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35)

作品数:16 被引量:235H指数:10
相关作者:高超刘青翟建青张正涛苏布达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淮河流域
  • 6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湖流
  • 4篇巢湖
  • 4篇巢湖流域
  • 3篇降水
  • 2篇灾害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模型
  • 2篇重现期
  • 2篇涝灾
  • 2篇极端降水
  • 2篇函数
  • 2篇洪涝
  • 1篇地学信息
  • 1篇地学信息图谱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信息图谱

机构

  • 17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安徽省淮河河...

作者

  • 16篇高超
  • 7篇刘青
  • 5篇张正涛
  • 5篇翟建青
  • 3篇金高洁
  • 3篇陈实
  • 3篇王传辉
  • 3篇苏布达
  • 3篇陆苗
  • 2篇胡春生
  • 2篇郭振亚
  • 2篇黄银兰
  • 1篇王艳君
  • 1篇姜彤
  • 1篇田红
  • 1篇王心源
  • 1篇谢超峰
  • 1篇徐光来
  • 1篇江遥
  • 1篇吴海中

传媒

  • 4篇地理研究
  • 3篇滁州学院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年份

  • 2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的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以1989年、1999年、2009年3期6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信息进行分层提取,运用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内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1989~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38380h㎡,动态度高达18%,耕地面积减少34230h㎡,水体面积相对稳定,常绿林地增加40350h㎡,落叶林地减少6760h㎡,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田和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2)近20a间流域斑块个数(NP)与斑块密度(PD)呈现直线下降,下降率均约为22%,块形状指数(LSI)的下降率更加迅速,约为28%,最大斑块指数(LPI)则表现出V字变化规律,聚合度指数(AI)呈稳步上升,说明景观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3)从景观类型上看,2009年的斑块个数(NP)和斑块密度(PD)比1989年下降了近1/2,常绿林和其他用地的变化是主要因素;块形状指数(LSI)降低则是受农田和其他用地的影响所致。(4)伴随巢湖流域行政格局改变和经济快速发展,流域土地利用将发生巨大改变。研究成果将是新格局发展的背景记录,为今后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王传辉郭振亚高超谢超峰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变化
巢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1961—2010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插值格点化数据集(CN05.1),选取巢湖流域及其周边的29个格点站降水量资料,运用Mann-Kendall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研究巢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降水量、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和严重干旱事件的频率等多个指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巢湖流域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相当,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增加趋势;②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降水量、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都趋于波动性升高,唯独严重干旱事件的次数明显减少;③极端降水强度和严重干旱事件的空间分布变化相当明显,很有可能与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全球变暖等有关;④近50 a巢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严重干旱事件的显著减少以及空间分布差异性和巢湖流域本身易受侵蚀的地质构造条件,导致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陈实高超黄银兰
关键词:气候变化巢湖流域
过去(1958-2007)和未来(2011-2060)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5
2012年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011-206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淮河流域1958-2007年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农业界限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变化上,春秋两季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温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极端气温事件出现次数和温度变化幅度均减小。淮河流域热量资源的时间变化以增温趋势为主,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和累积温度增加。从区域分布上,流域东部增温趋势强于西部。1958-2007年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等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3种排放情景下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一致,且SRES-A1B情景升温幅度大于其它两种情景且约在2040年突变增温,3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均为冬季升高最快;未来年降水量有微弱增加,但M-K检测均无显著变化趋势,未来50a淮河流域季节降水仍以春、夏季降水为主,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高超姜彤翟建青
关键词: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变化淮河流域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合肥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首位城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其城市建成区空间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本文利用1989年、1995年、1999年、2005年和2009年五期遥感信息图谱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和相关统计方法,从建成区不同时期的面积变化、扩展强度以及空间分异特征三个方面对合肥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建成区面积在不断扩大中,空间变化形态主要经历了"团城状"形态——"风扇状"形态——单中心极核式形态——双中心多组团式形态——"141"形态五种形态。影响城市空间扩散速度的驱动力主要是经济与人口因素,而城市空间扩散形态的驱动力主要受自然条件、交通诱因和政策指导因素的影响。
王传辉陆苗高超
关键词:地学信息图谱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
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利用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建立了AM及POT极端降水序列,通过4大类33种概率分布函数对其进行了拟合,以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利用其参数分析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研究发现:(1)淮河流域1959-2008年日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为东西两端高并逐渐向流域中心降低,且有淮河上游地区及沂沭泗流域东部两处强降水中心;(2)经K-S法检验,Wakeby函数是AM及POT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函数。50a一遇的日极端降水预估值与1959-2008年实际最大日极端降水值的误差率随着实际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大多数站点的误差率在20%以下;(3)通过对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参数的分析,得出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安徽省阜南和淮南地区以及皖鲁苏交界地区的极端降水发生概率较大,淮河中上游干流周边地区及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变化不稳定;(4)以最优概率分布模型的形状、尺度参数为指标,绘制了淮河流域极端降水风险图,为极端降水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陆苗高超苏布达姚梦婷徐光来
关键词:淮河流域极端降水形状参数风险图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被引量:30
2014年
采用淮河流域内1959—2008年11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1978—2008年农作物旱涝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基于降水致灾因子与农作物承灾体受损程度等研究,提出旱、涝致灾气候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确定淮河流域合理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区间并建立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致灾气候阈值可通过计算发生旱涝事件时间段累积降水量除以1959—2008年相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来定义,得到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在不同尺度下对旱、涝灾害事件均有较好地稳定反映,可满足研究区旱、涝事件分析需求;②洪涝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干旱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关系数高达0.96,构建了基于干旱致灾气候阈值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预测模型。
高超陈实翟建青张正涛刘青
关键词:干旱洪涝淮河流域
1959-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强度和频率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淮河中上游主干流两侧13个水文站点1959-2008年逐日径流量的年最大值序列和超门限峰值序列,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21种分布函数和Pearson III分布,分析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强度和频率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径流强度6个站点呈增加趋势,7个呈减少趋势;极端径流发生频率8个站点呈增加趋势,5个呈减少趋势。2极端径流在径流值上的频率分布,年最大值序列总体较服从Weibull分布,而非普遍采用的广义极值分布;超门限峰值序列总体仍较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3基于超门限峰值序列和广义帕累托分布估算的50年一遇的极端径流值精度最高,大部分地区误差率低于0.2,精度优于工程标准Pearson III分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径流频率特征发生变化,流域上游地区工程标准可能需要调整。受函数形态影响,极值序列最优拟合函数估算精度不如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累托分布。
姚梦婷高超陆苗刘青胡春生
关键词:重现期淮河流域
非点源污染防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2013年
非点源污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矿区,城市也有分布,受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影响。防治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污染原因多样等方面。研究提出将非点源污染按污染源、污染范围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污染,进行分类防治与管理,并对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鄱阳湖为例,阐述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对种植业、养殖业非点源污染提出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开发出一套低成本的循环利用新方式,为营养元素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青金高洁高超张正涛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SWIM水文模型的DEM尺度效应被引量:25
2012年
数字高程模型(DEM)极大地促进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快速发展。本文引入SWIM水文模型,以淮河上游长台关地区为研究区,将15种不同分辨率DEM数据输入水文模型,分析DEM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并探讨最佳DEM分辨率选取及DEM分辨率对流域地形参数与径流模拟影响等问题。研究表明:(1)研究区水文模拟效果较理想DEM分辨率在90~120m之间,采用栅格面积与流域面积比值(G/A)小于0.05和"thousandmillion"经验公式作为DEM选取参考等均适用;(2)DEM分辨率下降,水文模拟纳希效率系数呈波动下降,分辨率超过250m后,虽纳希效率系数有所提高,但此时DEM已不能刻画真实流域特征从而造成假象;(3)15种分辨率DEM在水文极端事件模拟上差异较大,高纳希效率系数时不能较好地反映水文极端事件,尤其是峰值,而在枯水期15种DEM水文模拟效果均较好,DEM分辨率降低导致水文模型对降水等反应敏感。
高超金高洁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模型SWIM
巢湖流域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以Landsat-5TM影像为数据源,在对研究区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值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各水体指数模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二值化提取水体中阈值确定的其他方法;通过对地物光谱值的分析,发现水体由于泥沙等含量的不同以及深浅的不同,其灰度值变化范围较大,与阴影的重叠较多,而采用谱间关系法,不能确定合适的阈值。提出了加权各波段灰度值并设定阈值去除阴影的方法——加权灰度阈值法,可以有效地去除阴影。研究表明结合水体指数模型法和加权灰度阈值法可以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
郭振亚王心源王传辉高超吴海中
关键词:水体信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