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JY003)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曾晓东周惠李达龙怡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北京市四、八年级学生课后补习的代价与收益被引量:20
- 2012年
- "补习"作为家庭为子女课后学习做出的安排,逐渐由个人行为演变为社会现象,并对公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国际上对补习教育的系统研究相比,我国大城市补习现象普遍但调查研究缺乏。针对北京市城区四、八年级课后"补习"的抽样调查说明,小学生课后兴趣班学习的比例高于初中生,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课后补习的主要目的。家长对补习教育的热衷来自人类决策行为的缺陷。尽管只有初中生每周一次的数学补习显示了显著效果,但补习仍成为普遍现象,家庭平均每月花费千元用于补习。政策干预家庭补习行为虽然有一定空间,但政策在应对有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家庭行为时有其自身的缺陷,期望以突变的方式更改公众选择不具备合理性。
- 曾晓东周惠
- 关键词:补习教育
- 大、中城市家长对治理择校的态度差异及其政策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大、中城市家庭对教育政策的偏好差异是教育理论研究少有触及的话题,但它却是社会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丰富的政策意义。本文通过对10个大、中城市家长的调查,发现不同层级城市的家长对择校的态度和招生政策偏好存在明显差异。运用城市政体理论对这种差异进行政策解读,发现两个对治理城市择校有针对性的结论,一是在城市的择校问题面前,政策目标的唯一性会降低社会合作博弈的空间,政策难以避免前后"摆动"的状态;二是供给体制多样化会分化利益对立性,应该给予地方政府在公立和市场之间进行复杂的制度安排的制度空间。
- 曾晓东苏德钰洁李达
- 对补习教育体系的争论及其政策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围绕"补习教育"体系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激烈的争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补习教育的支持者往往是自由主义者,他们普遍坚持家长拥有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权;而补习教育的反对者则往往是教育机会平等的支持者,认为补习教育使得家长陷入"囚徒困境",并对教育机会平等分布产生影响。而实证研究的成果无疑对于收敛两者间的争论富有效果。补习教育是否应该进行,会受到关于补习教育效果和代价的实证研究成果的影响。最后,文章还探讨了补习教育研究的政策意义。
- 曾晓东龙怡
- 关键词:补习教育教育机会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