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82)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龙开胜陈利根赵亚莉顾媛媛张鸿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补偿
  • 2篇环境补偿
  • 1篇地方政府
  • 1篇遥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政府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物承载力
  • 1篇资源经济
  • 1篇利益相关者
  • 1篇空间分异
  • 1篇耕地
  • 1篇耕地保护
  • 1篇耕地保护补偿
  • 1篇耕地保有量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龙开胜
  • 5篇陈利根
  • 2篇赵亚莉
  • 1篇刘澄宇
  • 1篇陈会广
  • 1篇吕悦
  • 1篇卢方方
  • 1篇张鸿辉
  • 1篇顾媛媛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生态地租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生态地租是衡量资源稀缺的社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测算2002年和2007年中国各省份单位经济产出生态地租量和生态地租总量的基础上,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生态地租空间分异规律;并进一步采用传统回归分析以及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辨析生态地租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单位经济产出生态地租量具有西南、东北低,冀豫高的稳定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则呈减少趋势,总体分布比较分散;②生态地租总量空间分异表现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东中西部分异特征,形成了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类型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生态地租总量高度集中区域,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③生态地租空间分异受到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经济密度、人均消费水平及人均GDP与生态地租总量在空间关联性上显著正相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农业比重与生态地租总量之间显著负相关,存在空间上的分散性。
龙开胜赵亚莉张鸿辉陈利根卢方方顾媛媛
关键词: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理论建构及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生态环境补偿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资源稀缺—生态地租—生态环境补偿"为逻辑主线,通过阐述生态地租Ⅰ和生态地租Ⅱ的形成过程,并以生态地租分配为依据,相应地将生态环境补偿分为反映生态资源消耗的生态环境补偿Ⅰ和反映生产效率改善的生态环境补偿Ⅱ两部分,从而构建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理论框架,提出生态环境补偿的新思路。结合生态足迹数据及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中国1997—2007年每年经济生产中应支付的生态环境补偿Ⅰ的总额由2 781×108元增加到9 900×108元,生态环境补偿Ⅱ的总额由26 318×108元增加到68 262×108元。今后,我国只有支付足额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用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激励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者,才能确保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生态环境补偿Ⅰ和生态环境补偿Ⅱ的相关途径。
龙开胜陈利根
关键词: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补偿
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方案选择及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生态地租是反映生态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效果的超额利润。在将生态地租这一超额利润用于生态环境补偿的思路框架下,整个生产行业应获得的平均利润不会受到损害,因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结合生态地租分配和调节的税收、收费、价格等手段,赋予不同经济主体收益享有权利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出生态环境补偿的生态税、地租分享、受益负担和价格补偿等方案选择并作对比,然后以我国生态资源利用和经济产出为参照值模拟不同方案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补偿方案在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形式和适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并且针对不同方案,分别在生态税税率达到8.6%、政府和集体享有13.4%的生态地租、受益者补偿支付额为5916元a-1人-1以及产品价格上升23.8%等不同补偿水平情形下,生态资源消耗和社会经济产出才能保持在资源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同时,各补偿方案在责任主体以及调节手段上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方案选择在社会福利、利益分配和技术创新等效应上的差异。因此,生态环境补偿实践中,具体补偿方案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决策,无差别化的方案将无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龙开胜刘澄宇
关键词:生态环境补偿生态保护
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响应被引量:26
2015年
生态补偿是调整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付费项目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类型。基于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湖州生态补偿实践的调查,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辨识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属性、类型及其行为响应差异并揭示原因。按照影响力、参与度和经济利益性的不同,将生态补偿补偿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次核心I、次核心II和边缘型。结果表明,三地实践中,市、县(区)政府是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地方政府权威具有一致性;现行补偿制度没有赋予乡镇和村等次核心利益相关者I讨价还价的资格,成为其在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项目上有限响应的法律约束条件;次核心利益相关者II(媒体、环保NGO、科研机构)虽然有主动响应的积极性,但参与度还不高;农户的利益相关者属性和类型因地而异,且农户、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响应比较微弱。同时,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目标和属性亦存在冲突,不同地区利益相关者在监督与审计、制度调整以及环境治理和民生投入方面的响应也不完全一致。利益相关者属性、类型及其行为响应差异,与生态补偿制度安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偏好等深层次原因紧密相关,这也是今后我国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项目设计需要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发展,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项目设计,应注重增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公众参与度,注重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融合。
龙开胜王雨蓉赵亚莉陈利根
关键词: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
1997-2007年中国生态地租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生态地租是衡量生态资源利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以投入产出表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中国1997-2007年生态地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中国各产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呈减少趋势,农林牧渔业,电、热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生态地租总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构成上以工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为主,生态地租在行业间转移越来越多;以2007年为对照组,总产出量、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以及农地面积等参数的变化引起生态地租显著变化,其中以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变化最为敏感。如果考虑生态地租的影响,人类消费产品价格将大幅增加,这相当于人类因过度攫取自然资源而应当支付的用于环境治理的高昂代价。
龙开胜陈利根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
生态地租的理论发展及基本范畴被引量:6
2010年
从生态地租的涵义及其分配和归属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地租理论的发展;并从生态资源的基本属性出发,结合地租理论的普遍原理,深入阐述了生态地租的形成、性质、计量和分配等基本理论范畴。生态地租本质上属于地租范畴的一部分,具有地租的普遍特性。但这一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新的经济范畴,关键在于更为明确和直观地探讨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把长期以来地租原理中所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提升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高度,从而为理解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途径。
龙开胜陈利根
基于遥感与MARKOV的耕地保护补偿基金测算——以徐州市为例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减少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耕地保护的成本效益不均衡,农民缺乏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应该依据机会成本损失给予农民补偿。本文以机会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依据,提出测算耕地...
陈会广吕悦
关键词:遥感MARKOV模型耕地保有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