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A12)

作品数:15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学成臧晓南潘克厚吴垠俞建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裂殖壶菌
  • 4篇壶菌
  • 3篇脂肪酸组成
  • 3篇光生物反应器
  • 2篇脂肪酸
  • 2篇溶气
  • 2篇溶气气浮
  • 2篇气浮
  • 2篇小球藻
  • 2篇螺旋藻
  • 2篇DHA
  • 1篇代谢
  • 1篇得率
  • 1篇等鞭金藻
  • 1篇钝顶螺旋藻
  • 1篇絮凝
  • 1篇絮凝沉降
  • 1篇亚心形扁藻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钠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4篇臧晓南
  • 4篇张学成
  • 3篇吴垠
  • 3篇潘克厚
  • 2篇徐涤
  • 2篇丛威
  • 2篇刘天中
  • 2篇薛升长
  • 2篇杨青
  • 2篇俞建中
  • 2篇许永
  • 2篇李清
  • 2篇高莉丽
  • 1篇张东升
  • 1篇焦媛媛
  • 1篇黄建科
  • 1篇吴霞
  • 1篇张维
  • 1篇张庆华
  • 1篇王伟良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殖壶菌OUC88及10个派生菌株18S rDNA基因克隆和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用PCR方法从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OUC88及以其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筛选的10个菌株中扩增出18SrDNA基因序列(1751bp到1758bp)进行序列测定,以上序列已登录GenBank(HM042904-HM042914)并与已登录的裂殖壶菌属5条1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S.limacinum 0UC88以及10个派生菌株间18S rDNA的遗传距离是0.000~0.013,与Schizochytrium sp.FJU-512 18S rDNA(GenBank No.AY758384)的同源性最高,为98%~99%;与S.limacinum( GenBankNo.AB022107)的同源性为96%:与同属异种S.mangrovei(GenBankNo.DQ100293)只有93%的同源性。并运用序列比对分析和MEGA4.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种内诱变产生的细微变异小于同属内不同物种之间的变异。本研究除了为裂殖壶菌这种重要的经济海洋真菌提供分子生物学资料以外,同时表明18SrDNA序列不仅在分子分类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也可分析由突变引起的物种内细微的遗传变异。
李清臧晓南张学成宋晓金杨青
关键词:RDNA基因克隆进化树
温度影响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实验对指数生长期、指数生长末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三角褐指藻脂肪酸进行研究,发现在指数生长末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高。实时定量PCR分析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指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为了探讨温度对微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对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测定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到达指数生长末期所需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lΔ9、Cl8∶lΔ9、C18∶2Δ9,12、C20∶5n3(EPA),总脂肪酸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时EP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达到最高值25.71%。
潘瑾俞建中马晓磊潘克厚
关键词:温度三角褐指藻脂肪酸EPA
光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光质光影响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红光、白光>白光+蓝光+红光>白光+蓝光>蓝光。蓝光下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50.01%。白光下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24.19%和27.4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4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20.3%~23.3%,最高值出现在蓝光下;其次为C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10.2%~12.3%,在蓝光和白光+蓝光中较高;而C18:2n-6和C18:3n-3均以红光下的为最高,分别达3.11%和8.04%。
柴雨吴垠赵慧慧于丹
关键词:湛江等鞭金藻光生物反应器光质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小球藻藻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被引量:10
2012年
以小球藻藻粉得率为主要目标,选取进料浓度、进风温度和进料速度三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Box-Benhnken),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小球藻藻粉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了小球藻粉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200℃,进料浓度77.8g/L,进料速度100mL/h。在此工艺条件下,喷雾干燥所得的藻粉得率最高,其最大得率理论值为48.18%,与实测值47.20%基本一致。
谢明王伟良黄建科李元广
关键词:小球藻喷雾干燥
三种海洋经济微藻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效应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研究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与3种常见饵料性经济微藻: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在共培养体系下的生长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为抑制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最有效藻种,在相同的接种密度下,米氏凯伦藻在9 d内几乎全部死亡;在竞争过程中,米氏凯伦藻具有特殊的生存策略来抵御环境胁迫作用,如形成暂时性胞囊和产生"粘性"云团。
马龙潘克厚
关键词:有害赤潮米氏凯伦藻亚心形扁藻共培养体系
紫球藻溶气气浮法采收条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探讨溶气气浮法采收紫球藻细胞的可行性,较为详细地研究了气浮操作参数对气浮采收效果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紫球藻细胞溶气气浮采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能够获得藻细胞絮体,从而为无絮凝剂添加的紫球藻细胞气浮采收创造了条件。确定的最佳溶气气浮工艺为:pH值10.1,溶气压力0.6MPa,溶气时间17h,溶气水进水流量60L/h,溶气水/原料藻液体积比1.0。在此条件下,紫球藻的采收效果很好,细胞采收率可达到90%以上,浓缩倍数可达到4左右。培养液藻细胞浓度的增加对细胞采收率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浓缩倍数。
高莉丽江怀真刘天中
关键词:紫球藻溶气气浮采收率
吲哚乙酸对微拟球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时,低于0.5 mg/L时IAA促进微拟球藻生长,但不影响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IAA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最大比生长率为2.33 d-1。随浓度进一步增加,IAA促生长作用越来越小,并抑制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在5 mg/L时,IAA极显著抑制EPA合成。添加适当浓度IAA可促进藻细胞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
焦媛媛俞建中潘克厚
关键词:吲哚乙酸比生长率光密度法叶绿素脂肪酸
两种微藻油对高脂小鼠脂类代谢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两种海洋微藻油(小球藻油和等边金藻油)对饲喂高脂饲料小鼠血脂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100只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小球藻油组,等鞭金藻油组及鱼油组。饲喂高脂饲料及相应药物6W后,测血脂水平及肝脏和血清的丙二醛(MDA)水平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两种微藻油可使高脂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两种微藻油处理组的血清和肝组织的SOD、CAT活性明显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下降。而两种微藻之间,以小球藻油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结论两种微藻油具有显著调血脂作用,并可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因高脂饲料引起的小鼠脂质过氧化。
吴垠刘伟娜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
裂殖壶菌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12年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Zeocin、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G418、氯霉素(Cm)、氨苄青霉素(Amp)、卡那霉素(Km)、链霉素(Str)7种基因工程常用抗生素对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limacinum对Zeocin最为敏感,在2.5~4mg.L-1 Zeocin中成活率降至2.10%~2.79%(P<0.01);对两性霉素B、G418、Cm较敏感,在14~20mg.L-1两性霉素B中的成活率降至5%以下(P<0.01),在140mg.L-1G418中的成活率为2.08%(P<0.01),在25.5~68mg.L-1 Cm中成活率为13%左右(P<0.05);对Amp,Km,Str不敏感,50~300mg.L-1的Amp,Km,Str不能抑制其生长,成活率仍在80%以上(P>0.05).
李清臧晓南张学成许永鹿宁
关键词:裂殖壶菌抗生素敏感性成活率
裂殖壶菌诱变筛选的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首次采用紫外诱变和喹禾灵筛选的方法,选育出2株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高的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突变菌株OUC002和OUC007,其中OUC002生物量(6.82g·d-1·L-1)和DHA含量(15.31%),分别比对照菌株OUC168提高8.08%和13.74%;OUC007生物量(7.04g·d-1·L-1)和DHA含量(17.33%),比对照菌株分别提高11.57%和28.75%。通过GC-MS(气质联用)对OUC007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DHA含量达到脂肪酸的37.28%。本研究为裂殖壶菌的发酵生产提供了性状优良的菌种,并为裂殖壶菌菌种选育提供了新方法。
许永臧晓南徐涤张学成
关键词:裂殖壶菌喹禾灵紫外线脂肪酸组成DH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