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R39)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范颖林庶茹张红梅李楠李新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黄芪有效部位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小鼠
  • 3篇磷酰胺
  • 3篇环磷
  • 3篇环磷酰胺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贫血
  • 2篇贫血模型
  • 2篇析因设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血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有效部位配伍
  • 1篇造血

机构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范颖
  • 5篇林庶茹
  • 3篇张红梅
  • 2篇李新
  • 2篇李楠
  • 1篇陈晶晶
  • 1篇孙云峰
  • 1篇孙江波
  • 1篇马哲

传媒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白介素-1β、白介素-4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黄芪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对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52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干预。第30d检测血糖,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ELISA法)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血清IL-1β水平上升,IL-4下降(P<0.05);黄酮组、酮糖组、酮苷组血糖降低,血清IL-1β水平下降,血清IL-4水平升高;黄芪组、酮糖苷组可降低血糖,升高血清IL-4水平(P<0.05)。结论:黄芪黄酮具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推测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IL-1β、上调IL-4水平有关。
孙江波范颖李楠林庶茹
关键词:糖尿病白介素-1Β白介素-4
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Na^+-K^+-ATP酶活性及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钠-钾-ATP酶(Na+-K+-ATP)活性、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性及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黄芪组、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共11组,每组14只。由链脲佐菌素(52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进行干预。观测30日,检测血糖,生化法分析胰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ELISA法分析胰腺AMPK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以及肝、骨骼肌AMPK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黄酮组、酮糖组、酮糖苷组血糖降低(P<0.05,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显著升高(P<0.01),酮苷组血糖下降、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皂苷组、糖苷组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结论:黄芪、黄芪黄酮及含黄芪黄酮的有效部位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改善Na+-K+-ATP酶活性、上调AMPK水平及蛋白表达有关。
范颖李楠孙云峰马哲林庶茹
关键词:黄芪有效部位糖尿病钠-钾-ATP酶
三因素析因设计分析黄芪有效部位的交互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2×2×2析因设计分析黄芪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干预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效应机制及其交互关系。方法:将108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分别于第1,4,7天进行眶静脉放血,放血量为0.5 mL·20 g-1,正常组、模型组ig给予蒸馏水10 mL·kg-1,其余各给药组分别按照0.166,0.445,0.611,0.069,0.235,0.514,0.680 g·kg-1剂量ig黄芪有效部位药物。运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对外周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造血因子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外周血Hb,RBC,Hct,血清、肾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特异转录因子(GATA-1),骨髓干细胞因子(SCF)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酮、多糖、皂苷对外周血象作用显著(P<0.05),黄酮与皂苷合用、多糖与皂苷合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用药;黄酮、多糖对血清EPO浓度,多糖、皂苷对肾组织EPO浓度有影响,以多糖与皂苷的配伍组合效果最佳;黄酮、多糖对血清GATA-1浓度、骨髓SCF浓度有影响,以黄酮作用效果最好。结论:多糖与皂苷配伍是改善失血性贫血小鼠外周血象,提升血清及肾组织EPO浓度的最佳配伍组合;黄酮增加骨髓SCF、血清GATA-1浓度作用最佳。
李新范颖
关键词:析因设计黄芪有效部位
黄芪部分有效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交互关系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考察黄芪部分有效部位(黄酮、多糖、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阐释黄芪有效部位之间的交互关系。方法:将126只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9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后按2×2×2析因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测定血糖及血清SOD、MDA、TNF-α、IL-6等指标,有关联的指标计算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析因设计(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黄芪3个有效部位的单独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酮有显著降血糖作用(P<0.05),多糖、皂苷以及药物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黄酮对SOD、MDA作用显著(P<0.05),黄酮与皂苷、多糖与皂苷合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用药。黄酮、多糖、皂苷对TNF-α,IL-6均有影响,黄酮与多糖合用优于单一用药,黄酮与皂苷合用不如单用黄酮。结论:黄芪黄酮有降血糖作用,与多糖、皂苷合用效果不明显;黄芪黄酮抗氧化作用明显,黄酮与皂苷、多糖与皂苷合用均能提升单一用药效果;在降低TNF-α、IL-6方面,黄酮与多糖合用效果最佳。
范颖李新
关键词:糖尿病模型抗氧化析因设计
黄芪不同有效部位配伍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粒系调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考察黄芪不同有效部位配伍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实验第1,3,5天ip环磷酰胺100 mg.kg-1复制骨髓抑制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饮片组、酮苷组、糖苷组、糖酮组、糖苷酮组。造模当日给药,正常组、模型组按10 mL.kg-1ig蒸馏水;黄芪饮片组按10 g.kg-1 ig黄芪水煎液;各有效部位配伍组按黄芪生药量10 g.kg-1分别ig相应治疗药物(酮苷组0.227 g.kg-1,糖苷组0.610 g.kg-1,糖酮组0.514 g.kg-1,糖苷酮组0.678 g.kg-1)。连续ig 15 d。ELISA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GM-CSF,G-CSF,TNF-β含量。结果:糖苷组、糖酮组GM-CSF含量明显增加(P<0.05);糖苷组、糖酮组G-CSF含量明显增加,且优于黄芪饮片组(P<0.05);黄芪不同有效部位配伍组TNF-β含量均明显减少,且糖苷组减少TNF-β含量优于酮苷组、糖酮组、糖苷酮组(P<0.05)。结论:黄芪有效部位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调控粒系造血;黄芪多糖与皂苷、黄酮配伍后促进粒系造血效果较优。
张红梅范颖林庶茹
关键词:配伍骨髓抑制粒系造血环磷酰胺
黄芪有效部位干预化疗贫血小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考察黄芪有效部位干预化疗贫血的效应。方法:环磷酰胺法建立化疗性贫血模型,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黄芪有效部位不同程度地提升化疗贫血小鼠的外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论:黄芪有效部位具有"补血"之效,其中黄芪多糖、黄芪皂苷"补血"的作用显著。推测黄芪多糖、黄芪皂苷是黄芪拮抗化疗性贫血的有效部位。
张红梅范颖林庶茹
关键词:药效学环磷酰胺
黄芪有效部位对化疗性贫血小鼠细胞因子IL-2、IL-4、IL-6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黄芪有效部位对化疗性贫血模型小鼠脾组织IL-2、IL-4、IL-6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脾组织IL-2、IL-4、IL-6含量。结果:模型组脾组织IL-2、IL-4含量下降,IL-6含量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性贫血的脾组织IL-2、IL-4、IL-6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结论:IL-2、IL-4、IL-6与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性贫血的免疫失调有关;黄芪及其有效部位对环磷酰胺引起的骨髓抑制性贫血引发的免疫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对IL-2、IL-4、IL-6的生成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
陈晶晶范颖张红梅林庶茹
关键词:环磷酰胺贫血模型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