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研发攻关项目(D0906001040391)
- 作品数:9 被引量:239H指数:6
- 相关作者:郭志华李占江马云徐子燕屈英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研发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被引量:9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为寻找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0)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基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应付方式问卷(CSQ)、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及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盲法评定。第12周、24周采用WHOQOL-BREF和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结果:第12周,CBT组患者WHOQOL-BREF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基线[(77.0±13.9)vs.(73.1±13.8),(22.4±4.5)vs.(21.5±4.7),(18.9±4.1)vs.(17.8±4.3),(9.3±2.2)vs.(8.9±2.3),(26.4±5.0)vs.(24.7±5.3),均P<0.05],而ST组患者仅环境因子有显著改善[(23.9±4.7)vs.(25.0±5.2),P<0.05],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两组在WHOQOL-BREF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因子分上组间效应显著(F=6.77,7.21,均P<0.05),CBT组得分均高于ST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应对方式分数较低、接受CBT及男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正性预测作用(B=-0.25,2.31,-1.64,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基线应对方式得分相对更低、能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及男性患者更容易从治疗中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
- 马云李占江徐子燕郭志华屈英王向群KINGDON David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盲法
- 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被引量:37
- 2012年
- 目的:建立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中文版,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221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妄想性精神障碍、短暂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PSYRAT、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总量表的标准化Cronbach’sα系数为0.943,重测信度为0.853,评估者间一致性为0.998。各条目对因子的负荷系数为0.840-0.929。PSYRAT幻听、妄想分量表及总分与PANSS量表的幻觉、妄想及阳性症状量表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33及0.737。结论: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定幻听及妄想严重程度的有效测量工具。
- 徐子燕李占江郭志华陈琦张怡
- 关键词:精神症状信度心理测量学
-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32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6)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6),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CBT和ST。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经过24周治疗,CBT组CSQ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逃避四个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ST组只在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CBT组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显著高于ST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 马云李占江徐子燕郭志华屈英王向群Kingdon David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
-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报告被引量:21
- 2013年
- 本文介绍了1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整个治疗过程。在12次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在前、中、后三个阶段如何进行治疗设置、不同阶段的治疗重点、具体治疗方法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估进行了案例示范,并对该案例治疗的不足和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 郭志华李占江
-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个案研究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社会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I)、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8例患者分别在基线、研究12周和24周时进行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分析比较SAI与PSP在不同时点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基线~12周,PSP变化值与SAI总分、依从性、疾病意识、症状标识变化明显正相关(r=0.359,r=0.186,r=0.357,r=0.214;P均〈0.001);SAI总分变化值对PSP变化值有影响(β=0.359,P=0.000)。12~24周,PSP变化值与自知力总分、依从性、疾病意识、症状标识变化明显正相关(r=0.232,r=0.129,r=0.224,r=0.174;P均〈0.05);PSP变化值受SAI总分变化值的影响(β=0.232,P=0.00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可促进社会功能的改善。
- 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马云付兆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社会功能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精神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8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自知力评定量表(SA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因子与依从性、疾病意识、精神症状标识及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32,-0.243,-0.171,-0.274;P<0.05);心理因子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19,-0.203;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负相关(r=-0.169,-0.175;P<0.05),生活质量受自知力总分和阴性症状的影响(β=-0.312,P=0.000;β=-0.157,P=0.037),疾病意识对生活质量心理因子有预测作用(β=-0.291,P=0.003);生活质量总分受自知力总分的影响(β=-0.594,P=0.019)。结论:1自知力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2心理因子受疾病意识的影响;3阴性症状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 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马云付兆燕闫丽琼屈英王向群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精神症状
- 精神分裂症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和结束后60周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应对方式问卷(CSQ)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60周IBS中的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和绝对化要求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Q中的问题解决评分升高,自责、幻想、退避与合理化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P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和幻想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26,-0.211,-0.218;P<0.05),问题解决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20);③路径分析表明,问题解决、幻想、概括化评论对社会功能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8,-0.214,-0.226(P<0.05),概括化评论对问题解决的路径系数为-0.371(P<0.01),绝对化要求对幻想的路径系数为0.411(P<0.01)。结论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关;问题解决、幻想和概括化评论对社会功能产生直接作用;概括化评论与绝对化要求分别通过问题解决和幻想对社会功能产生间接作用。
- 郭志华李占江徐子燕黄青彭旭乔宏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非理性信念社会功能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被引量:4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7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因子及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37,0.34,0.49;P<0.001),与自责呈显著负相关(r=-0.36,-0.44,-0.32,-0.21,-0.38;P<0.01),与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0.18,-0.16,-0.20;P<0.05);问题解决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能够很好地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F=39.68,P=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且问题解决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可作为生活质量的预测指标。
- 马云李占江徐子燕郭志华屈英王向群KINGDON David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的关系,为认知行为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20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对患者进行测评,收回有效问卷182例,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4个因子分与非理性信念的低挫折耐受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8,-0.405,-0.309,-0.256,-0.394;P〈0.01),与概括化评论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7,-0.401,-0.325,-0.295,-0.413;P〈0.01)。低挫折耐受和概括化评论可以作为总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因子的预测指标(F分别为21.231,21.015;P〈0.01);概括化评论可以作为总体生活质量及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因子的预测指标(F分别为15.292,12.020,9.01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层面,非理性信念中的低挫折耐受和概括化评论可作为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指标。
- 杨晓婕郭志华陈琦马云晁为铭周裕玲王向群屈英李占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非理性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