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A22270)
-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甄卫民刘钝吴振森冯健邓忠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电离层闪烁对北斗增强系统影响的建模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电离层闪烁严重影响了北斗及其增强系统的性能.为了评估电离层闪烁影响下北斗系统的可用性,需建立闪烁影响下的北斗及其增强系统性能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文章系统地建立了电离层闪烁影响下的卫星导航接收机模型、用户定位算法和系统性能模型,利用电离层闪烁模型给出电离层闪烁分布,利用建立的北斗系统性能影响模型,实现对电离层闪烁影响下北斗增强系统性能的可用性分析.利用上述方法,仿真分析了中国中低纬地区强电离层闪烁影响下北斗增强系统的可用性.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将引起用户接收机测量误差的增大,对于中国低纬地区而言,强电离层闪烁影响下,存在系统可用性低于95%的性能严重影响区域,北斗系统性能受影响区域与电离层强闪烁的发生区域具有密切关系.
- 刘思慧刘钝
-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北斗系统可用性
- 微粒E层事件判读及分析
- 2013年
- 2012年2月16日我国14个电离层观测站观测到微粒E层事件.针对目前微粒E层事件判据及相应电离图判读方法不统一问题,借助该事件对微粒E层判据进行了讨论,在已有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度量经验,形成六条判据,并通过电离图实例,说明度量方法.希望藉此形成典型微粒E层判读方法,为电离图度量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同时,利用我国14个电离层观测站电离图,对该次事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纬度较高的观测站(如满洲里、乌鲁木齐、北京)F层非常波低频端时延增加显著,但没有出现E层回波,即有事件无类型;中纬度台站(如兰州、重庆、拉萨等)夜间E层回波清晰、可辨,且持续时间较长;较低纬度台站(昆明、海口及广州)夜间E层回波较弱,持续时间短.此外,通过对地磁活动数据及电离层foF2分析,发现该次事件发生在磁暴主相期间,与磁层活动相关,同时对微粒E层成因进行了讨论.
- 何绍红徐彤
- 关键词:磁暴粒子沉降
- GNSS接收机在电离层闪烁下的定位性能比较
- 电离层闪烁是引起GNSS接收机性能降低甚至失锁的重要环境干扰因素。利用实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电离层闪烁活动强度下,不同GNSS系统(BD和GPS)接收机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较弱时(S4<0.3),两种接收机...
- 刘钝罗旻韩超甄卫民
- 关键词:电离层电离层闪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文献传递
- 极区电离层闪烁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介绍了中国在极区的电离层闪烁观测研究工作,通过对Sodankyl和Troms两个观测站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期间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太阳活动低年该地区电离层闪烁的变化特征:随着太阳活动程度的降低,闪烁事件明显减少;由于极区与低纬地区电离层闪烁产生机制不同,极区闪烁形态主要表现为相位闪烁,幅度闪烁很少;极区闪烁不只是发生在地方时的晚上,白天也会有闪烁出现;并且,极区闪烁对季节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但是,极区闪烁事件对地磁活动存在明显的响应.
- 冯健甄卫民吴振森刘钝Vincenzo Romano
-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极区GPS磁暴
- 电离层闪烁对北斗及其增强系统影响的建模研究
- 亚大低纬地区电离层闪烁是影响北斗及其增强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电离层闪烁模型、卫星导航接收机模型、用户定位算法和系统性能模型,仿真分析我国中低纬地区北斗及其增强系统在强电离层闪烁存在情况下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电离...
- 刘钝韩超陈丽甄卫民
-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北斗系统可用性
- 文献传递
- 极区电离层F区加热激发极低频波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极区电急流天线"辐射依赖于低电离层D/E区背景电急流,而高电离层F区极低频调制加热,可产生抗磁性电流,形成极低频波辐射源。利用电离层F区一维时变加热数值模型,采用全波解算法研究高纬Troms(69.59°N,19.23°E)地区电离层F区极低频调制加热。模拟结果表明,极区高电离层激发的极低频波与极区低电离层激发的结果不同。加热泵波的有效辐射功率(effective radiated power,ERP)、调制频率及电离层背景对极低频波强度有着重要影响。
- 徐彤徐彬吴健胡艳莉许正文
- 关键词:电离层加热
- 电离层闪烁对星载P波段SAR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电离层闪烁会破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使其成像性能下降。已有的工作都是假设已知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扰动开展的,但是目前的测量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该参量。该文利用海口观测站超高频(UHF)频段太阳活动高年和中等年份的实测数据,分析电离层闪烁的变化特征,并基于相位屏理论,给出一种利用闪烁指数评估电离层闪烁对星载P波段SAR系统影响效应的方法。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在低纬地区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两分季高发;太阳活动高年,全年约有3.8%的时间会发生电离层闪烁现象;对于P波段SAR系统来说,弱闪烁使得方位向冲激响应函数(IRF)的主瓣宽度和副瓣增益增大,分辨率下降;中等强度闪烁使得方位向冲激响应函数发生严重的扰动,副瓣增益增大到主瓣的水平,主瓣中心也发生平移,可能使得系统无法直接成像。
- 冯健甄卫民吴振森刘钝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电离层闪烁P波段分辨率
- 2004年11月强磁暴期间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利用28个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观测站获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测量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一次强磁暴期间的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特性,结果表明:电离层TEC以正相暴扰动响应为主,中纬地区的暴变扰动要强于低纬,以北纬35°附近扰动最为强烈;暴时电离层空间相关性变强,电离层相关距离由宁静日的约5 500km提升到暴变日的约8 000km;在8日的主暴扰动期间,发现伴有自东北向西南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传播,自东向西的经向传播速度约为120m/s,要高于纬向传播.初步探讨表明,向赤道中性风、日侧东向急剧穿透电场以及喷泉效应等可能是导致此次电离层TEC正相暴在北纬35°附近扰动最为强烈的关键因素,也进一步揭示了电离层与太阳风、磁层之间以及电离层不同纬度区之间有着复杂的耦合过程.
- 冯健邓忠新甄卫民吴振森
- 关键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电离层暴地磁暴
- 基于GNSS数据的电离层模型吸收技术及其应用
- 研究了基于IRI/NeQuick模型实现的电离层模型数据吸收技术。针对GNSS测量的特点对电离层模型进行改进,然后研究了利用GNSS测量数据对电离层模型进行更新的实现方法。比较分析表明,利用GNSS数据实现的IRI模型更...
- 刘钝於晓陈亮欧明
- 关键词:电离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文献传递
- 一种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各向异性散射模型被引量:1
- 2015年
- 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散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利用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散射进行VHF频段超视距通信时,需要准确可靠地确定其散射分布特性及路径损耗等参数.基于电离层不规则体场向散射的特点,以地球地磁场为坐标系统,提出了一种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各向异性散射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前向和后向散射链路的路径损耗分布、时延展宽和相干带宽等参数,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雷达横向截面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能够计算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VHF频段的散射分布及路径损耗等参数,为VHF散射通信链路的设计、布站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 张雅彬吴健郭立新徐彬薛昆赵海生许正文
- 关键词:电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