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367)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振山刘玉兰李晨阳王娟娟陈金定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
  • 4篇籽油
  • 4篇辐照
  • 3篇蛋白质
  • 3篇毒素
  • 3篇亚麻籽
  • 3篇中黄
  • 3篇曲霉
  • 3篇曲霉毒素
  • 3篇黄曲霉
  • 3篇黄曲霉毒素
  • 2篇蛋白
  • 2篇杜仲籽油
  • 2篇亚麻籽油
  • 2篇油脂
  • 2篇霉变
  • 2篇黄曲霉毒素B...
  • 2篇白质
  • 2篇粗脂肪
  • 1篇蛋白质含量

机构

  • 14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信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4篇张振山
  • 11篇刘玉兰
  • 3篇李晨阳
  • 2篇朱远坤
  • 2篇王娟娟
  • 2篇陈金定
  • 1篇李栋
  • 1篇汪学德
  • 1篇纪俊敏
  • 1篇钟雪玲
  • 1篇王允
  • 1篇常云彩
  • 1篇吴敏
  • 1篇范双娇
  • 1篇纪怀瑞
  • 1篇刘双燕

传媒

  • 4篇中国油脂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波辅助提取对亚麻籽油得率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亚麻籽油,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对亚麻籽油提取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较高的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和较长的提取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亚麻籽油提取得率的增加,但是却会导致亚麻籽油品质下降(酸值、过氧化值升高,碘值降低)。综合考虑亚麻籽油的提取得率和品质,各因素对亚麻籽油生产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根据正交试验,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温度35℃,超声波功率800 W。
张振山刘玉兰张丽霞汪学德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提取得率
辐照对大豆中蛋白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以大豆为原料,利用食品辐照技术对大豆进行了加工处理,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和储存时间对大豆中菌落数、粗蛋白含量以及浓缩蛋白功能特性(氮溶指数、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kGy的辐照可以有效减少大豆中的霉菌数,提高粗蛋白干基含量,同时可以改善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20kGy的辐照与10kGy的辐照剂量相比,虽然也能达到杀菌的效果,但是却会导致蛋白功能特性的降低。
张振山刘玉兰王娟娟常云彩
关键词:辐照大豆蛋白质功能特性
精炼工艺对杜仲籽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实现杜仲籽油的开发利用,研究了精炼过程对杜仲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炼过程的进行,杜仲籽油的折光指数、酸值、过氧化值、VE含量、磷脂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均呈降低趋势,碘值、皂化值变化不显著;精炼后,酸值(KOH)由6.33 mg/g降低到0.24 mg/g,过氧化值由9.12 mmol/kg降低到2.51 mmol/kg,达到了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要求;杜仲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精炼过程对杜仲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显著;脱臭油中VE含量为1 191.77 mg/kg,与杜仲籽毛油(VE含量2 353.98 mg/kg)相比减少了49.37%;精炼过程对杜仲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氧化诱导时间由毛油的5.03 h缩短到脱臭油的0.17 h。
朱远坤张振山谢庆方刘玉兰
关键词:杜仲籽油精炼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
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脱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以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脱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吸附剂、吸附剂添加量以及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玉米油中AFB_1的脱除效果和最佳脱除条件。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添加量为油质量的2%时,活性白土、凹凸棒石、WY1活性炭、WY2活性炭及普通活性炭对玉米毛油中AFB_1的脱除率分别为98.04%、97.66%、94.35%、95.72%和75.71%,AFB_1含量由39.28μg/kg分别降至0.77、0.92、2.22、1.68、9.54μg/kg,明显优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AFB_1含量小于等于20μg/kg的限量指标;在玉米油吸附脱色的精炼过程中,选用活性白土或凹凸棒石或WY2活性炭、添加量2%、吸附时间25 min、吸附温度100℃的工艺条件,可将玉米毛油中AFB_1含量降至欧盟要求的小于等于2μg/kg的限量指标;若综合考虑AFB_1脱除、吸附剂成本及油脂损耗,可适当降低吸附剂添加量,当WY1和WY2活性炭添加量为1%时,可将玉米毛油中AFB_1含量分别降至3.07、2.15μg/kg。
陈金定刘玉兰张振山安骏
关键词:玉米油黄曲霉毒素B1吸附剂
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将不同初始水分(5%、9%、12%、18%)的玉米胚在25℃、4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进行储存,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并提取玉米毛油检测其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及AFB1含量,研究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AFB1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的储存时间内,初始水分为5%和9%的玉米胚及其毛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AFB1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毛油酸值(KOH)分别增加了1.31 mg/g和3.60 mg/g;初始水分为12%和18%的玉米胚,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5.05个百分点和6.09个百分点,毛油酸值(KOH)分别增加了25.89 mg/g和61.69 mg/g,色泽明显加深,玉米胚及其毛油中AFB1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30 d时,玉米胚中AFB1含量分别达到3.192μg/kg和7.528μg/kg,对应的毛油中AFB1含量分别达到1.134μg/kg和2.128μg/kg。但所有玉米胚样品及其毛油样品中AFB1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20μg/kg)。
陈金定刘玉兰张振山纪俊敏
关键词:玉米胚黄曲霉毒素B1酸值
储存条件对大豆品质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通过35 d的短期储存实验,考察了不同储存水分(10.58%、15.23%、20.17%)和储存温度(20℃、25℃、30℃)对大豆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霉菌总数、大豆油脂品质和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储存温度和储存水分下储存35 d后,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但高温、高水分储存条件极易使大豆发生霉变,霉菌总数快速增加,最高达到1.09×105CUF/g;大豆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升高,最高分别达到5.21mgKOH/g和3.70 mmol/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稍有降低,降低幅度最大为5.01%;脱脂豆粕的KOH蛋白质溶解度明显降低,可以从最高的90.03%下降至最低的59.72%。
李晨阳张振山刘玉兰
关键词:大豆粗脂肪粗蛋白酸价过氧化值蛋白质溶解度
乙醇浸提法制备亚麻籽浓缩蛋白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冷榨亚麻籽饼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制备亚麻籽浓缩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浸提工艺参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以及浸提次数)对产品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固比;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5 min、乙醇体积分数70%、液固比6∶1、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浓缩蛋白的回收率为63.87%,蛋白质含量为65.38%。
张丽霞张振山史鹏飞郭晓彦凌敬伟陈雪青吕玉虎聂良鹏张琳潘兹亮
关键词:亚麻籽浓缩蛋白蛋白质含量乙醇浸提
腌制对鸭蛋中油脂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新鲜鸭蛋为原料,采用裹蛋腌制法制备咸鸭蛋。研究了腌制过程中不同腌制时间对咸鸭蛋的蛋黄指数、水分含量,以及对蛋黄油皂化值、酸值、胆固醇含量、脂肪酸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鸭蛋中的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而蛋黄指数、蛋黄油皂化值、酸值、胆固醇含量逐渐增加。腌制后的鸭蛋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降低,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略有增加。总体而言,腌制并没有鸭蛋中蛋黄油的食用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
张振山范双娇刘玉兰纪怀瑞钟雪玲
关键词:咸鸭蛋腌制过程蛋黄油
热重法对亚麻籽油的氧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以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亚麻籽油DSC曲线和TG曲线的影响,并分别根据DSC曲线和TG曲线对亚麻籽油的氧化进行了动力学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亚麻籽油DSC曲线和TG曲线的形状和氧化起始温度均有显著影响,利用TGA技术和DSC技术求解出的亚麻籽油氧化活化能基本一致。
张振山张丽霞李栋吴敏
关键词:亚麻籽油动力学
紫外光照射和γ射线辐照对大豆中黄曲霉毒素B_1降解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以新鲜大豆为原料,通过标准液添加获得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分别为0.1、0.5和1.0 mg/kg的染毒大豆,考察了紫外光照射、γ射线辐照及其联合技术对大豆中AFB1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紫外光照射降解大豆中AFB1时,紫外光照射强度对大豆中AFB1的降解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中水分含量和AFB1含量对AFB1降解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紫外光照射前10 min内,大豆中AFB1的降解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照射时间超过10 min后,紫外光照射对大豆中AFB1降解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利用γ射线辐照降解大豆中AFB1时,大豆中AFB1降解率随γ射线辐照剂量和大豆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大豆中AFB1含量的增加而降低,γ射线辐照剂量、水分含量和AFB1含量对大豆中AFB1的降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紫外光照射和γ射线辐照对大豆中AFB1的降解具有耦合增效作用。
张振山
关键词:大豆紫外光照射Γ射线辐照黄曲霉毒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