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 作品数:42 被引量:34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晨光韩高年赵逵夫董芬芬邓国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钓术”、“治术”与“道术”——“作赋以讽”与宋玉《钓赋》的创作被引量:2
- 2019年
- 战国时期的楚国作家宋玉,是“作赋以讽”理论的先行实践者。他所创作的《钓赋》,先后讲述了以道家之“道术”为哲学内涵的“隐者之钓”和以儒家之“治术”为思想旨归的“王者之钓”。通过两者的对比,作者肯定了“王者之钓”所具的保国安邦、利国惠民的重要意义。“王者之钓”其实亦为一种“道术”之体现,只是其中所蕴涵的“道”,并非仅指道家之“道”,而是一种广义的治国安邦之“道”。《钓赋》正是通过对不同“道术”内容的巧妙转换,而准确地实现了对“楚王”的“讽谏”意图。
- 邓国均
- 关键词:道术
- 篇:文人拟乐府的标志?——以曹植文人乐府歌辞为中心考察
- 2014年
- "篇"为乐府歌辞题之一种,曹植的相和、舞曲、杂曲歌辞均有以"篇"系题的现象且数量众多。学界对曹植诸"篇"之作的音乐属性、文本特征的认识上有较大分歧。文章通过对曹植乐府歌辞的多方位的考察,从而揭示出"篇"并没有完全脱离音乐背景,也非文人拟作的标志,曹植对文人拟乐府的贡献也主要集中于他明确的模拟意识以及将文人化的写法大量植入作品中。
- 郭晨光
- 从清华简与今本《皇门》看古书流传与校勘问题
- 2012年
- 清代以来的诸多学者在《逸周书·皇门》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①。《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皇门》一篇,内容与今本《逸周书·皇门》大体相符。简文公布后,黄怀信先生将简本与传世本《皇门》做了比较对读②。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浅见,不当之处,望方家指正。《逸周书》在《汉书·艺文志》中属"六艺略"书类,称"《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
- 陈家宁赵雅思
- 关键词:逸周书清代以来清华简《逸周书》战国竹简《周书》
- 论齐梁时期之“贵游子弟”
- 2015年
- 六朝史书和文集中活跃着一大批"贵游子弟"。他们是一群有着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士人群体,作为贵族官僚子弟,其产生伴随着六朝门阀学制和"九品中正制",是官僚部队的储备队;且普遍带有豪门子弟的群体性格,多尚谈玄和文义。围绕着齐永明"竟陵八友"和西邸学士,以及梁天监萧衍、萧统文学集团为中心,大致形成了两代"贵游子弟",他们有着共同的求学、仕途经历和处事心态。作为年轻一辈,他们直接参与到诗风的新变以及永明声律说的理论构建,使得永明新体的建设开始在诗坛上占据主导地位。
- 郭晨光
- 刘宋新旧乐更替的音乐背景与鲍照代乐府创作——兼论其音乐表演属性被引量:1
- 2016年
- "代乐府"是鲍照乐府创作的特殊现象,即以"代"字加乐府旧题。"代"是否为鲍照自著,情况非常复杂。本文对历代总集、选集多方位整理考索,发掘出其乐府诗原本确有大规模以"代"冠题的现象,原因在于当时许多汉魏旧曲仍可歌唱,属于自作新辞以配乐,以"代"古辞;旧曲丢失,自度新曲以配乐,均有音乐表演属性。"代"是乐府歌辞内部更替,灵活自由度大,与单纯的拟诗追求文本字句的对应不同。鲍照"代乐府"具备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属性,是刘宋时期新旧乐交替之际,旧音乐系统中的文学遗产如何得到保存起到了示范过渡的产物。
- 郭晨光
- 从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看玄言诗的发展流变
- 2014年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选择了从汉末到刘宋时期三十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模拟,反映了江淹对五言诗诗歌发展的品评观念。因为模拟的过程蕴含着不以理论表述,而是通过对原作的改造(顺应与背离,增加或删除)而反映的文学思想。基于此,文章通过具体分析《杂体诗三十首》中有关拟玄言诗的部分,发掘出江淹及南朝文人对玄言诗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过程的理解,这从拟诗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玄言诗这段文学史的新视角。
- 郭晨光
- 关键词:《杂体诗三十首》玄言诗游仙诗
- 论梁代前期诗歌的多元交错局面
- 2016年
- 梁初天监、普通年间,齐梁文人围绕着萧衍、萧统父子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形成了既不同于永明体,也不同于宫体诗的诗风。学界对梁前中期文学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只是永明诗风的延续,多于守成而少开创。其实,梁初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士庶的融合,导致诗风呈现出总杂、多元交错的局面,与昭明集团的文学观念密切相关。对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是永明诗歌高潮和宫体诗歌高潮之间的重要过渡,其贡献不容忽视。
- 郭晨光
- 关键词:萧统永明体
- 先秦文章文体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2016年
- 目前学术界对先秦文章文体的研究还很薄弱,这与先秦时期文章文体丰富多样的整体状况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先秦"文章"概念的界定存在误区,影响到对先秦文章文献的整理范围过于狭窄,进而导致对先秦文章文体的存在样态揭示不够、对先秦时期常见文体的生成机制缺乏理论概括,对一些独有的文体视而不见等问题。其实先秦时期各类文章文体主要是因典礼仪式、朝聘会盟及立言不朽等现实需要而发生的,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言辞的结撰与发布活动,这些言辞已有独立的语体特征和文类特征,它们大多以被"引述"的方式,载录于经、史、子书之中,成为史家、卿大夫、诸子"言说"的"公共素材"。因此,应当运用刘歆首创,蔡邕、刘勰继之,章学诚、章太炎发扬光大之"裁篇别出之法",裁取见于经、史、子书中的各类文章文体,对其予以归类,并揭示其生成语境、文体特征、文体功能和演变规律。
- 韩高年
- 关键词:文体研究
- 论陆机拟古诗和乐府的不同创作方法——兼辨古诗和乐府之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陆机拟诗大致可分为拟《古诗十九首》和拟乐府两类。陆机在进行拟制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有所不同:拟《古诗十九首》追求"貌同而心异",拟乐府则"貌异而心同"。拟作中保留了古诗产生时曾经的拼凑痕迹。区别在于乐府诗具备现实性和叙事性,古诗往往给人一种主观的情绪和感受;乐府用字平易,句式流畅,古诗追求生新绮丽,意巧词妍;乐府具有人生训诫意味,古诗则肆意谈论,无所依傍。
- 郭晨光
- 关键词:陆机拟古诗《古诗十九首》
- 有关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14年
-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是以邺下文人集团为拟作对象的组诗,有关《邺中集》的真实存在性及拟作舍孔融而加曹植的作法历来存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考证、推论,认为《邺中集》原本应该不存,所谓的"集"应为"宴集"、"编辑"理解,即谢氏模拟的不仅是诸子的宴会诗还有曹丕的编辑行为。将曹植纳入拟作,原因不在于身世比附寄托,而是选择的模拟对象为"邺中七子"而非"建安七子",组诗的创作动机也绝非借前人之境来抒发自我之情而在于谢氏追忆远古情结以及贵族文人意识。
- 郭晨光
- 关键词:谢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