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07091)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毛小泉徐普黄茜谈顺邢璐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牙髓
  • 5篇牙髓炎
  • 4篇动物
  • 3篇保存活髓
  • 3篇存活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动物实验
  • 2篇炎症
  • 2篇引流
  • 2篇实验性牙髓炎
  • 1篇牙冠
  • 1篇炎症牙髓
  • 1篇髓室
  • 1篇体外
  • 1篇球菌
  • 1篇组织学
  • 1篇钻孔
  • 1篇细菌
  • 1篇拷贝数
  • 1篇可行性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徐普
  • 6篇毛小泉
  • 4篇黄茜
  • 3篇邢璐
  • 3篇谈顺
  • 2篇吴多荣
  • 2篇曾鸣
  • 2篇洪瑞娥
  • 2篇邢莉
  • 1篇王彬娉
  • 1篇邢烈
  • 1篇岑丽梅
  • 1篇郑统文
  • 1篇卢明智
  • 1篇朱亚丽
  • 1篇张英爱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实验性牙髓炎保存活髓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牙髓炎保存活髓的方法。方法将20只成功建立实验性牙髓炎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按时间分为1、3、5、7 d 4组;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将两颗下颌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牙颈部钻2个引流孔,分别插入制备好的5号小儿头皮静脉针,头皮针周围用玻璃离子密封,再分别接5 mL注射器,1支用于抽负压,另1支向髓腔内注入抗生素液,冲洗结束后,头皮针两端胶管用酒精棉球填塞,头皮针作为引流管保留;对照组使用碘仿糊剂处理。分别于1、3、5、7 d处死兔子,收集牙齿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炎症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第1天5例中炎症4例,愈合1例;对照组5例中炎症5例,愈合0例。实验组第3天5例中愈合5例,炎症0例;对照组5例中愈合2例,炎症3例。实验组第5天5例中愈合5例,炎症0例;对照组5例中愈合4例,炎症1例。实验组、对照组第7天全部愈合。结论牙髓炎进行牙颈部钻孔引流能有效保存活髓。
毛小泉黄茜朱亚丽曾鸣徐普
关键词:牙髓炎动物实验
牙髓炎保存活髓后对牙髓血管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索牙髓炎保存活髓治疗后牙髓供血能力;方法:将20只成功建立实验性牙髓炎模型的新西兰兔,按时间分为1、3、5、7天4组;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将两颗下领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牙颈部钻两个引流孔,分别插入制备好的5号小儿头皮静脉针,头皮针周围用玻璃离子密封;再分别接5ml注射器,一支用于抽负压,另一支向髓腔内注入抗生素液,冲洗结束后,头皮针两端胶管用酒精棉球填塞,头皮针作为引流管保留;对照组不处理。分别于1、3、5、7天处死兔子,收集标本。CD31标志血管内皮细胞,显微镜下计数血管数量;结果:CD31标志血管内皮细胞,显微镜下计数血管数量,方差分析两纽数据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实验性牙髓炎保存活髓后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毛小泉黄茜曾鸣徐普邢璐谈顺
关键词:牙髓炎动物实验
体外牙冠颈部引流孔的实验设计
2010年
目的:探索牙冠颈部建立引流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因外伤、牙周病或正畸需要拔除的牙齿100个,在牙冠唇颊面颈中1/3钻两个小孔,插入已预处理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进行牙髓腔冲洗,观察钻孔成功情况。结果:38个前牙钻孔成功率达100.0%;30个双尖牙28个成功,成功率为93.3%;32个磨牙22个成功,成功率为68.8%。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与钻孔匹配,有一定阻力感但能顺利插入钻孔。结论:牙冠唇颊面颈中1/3建立引流孔基本可行。
毛小泉邢莉王彬娉徐普卢明智岑丽梅洪瑞娥
关键词:引流
炎症牙髓保存活髓后细菌拷贝数检测
2011年
目的:探讨牙髓炎活髓保存术清除髓腔细菌的效率。方法:选用成功建立牙髓炎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将2颗下颌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兔牙颊面颈部钻两孔,置入制备好的小儿头皮针,使用抗生素液冲洗髓腔并引流;对照组使用碘仿糊剂处理炎症牙髓。术后1、3、57、d各处死5只,收集标本保存-20℃冰箱待测。结果:第3、57、d实验组细菌拷贝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性牙髓炎进行冲洗引流后能有效清除炎症牙髓中的细菌。
毛小泉曾鸣张英爱徐普
关键词:牙髓炎细菌拷贝数
变形链球菌诱导兔牙髓炎动物模型
2010年
目的:建立符合人类牙髓炎病理学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时间分为1,3,5,7d四组;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兔2颗下颌前牙舌面钻孔,1颗置入生理盐水(对照组)、1颗置入变形链球菌(实验组),于术后1,3,5,7d各处死动物5只;观察兔牙髓炎症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于实验第3天、对照组于实验第5天出现牙髓炎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变形链球菌均可诱导牙髓炎形成,但后者诱导的牙髓炎模型与人类牙髓炎病理特征更接近。
毛小泉邢璐谈顺吴多荣徐普黄茜
关键词:牙髓炎动物模型
实验性牙髓炎模型兔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以往牙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大多应用内毒素,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牙髓炎的形成过程。目的:观察应用变形链球菌诱导兔牙牙髓炎模型不同时间炎症特征。方法:选用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将下颌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兔两颗下颌前牙舌面钻孔,对照组一颗置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另一颗置入变形链球菌,术后1,3,5,7d各处死兔5只;观察牙髓炎炎症转归。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d炎症反应较轻,经过3,5,7d牙髓炎症反应逐渐加重,牙髓血管充血、渗出严重,牙髓组织出现坏死。对照组牙髓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扩张逐渐加重,偶有牙髓组织坏死。结果表明,应用变形链球菌诱导牙髓炎症形成过程更符合牙髓炎病理学特征。
毛小泉邢璐谈顺吴多荣徐普黄茜
关键词:牙髓炎动物模型炎症组织学
参照数字X射线片测量数据行髓室钻孔的可行性
2010年
背景:临床上治疗牙髓炎的方法,都是以牺牲牙髓活力为代价且要破坏大量牙体组织,导致牙体容易折裂。但有研究表明牙髓组织具有较强的自我防御能力和自身修复潜能,因此,符合生物学观点的方法是保存活髓。目的:探讨参照数字X射线片测量数据行髓室钻孔的可行性。方法:从VixWinPRO图像处理系统调取牙髓室图像清晰曲面断层片60张,进行髓室高度和宽度的测量。髓室高度为前牙及双尖牙髓室顶到髓室两侧牙槽脊顶连线中点的直线距离,或磨牙髓室顶中点到髓室底中点的直线距离;髓室宽度为平行于牙槽脊顶从牙颈部髓室近中内侧壁到远中内侧壁的直线距离。用软件自带的电子尺测量曲面断层片上牙髓室的高度、宽度,计算平均值;观察牙髓室能否容纳两支直径0.55mm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结果与结论:前牙及双尖牙髓室最小平均宽度为0.80mm,高度为3.43mm;磨牙髓室最小平均宽度2.35mm,高度1.80mm。提示牙髓室能容纳两支5.5号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可以在牙髓室钻两个引流孔。
毛小泉郑统文邢烈徐普邢莉洪瑞娥
关键词:X射线片引流钻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