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W047)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昭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新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代文
  • 3篇小说
  • 2篇当代文学
  • 2篇中国现当代
  • 2篇中国现当代文...
  • 2篇文学现代性
  • 2篇现当代
  • 2篇现当代文学
  • 2篇小说理论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当代文学研究
  • 1篇学史
  • 1篇演进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式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现当代文...
  • 1篇中国现当代文...
  • 1篇世纪中国文学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作者

  • 6篇谢昭新

传媒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学术界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胡适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不仅是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文学理论观念 ,而且对诗歌、戏剧、小说的创作均作了大胆的尝试和创造性的实践。相比较而言 ,胡适更大的贡献是在文学理论上。他的文学革命理论 ,不仅包括“诗学革命”理论 ,“戏剧革命”理论 ,而且包括“小说革命”理论。他的“小说革命”的理论观念主要表现在 :肯定了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 ;标举写实主义 ,文学面向人生 ;反对团圆主义 ,提倡新的悲剧观念 ;科学地界定了小说文体 ,规则了短篇小说做法。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谢昭新
关键词:现代文学小说写实主义文体悲剧观念文学理论
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
2008年
在"小说界革命"的引导下,晚清小说观念的诸多方面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时期小说理论重点探讨了小说的作用与地位,小说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小说的艺术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小说的政治功利观、非功利的艺术审美观以及小说的消遣娱乐观,显示了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向"现代化"的转化。
谢昭新
关键词:晚清小说理论
20世纪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
2010年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谢昭新
关键词:小说理论艺术形式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论创新的思考
2005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的创新经历了由"政治革命一体化",到启蒙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再到"文学"与"历史"融通的多维史学观的演化;在"板块结构"和"选择的眼力"上,近来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均有新开拓;"史"与"论"关系的融合在重史料性与史实性基础上,"论"又有其个性特色,这是文学史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谢昭新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现代性文学史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现代性”问题的历史审视被引量:2
2005年
对新时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历史审视,认为对“现代性”概念的界定,越来越显得纷繁驳杂,将“现代性”看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百宝箱,这就有违对学术名词科学界定的逻辑性了。对此,提出了回归80年代王瑶先生对“现代性”的诠释,重要的是掌握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主体内涵:民主、科学、启蒙、进化、进步、先锋性、社会主义等。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问题研究,开始注意的是起点问题,是起于“五四”还是起于晚清,后来逐渐将视角投入晚清至“五四”这一历史链条上,结合文化思潮、作家创作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分别论析晚清和“五四”文学的“现代性”形态,显示了“现代性”研究的深入、深化。针对以往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进化论、国民性、颓废、反现代主义、先锋性等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审美现代性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现代性和重点作家作品的现代性品格,则缺乏深入研究,故提出:除了注重“现代性”的“外在批评”,还应该加强文学“现代性”的“内在批评”,尤其是文本的审美现代性研究。
谢昭新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品格文学现代性
论俄苏文学对蒋光慈文学创作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文学在20世纪汇入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其理论主张和艺术创作都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世界性意识,外国文学的输入与影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得以生成乃至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外来影响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又特别受益于俄苏文学。蒋光慈在对俄苏文学作品与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中,在留学苏联三年对俄国文学与社会运动的体验了解中,找到了文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借鉴原料,从而在俄苏文学的影响下,开启了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和普罗文学的创作。
谢昭新
关键词:俄苏文学蒋光慈文学创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