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303) 作品数:50 被引量:1,078 H指数:22 相关作者: 杨修群 何金海 孙照渤 吴志伟 孙旭光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电子电信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利用1996~2005年近十年的MICAPS和NCEP2.5x2.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统计研究,揭示低涡活动的特征,为华南地区的低涡及其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刘国忠 丁治英 贾显锋关键词:西南低涡 暴雨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夏季雨带分型及其年代际变化Ⅰ:统计特征 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以显著分为南北两支雨带,一支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湖南和浙江一线;另一支位于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一线,都呈现出东西向的带状分布。分析还表明:这两支雨带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支雨带表现为14 a的主周期,而北支雨带表现为8 a的主周期,且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寡时段有明显的不同;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对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形态有重要影响。 潘敖大 孙照渤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年代际变化 降水 夏季风指数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2007年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跃季的NCEP/NOAA资料对影响台风年代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频期相比,在台风生成的高频期出现了较高的海表温度、较低的海平面气压、较大的高层散度和低层相对涡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而且500 hPa风场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向西北太平洋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1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台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不明显。 卢秋珍 胡邦辉 王学忠 苏宏琛 张惠君关键词:台风 频数 年代际变化 中国近50年气候破纪录温度事件发生概率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不断增强,破纪录温度事件(record breaking temperature events,RBTE)发生的频次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基于已知当前年份的温度记录,未来五年内这个记录被打破的概率是多少?即未来五年内发生新的RBTE的概率是多少?这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文中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研究在不同情景下RBTE发生概率,并与实际观测资料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近50年中国RBTE发生概率的变化与全球增暖的关系.结果显示,RBTE发生概率的大小依赖于温度的增长趋势和相关.文中给出了RBTE与全球增暖的定量关系,加深了全球增暖背景下RBTE发生频次、强度有增加趋势的认识,有利于极端事件的监测、检测和预警业务系统的建设. 章大全 杨杰 王启光 封国林关键词:全球增暖 东北冷涡异常对梅雨的影响及前期SAM的异常信号 利用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中下游至朝鲜半岛梅雨期降水与东北冷涡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梅雨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结果表明:梅雨期东北冷涡强度与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北冷涡强年,同期低... 何金海 吴志伟 李建平 韩桂荣关键词:东北冷涡 梅雨 环流异常 文献传递 利用TRMM降水资料对华南和长江流域夏季天气尺度波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1998~2003年共6a的TRMM 3B42降水资料,采用一种新的三维波谱分析方法,对中国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夏季的天气尺度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向西传播的天气尺度波,波数主要集中在9~21,频率范围为:-0.22^-0.12d-1;而长江流域主要是向东传播的天气尺度波,其波数也集中在9~21,频率范围为:0.20~0.29d-1.通过对这两种天气尺度波波能的经向和纬向分布、波动随季节的强弱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夏季华南地区天气尺度波是由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波动的北移引起的,而长江流域的天气尺度波则是由西风气流中高原小槽东移所造成的. 付容 胡亮 谷国军 李耀东关键词:TRMM 天气尺度波 长江流域 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发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模式系统(GOALS4.0)探讨了华北地区未来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为了说明GOALS4.0模式对于未来30年模拟预估结果的可性度,首先评估分析了GOALS4... 柳艳香 吴统文 郭裕福 颜京辉文献传递 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 被引量:19 2006年 利用1957-2001年冬季的北极海冰资料、中国160站气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的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过去44年来,北极海冰面积总体上具有减小趋势(鄂霍次克海是例外,那里海冰面积有增加趋势),相应地北极涛动趋于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趋于增暖.叠加这种趋势变化之上的是年际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冬季海冰变化的主要空间型表现为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总是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符号相反,并且与500 hPa高度场上的EU和WP型遥相关对应.当冬季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偏少,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偏多时,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偏弱,冬季风减弱,东亚西风增强,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反之亦然. 解小寒 杨修群关键词:北极海冰 中国冬季气温 大气环流 我国江淮地区平均场水汽输送与扰动场水汽输送的不同特征 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NCEP/NCAR1957—2001年45 a逐日的再分析资料,从地面开始积分计算整层的水汽输送通量,减去平均场的水汽的输送量,从而得到扰动水汽输送量,初步讨论了我国江淮地区水汽输送场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我国江淮梅雨期旱、涝年平均场水汽输送与扰动场水汽输送的差异。分析发现:扰动场水汽输送与平均场水汽输送差别较大,源自孟加拉湾的平均水汽输送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影响较大,但该地区的扰动水汽输送却主要是影响印度北部地区。而影响我国江淮地区的扰动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于南海地区。源自西太平洋和我国北方的偏强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江淮梅雨期降水偏多的主要因子,扰动场水汽输送在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异常时期与平均场水汽输送基本呈反方向输送,其差值散度场与平均场水汽输送差值散度则为反位相分布,因此说扰动场的水汽输送对平均场的水汽输送起削弱作用。 朱玮 刘芸芸 何金海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 被引量:51 2008年 本文利用48年(1957~2004年)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划分问题.首先,选择了研究华南前汛期问题的区域和代表站点,然后对降水量、水汽(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前汛期起、止前后上述要素均有阶段性的突变.其中4月第1候(19候)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和假相当位温等增加显著,对流开始活跃,水汽通量散度也由辐散变为辐合,降水量明显增加.但4月份总体雨量不强,主要为锋面降水.5月份随夏季风爆发,水汽继续增加,对流活跃,进入季风降水阶段;夏季风降水盛期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份.6月第4候(34候)前汛期结束,各降水指标骤减.然后根据降水和环流指标,提出了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定义了逐年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最后对华南前汛期开始期之前、之后以及结束期之前、之后的大气环流背景做了对比分析.指出,前汛期开始前,环流形势有利于华南地区增暖增湿;开始期以后则有利于冷空气南下,造成连续降水,使华南进入前汛期.而前汛期的结束,则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调整,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第一次北跳所造成的. 强学民 杨修群关键词:华南前汛期 锋面降水 季风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