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X043)

作品数:15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贾国恒潘天群顿新国曾庆福王习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皖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义学
  • 3篇语义学
  • 3篇情境语义学
  • 3篇悖论
  • 2篇情境
  • 2篇专名
  • 2篇逻辑
  • 1篇独立性
  • 1篇信念
  • 1篇亚相容逻辑
  • 1篇言语行为
  • 1篇演进
  • 1篇意向性
  • 1篇应用逻辑
  • 1篇蕴涵
  • 1篇证法
  • 1篇指示词
  • 1篇条件句
  • 1篇同一律
  • 1篇同一性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皖西学院

作者

  • 4篇贾国恒
  • 2篇潘天群
  • 2篇顿新国
  • 1篇贺寿南
  • 1篇张力锋
  • 1篇王习胜
  • 1篇尹秀娇
  • 1篇曾庆福
  • 1篇李秀敏

传媒

  • 4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理论界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模态柏拉图主义被引量:2
2006年
对D.刘易斯的模态柏拉图主义的详尽分析表明,如果要在可能世界问题上持实在论的立场,那么温和模态实在论是较合理的选择,而模态实在论的最终出路在于解答“跨世界同一性”和“跨世界识别”问题。
张力锋
关键词:模态逻辑
悖论与“自指”被引量:10
2007年
悖论的构成与我们对某些语句可以自我指称的认定密切相关。认为某个语句可以自指,这是一回事,但事实上这个语句是否可能自指,则是另一回事;而语句自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由此,便会获得对悖论的一种根本不同的理解。
丁和平
关键词:悖论同一律
新归纳之谜的概念空间方案被引量:2
2004年
新归纳之谜是古德曼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确证式划归。它的内涵是似律性假说和偶似假说的区分问题。伽登佛斯的概念空间方案试图以凸性规则为可投射性的标准,进而达到区分似律性假说和偶似假说的目的。但本文表明,凸性规则既不是可投射性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因而概念空间方案并未解决新归纳之谜。
顿新国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评析被引量:2
2008年
以奥斯汀式命题观为基础、奥斯汀式阐释为形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合乎直觉地解决了以说谎者悖论为首的一批语义悖论。通过对比分析奥斯汀式阐释与罗素式阐释,可以看出,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根源是忽视了情境或情境要素参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对语形悖论,包括罗素悖论和合信悖论等也具有推广价值。
贾国恒
认知命题集合的逻辑构造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7
2005年
潘天群
关键词:逻辑构造命题信念怀疑
专名及其逆向信息被引量:5
2008年
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考察专名等表达式的情境意义,可以发现,专名等表达式还可以传递逆向信息。而以克里普克关于本质的论述为基础,则完全可以给出专名及其逆向信息的实在论基础。
贾国恒
关键词:情境语义学专名
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的辩护被引量:6
2006年
将个体词作外延化处理是现代逻辑形式化的基础。如何理解个体词,却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克里普克提出了严格的指示词理论。依据现代逻辑背景,张家龙对克里普克的理论的可取性进行了辩护,但这并不说明其中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王习胜
关键词:克里普克
三分的认知世界与怀疑逻辑的独立性被引量:7
2005年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潘天群
论反事实条件句被引量:6
2008年
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和严格蕴涵不同,在历史上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理论主要有共存性理论和相似性理论,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语用概念,它表达了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情感或意向,与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曾庆福
关键词:蕴涵反事实条件句
情境缺场到情境敏感——确证悖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被引量:1
2006年
确证悖论是一个重大的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问题,围绕着它主要有三类解决方案被提了出来。这三类方案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历史关联,它们是逐层发展的,并实现了从情境缺场到情境迟钝的转向。确证悖论研究历史和最新成果向我们启示:确证悖论的良好解悖方案应该是情境敏感型的,确证悖论的研究将实现第二次转向,即从情境迟钝转向情境敏感。
顿新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