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80003)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武仙竹刘武李禹阶肖琳杨海林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大熊猫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旧石器
  • 2篇旧石器时代
  • 2篇考古
  • 2篇古环境
  • 1篇地质时代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群
  • 1篇驯养
  • 1篇崖墓
  • 1篇盐业
  • 1篇盐业考古
  • 1篇野生动物
  • 1篇冶金史
  • 1篇制盐
  • 1篇中国史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特征

机构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武仙竹
  • 2篇李禹阶
  • 1篇刘武
  • 1篇杨海林
  • 1篇周乐鹏
  • 1篇肖琳

传媒

  • 3篇江汉考古
  • 1篇考古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三峡论坛

年份

  • 4篇2013
  • 5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浅析三峡地区更新世动物群与古环境
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哺乳动物群是以大熊猫属为代表的东洋界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为主。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我国南方地区首先建立的一个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分布范围相当广泛,东起江苏和浙江,西到四川和云南,北自秦岭北坡(陕西),南...
周乐鹏
关键词:古环境
文献传递
郧县人遗址大熊猫的重要发现与研究认识
大熊猫武陵山亚种是大熊猫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该阶段的化石遗存极少,世界上仅发现有4个地点。其分布规律是在中国围绕110°N线,在亚热带范围内约8个纬度带的区域里呈狭窄的南北向条带状分布。郧县人遗址是其分布区域中纬...
武仙竹
关键词:大熊猫地质时代古环境
文献传递
大熊猫生境特征与种群演化
大熊猫在中国第四纪与人类伴随进化和发展。通过对化石大熊猫和现生大熊猫分布范围、生态特点和体质状况等方面的考察,大熊猫原始生态应该是属于亚热带林、竹混杂环境的山地型动物。更新世时期它们广布在中国南方中山、低山和丘陵地区,但...
李禹阶
关键词:大熊猫生态型环境变迁
文献传递
试论中国古代六畜之外的动物畜养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历史时期,主要的肉食资源来自于六畜,其中家畜猪在大多数地区为主要肉食对象。但在家畜之外,人们还曾驯养过多种野生动物。兽类中有体形巨大的象、牦牛、骆驼,有性情凶猛的狮、虎、熊、豹,有行动迅速的猴、鹿、水獭、猫、兔、黄鼬、果子狸等。羽族(鸟类)中有鹤、鸭、鹅、鸽、野鸡、鹰、鹞、鸬鹚、鹦鹉等。水族(水生动物)中有鱼、龟、鼋;昆虫中有蜜蜂、白蜡虫、蟋蟀、蚕、蜘蛛等。本文以文献史料为基本素材,综合考古发现等研究成果,对我国历史时期六畜之外动物驯养史进行初步考察。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式多样,不仅驯养的动物种类很丰富,而且驯养动物的用途也很广泛,包括为人类提供肉食资源、畜力使用、游戏,以及利用动物技能去对其它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等。
杨海林武仙竹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养中国史
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人工用火遗迹的重要发现被引量:3
2010年
人工用火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三峡是我国重要的化石人类遗迹分布区,也保存着很重要的人类用火遗存。在距今约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三峡地区古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石烹法"炊食技术。该技术的发明,使三峡地区古人类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煮食方法加工熟食的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该技术迅速向我国其他地区传播。三峡地区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人类演化地区,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类用火技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地方。
武仙竹肖琳
关键词:火塘
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遗迹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The invention of controlled use of fire is greatly meaningful for the progress of mankind.To date,the reliable evidences of the origination of hominid use of fire were found in Asia,including the Acheulean Culture site in Israel and Zhoukoudian Site in China,both of which are dated as 700,000 BP.The remains of hominid use of fire in Paleolithic Age include charcoal debris,burnt strata,bones and plant remains,ash deposits,hearth,fire pit and so on.Very few of this kind of remains of early Paleolithic Age have been found so far,and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evidence of hominid use of fire need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In China,plenty of remains of hominid use of fire have been found.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f remains of hominid use of fire and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to these remains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invention and diffusion of hominid use of fire.
武仙竹李禹阶刘武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制盐龙灶的特征与演变--以三峡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龙灶是古代重要的煮盐灶型。三峡地区是考古发现龙灶最早、最多的地区。本文介绍了忠县中坝遗址新石器至西汉时期的龙灶遗迹、乌杨墓群发现的汉代龙灶模型,对早期龙灶的变化做了细致分析,结合文献材料、其它地区的考古资料,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其它地区使用龙灶制盐的情况,并考察了龙灶的各种变化与发展,对龙灶的一些基本功用得到了一定认识。
白九江邹后曦
关键词:盐业考古
炼锌考古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通过总结重庆地区近年来炼锌考古的成果,初步复原了古代炼锌工艺,重点研究了炼锌的历史与分期,对炼锌产生的背景、技术源流、工艺流派和发展变化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李大地白九江袁东山
关键词:冶金史
重庆插旗山崖墓(M1)人工开凿与装饰痕迹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崖墓是重庆地区汉代重要墓葬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璧山县插旗山崖墓(M1)人工开凿和装饰性痕迹观察,确认该墓穴在进行开凿和装饰性加工时,使用了一种刃宽11毫米的平口直刃铁凿。墓穴内除局部区域保存有墓穴开凿痕外,其它大部分区域使用铁凿进行了装饰性加工。工匠在对墓穴进行内部装饰性加工时,先对墓顶和壁面进行了分区、分层、分块的规划,然后在规划出的各个装饰区块里,以铁凿凿制出线条,用线条组合出各种装饰内容。铁凿凿制出的装饰性线条,反映古代工匠凿制工作中速度匀称、力度稳定,具有技术熟练、工作模式较为固定等特征。
邹后曦武仙竹李大地刘芳
关键词:崖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