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123)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忠兴曾波李仁辉宋立荣马帅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光合作用
  • 1篇淡水
  • 1篇淡水水体
  • 1篇色素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特性研究
  • 1篇生理响应
  • 1篇水华
  • 1篇水华束丝藻
  • 1篇水体
  • 1篇丝藻
  • 1篇酸酶
  • 1篇磷酸酶
  • 1篇碱性磷酸酶
  • 1篇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吴忠兴
  • 1篇施军琼
  • 1篇宋立荣
  • 1篇马剑敏
  • 1篇李仁辉
  • 1篇曾波
  • 1篇马帅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淡水水体常见束丝藻种类的形态及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ex Born.et Flah)是我国水华蓝藻的重要种类,由其产生的束丝藻水华已经引起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水华束丝藻、柔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三种束丝藻种类,然而,国内外对它们的生理学研究却相对较少。基此,文章对水华束丝藻、柔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的形态特性、色素含量、生长及光合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厚壁孢子的长宽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揭示了厚壁孢子的长宽比可作为三种束丝藻分类的一个参数;同时,种间的差异性也体现在三种束丝藻的生理特性上,相比水华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柔细束丝藻的藻蓝素含量较高,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光合作用(Pm)、表观光合作用效率(α)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显著偏低。此外,水华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生理特性基本一致,表明了形态不同的三种束丝藻在生理上可被分为两种类型,暗示了依沙束丝藻可能具有像水华束丝藻一样形成水华的生理潜能且由于它的产毒性所以应该倍加关注。
吴忠兴曾波李仁辉宋立荣
关键词:色素光合作用生理特性
水华束丝藻对磷的生理响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ex Born.et Flah.)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由其引发的水华已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然而,目前对束丝藻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为了揭示环境因子对束丝藻的影响,研究从淡水水体限制因子?磷入手,探讨其对束丝藻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了不同磷浓度(0.00、0.02、0.05、0.50、1.00 mg/L)对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碱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华束丝藻在磷浓度低于0.50 mg/L条件下,其比生长速率(μ)、最大光合反应(Pm)、饱和光强(Ik)、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下降,而暗呼吸(Rd)显著增加,这表明培养基磷浓度低于0.50 mg/L时,水华束丝藻产生磷营养胁迫,导致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增强,进而抑制其生长。为了应对这种胁迫,束丝藻显著增加了其碱性磷酸酶活性(APA),APA的增加,使得水华束丝藻能够分解有机形态磷物质转化为其可利用无机磷来缓解磷胁迫。当磷浓度高于0.50 mg/L时,水华束丝藻各种参数并没显著性差异,表明磷浓度高于0.50 mg/L能够保证水华束丝藻的正常生理特征。这些结果揭示了在低磷条件下,水华束丝藻能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APA等生理响应,使其保持生存和竞争优势。
施军琼吴忠兴马剑敏马帅
关键词:水华束丝藻光合作用碱性磷酸酶生理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