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25)

作品数:6 被引量:206H指数:5
相关作者:胡卸文黄润秋吕小平施裕兵朱海勇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唐家山堰塞湖
  • 2篇地震
  • 2篇堰塞坝
  • 2篇库区
  • 2篇溃坝
  • 2篇滑坡
  • 2篇工程地质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堵江
  • 1篇堆积体
  • 1篇石流
  • 1篇水库
  • 1篇水库坍岸
  • 1篇松散堆积体
  • 1篇坍岸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机构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7篇胡卸文
  • 6篇黄润秋
  • 5篇施裕兵
  • 4篇吕小平
  • 3篇朱海勇
  • 2篇章璇
  • 1篇李仰波
  • 1篇周光明
  • 1篇汪雪瑞
  • 1篇刘娟
  • 1篇王帅雁
  • 1篇伊小娟
  • 1篇张志鹏
  • 1篇陈卫东
  • 1篇陈世勇

传媒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唐家山堰塞湖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堵江危害性评价被引量:51
2009年
大水沟位于唐家山上游侧,"5.12"地震前为一条小山洪冲沟,震后由于沟域内崩塌、滑坡发育,形成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处理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查明沟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基础上,结合6.14泥石流发育状况,系统对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对在不同降雨频率下可能形成的泥石流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水口部位堵江规模、持续时间、溃决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评价。分析计算结果已被2008年9月24日发生的百年一遇的泥石流所证实。
胡卸文吕小平黄润秋施裕兵刘娟李仰波
关键词:工程地质唐家山堰塞湖泥石流堵江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马铃岩滑坡地震复活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马铃岩滑坡位于唐家山堰塞湖内上游约4 km的通口河左岸,在堰塞湖抢险过程中备受关注。在对滑坡基本地质条件和地震前、后变形破坏迹象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震后、尤其是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工况下震后滑坡整体稳定,只是靠上游侧前缘受地震、堰塞湖蓄水及泄水水位骤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部失稳,马铃岩滑坡不会对下游唐家山堰塞坝溃坝以及未来堰塞湖综合治理工程产生不利影响,但震后重建工作中应注意靠上游侧滑坡体前缘一带不稳定对坡体上数十户居民造成的潜在危害。就马铃岩及地震重灾区其他古滑坡体而言,地震对大型古滑坡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
胡卸文黄润秋朱海勇吕小平章璇施裕兵
关键词:边坡工程唐家山堰塞湖边坡稳定性地震
基于圆弧型滑面搜索的松散堆积体边坡坍岸宽度预测方程被引量:7
2009年
西南某龙头水库自2006年底蓄水后,库区部分松散堆积体发生16处规模不等的坍滑变形,严重影响了坡体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环湖公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在现场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成果尤其是查明不同蓄水位下导致的坍岸边界基础上,对不同成因、不同粒度成分组成的堆积层边坡系统按圆弧型潜在滑面进行了坍岸预测分析,得出了不同土质类型、地形坡度以及不同蓄水位条件下的塌岸宽度。以此为基础,对坍岸宽度与土质类型(具体为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地形坡度α、蓄水位与剪出口之间的高差Δh以及坡体内地下水动水压力等表征指标进行了综合相关分析,初步得出了不同条件控制下以粗碎屑土为特点的松散堆积体坍岸宽度(B)的预测方程。
胡卸文张志鹏黄润秋陈卫东周光明
关键词:水库坍岸松散堆积体
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
1引言汶川"5·12"大地震不仅在地震影响区内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而且在整个核心区内形成了104处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截止到2008年8月22日资料),其中堵塞规模最大、潜在危害最高、也最容易再次诱发堰塞湖...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吕小平朱海勇汪雪瑞
文献传递
不同三轴应力途径下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针对大量地下工程(交通隧道、水电站地下厂房等)涉及的不同地应力环境对围岩稳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四川盆地普遍分布的侏罗系红砂岩三轴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红砂岩在三轴加载和卸载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强度特性,揭示了红砂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所表现出来的破坏方式以及性质差异,表明加载应力环境下以剪切破坏为主、卸载应力环境下则以拉裂破坏为特点,且前者的破裂角要明显大于后者。同时还明显表现出相同岩石在加、卸载应力环境下强度参数的差异,从强度参数看,红砂岩内聚力C值表现为卸载比加载条件下小,而内摩擦角φ值则刚好相反,表现为卸载比加载条件下大。以高围压(20MPa)卸载下所得强度参数为例,表明卸荷破坏下C值比加载条件下降低22.8%,而φ值比加载条件下提高57.2%,上述数据说明应力环境不同岩石强度参数差异明显,卸荷所导致的岩石强度参数弱化效应非常显著。
胡卸文伊小娟王帅雁黄润秋
关键词:红砂岩力学性质破坏方式
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被引量:115
2009年
在对唐家山滑坡及其堰塞坝现场进行详尽地质调查结果基础上,结合早期(地震前)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形成及堵江过程可概括为:顺层岸坡结构地震诱发→滑坡体前缘剪切、后缘拉裂→高速下滑、形成气浪、前缘刨蚀河床、对岸阻化隆起→后缘边坡坐落下滑→堰塞堵江。对堰塞坝体地质结构、不同水位条件下堰塞坝整体及上下游部位不同工况稳定性分析表明,堰塞坝以沟槽部位表层松散体水流逐级淘刷的"溢流破坏"方式为特点,整体溃坝可能性小。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吕小平朱海勇汪雪瑞
关键词:工程地质堰塞坝高速滑坡溃坝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26个/km、46×10^4m^3/km变为地震后的1.35个/km、104×10^4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19和2.2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极为显著。通过分段剖析,得出以下认识:1)距离发震断裂越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越高,就北川~禹里段沿通口河两岸岸坡而言,发震断裂上盘3 km范围是地震地质灾害的极(强)发育区,3~6 km范围为中等发育区,6~20km范围为弱发育区,20 km以外基本不受地震影响;2)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顺向岸坡以及斜向~顺向岸坡结构内,且以大型和特大型滑坡为特征,常常发生堵江事件;而在逆向坡及斜向~逆向岸坡结构内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即使有也以崩塌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3)地震对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
胡卸文朱海勇吕小平黄润秋章璇陈世勇施裕兵
关键词:唐家山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