以后调查中死亡的幼苗有31种,其中5种幼苗的密度变化在林隙内显著高于非林隙;而2010年新增在2012年调查时死亡的幼苗中只有水曲柳在林隙内显著高于非林隙.本研究还发现,阔叶红松林幼苗的建立不仅对不同的林冠条件有偏好,还与地形因子及其他生物因子密切相关. 刘妍妍 金光泽 李凤日关键词:阔叶红松林 林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