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473) 作品数:5 被引量:43 H指数:2 相关作者: 傅晓钟 查雨锋 张顺 董永喜 王永林 更多>> 相关机构: 贵阳医学院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一种高纯度和高活力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提取及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2h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爬出血管段进行贴壁生长,3~4 d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呈阳性,可见细胞胞质呈棕色,阳性细胞占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分离并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血脑屏障的建立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查雨锋 张顺 苏航 刘亭 傅晓钟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血脑屏障 免疫染色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g-1Pro,(4.39±0.32)μg·g-1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查雨锋 傅晓钟 张顺 罗敏 欧瑜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关键词: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灯盏乙素苷元衍生物合成及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灯盏乙素苷元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酰氯反应等,经乙酰氯/甲醇体系脱去保护基后获得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8a^8f);采用MTT及LDH漏出率法研究化合物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合成的化合物能较强抑制PC12细胞所受的氧化损伤,其中化合物8e,8f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E[8e,8f分别为(40.87±1.12),(41.73±0.61),VE为(45.61±0.82),P<0.05],结论:合成方法方便可行,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有较好的体外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前景。 周雯 李靖 刘影 傅晓钟 欧瑜 兰燕宇 王永林关键词:前药 PC12细胞 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7-取代烟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以灯盏乙素苷元,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以及6-取代烟酸为原料,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经4步反应制备了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7-取代烟酸酯衍生物1a^1f,并经1H NMR,ESI-MS以及HRMS确证结构。对化合物1a^1f进行了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活性与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烟酸酯结构的引入能够提高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以及水溶性,其中化合物1d具有较高的水溶性、体外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顺 查雨锋 傅晓钟 董永喜 王永林关键词:PC12细胞 烟酸 Synthesis and anti-HBV evaluation of mono L-amino acid ester, mono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ion drug carboxylic ester derivatives of acyclonucleoside phosphonates 被引量:1 2014年 A series of mono L-amino acid ester, mono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ion drug (NSAID), carboxylic ester derivatives of acyclonucleoside phosphonat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one pot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ir in vitro anti-HBV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in HepG 2.2.15 cells. Compound 9a exhibited more potent anti-HBV activity and lower cytotoxicity than those of adefovir dipivoxil with IC50 and selective index (SI) values of 0.48μmol/L and 763.72, respectively. Xiao-Zhong Fu Feng-Jie Jiang Yu Ou Sheng Fu Yu-Feng Cha Shun Zhang Zong-Yuan Liu Wen Zhou Ai-Min Wang Yong-Li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